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歌 > 古词风韵 >

⭐讳辩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讳辩》,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讳辩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

为犯嫌名律乎?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

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

将不讳其嫌者乎?

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

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

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我写信给李贺,劝他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李贺如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就会考中,所以和他争名的人就攻击这件事情,说:“李贺父亲名晋肃,李贺不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才是对的,劝他考进士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没有仔细想,就异口同声,跟着附和。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把这件事说清楚,你和李贺将要蒙受坏名声。”我说:“是这样的”。

  《礼记》上的规定说:“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解释的人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这是说如果说‘征’就不说‘在’,说到‘在’就不说‘征’。”《礼记》上的规定又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的人说:“说的是像‘禹’和‘雨’、‘丘’和‘’之类的字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去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违犯了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的规定呢?还是违犯了声音相近的字不避讳的规定呢?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假如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吗?

  避讳这个规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对人名的两个字也不都避讳,《春秋》也不讥讽不避讳人名声音相近的字。周康王钊的孙子,实际上就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参不避讳“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他们的儿子应怎样避讳?是为了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讳了呢,还是不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呢?汉朝避讳武帝的名,把“彻”改为“通”,但没有听说为避讳把车辙的“辙”改作别的字。避讳吕后的名,把“雉”叫做“野鸡”,可没有听说为避讳把治天下的“治”改作别的字。现在上奏章和下诏谕,没有听说避讳“浒”、“势”、“秉”和“饥”字。只有宦官宫妾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认为说了就是触犯皇上。君子著书做事,应该遵守什么礼法呢?现在考察经典,查对规定,考核前代避讳的规定,李贺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可以呢?还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做到像曾参那样,就能不被人指责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样,也可以说是到顶点了。现在世上的一些人,不去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而要在避讳父母名字的事情上,却一定要超过曾参、周公、孔子,这也可以看出他们是糊涂的。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不可能超过的。在避讳上超过了周公、孔子、曾参,就只能和宦官、宫妾一样了。那么这些宦官、宫妾对父母的孝顺,能比周公、孔子、曾参还好吗?

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河南昌谷人。中唐时期重要诗人。他是唐宗室的远亲,郑王(李亮)之后,家世早已没落。其父李晋肃官职低微,早死。他少能文,为韩愈、皇甫湜等所激赏。但他终生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奉礼郎和协律郎等小官。相传他经常背着锦囊骑驴外出,途中得佳句,即书投囊中,及暮归,整理成篇。其诗想象丰富,炼词琢句,险峭幽诡,但因过于矜奇,有时流于晦涩;尤长于乐府,能合之弦管。卒年仅27岁。有诗二百三十三首。进士:唐制,士人应礼部考试,考中的叫进士。

2.毁:毁谤,攻击。

3.察:仔细看。和而倡之:此唱彼和,结成一气。

4.皇甫湜:字持正。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曾从韩愈学古文。明白:说清楚,辩明是非。且:将要。得罪:蒙受坏名声。

5.律:这里指《礼记》。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可以不避讳其中的一个字;即下文所说的“二名律”。

6.释之者:指《礼记》的注释者汉朝人郑玄。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指郑玄对“二名不偏讳”的注释,即“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言徵,言徵不言在”孔子不讳单称。

7.不讳嫌名:谓臣子避讳君父的名讳时,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郑玄在注释《礼记》“礼不讳嫌名”时说:“嫌名,谓声音相近,若禹与雨,邱与丘也。”即下文所说的“嫌名律”。

8.“为……乎?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吗?还是……吗?”的反诘句。

9.夫: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

10.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政治家,相传周朝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1.周公作诗不讳:其父文王名昌,其兄武王名发,周公作诗不讳“昌”字、“发”字,《诗经》周颂就首“燕及皇天,克昌厥后”,“骏发尔私,终三十里”等句。

12.《春秋》不讥不讳嫌名:《春秋》不讥讽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如卫桓公名完,“完”与“桓”同音,属于嫌名,《春秋》不讥。

13.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周康王,姓姬,名钊;其子周昭王,名瑕;“昭”和“钊”同音,周人不讳;原文“孙”应作“子”。

14.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曾参,即曾子,春秋时鲁人,孔子的学生,对父亲极为孝顺;其父名点,字晳,也是孔子的学生;《论语》记述曾子的话:“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昔”和“晳”同音,曾子不讳;原文“名”应作“字”。

15.骐期:春秋时楚国人。杜度:汉朝人。这两个人的姓和名同音,如避讳同音字,连他们的姓也不能说了。

16.“将……乎?将不……者乎?”:表示选择关系的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呢?还是不……的呢?”

17.汉武帝:姓刘,名彻,当时为避武帝讳,把“彻侯”改为“通侯”等。

18.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曾临朝称制,当时为避吕后讳,称“雉”为“野鸡”。

19.浒、势、秉、机:唐太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昞,玄宗名隆基,“浒”、“势”、“秉”、“机”四个字分别同“虎”、“世”、“昞”、“基”四个字同音。

20.乃:竟。谕:唐代宗名豫,“谕”、“豫”二字同音。

21.士君子:古时候指有志操和学问的人。法守:效法和遵守。

22.考:考察。质:询问,对照。稽:考核,考查。典:文献典籍。

23.讥:指责,非难。

24.止:到顶。

25.务:致力。不务行曾参……之行:前一个“行”系动词,实行,学习;后一个“行”系名词,品行,品德。

 26.卒:终于,到底。

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谥号等,不能直接写出或说出,必须用其他字来代替,如汉高祖名邦,改“邦”为“国”;唐太宗名世民,改“世”为“代”,改“民”为“人”,尚书六部中的“民部”,则改为“户部”,等等。刻印古书时,也要把当世应讳的字改掉或缺笔。这叫做避讳。避讳的要求很严格,违犯者会招致非议,甚或得罪。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才气横溢,少年成名,但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在他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时就遭到了非议(晋、进同音),终于不能如当时其他读书人那样取得功名。韩愈曾鼓励李贺应进士试,也被人指责。面对这种陈腐的时尚,韩愈十分愤慨,《讳辩》就是为这件事而写的。韩愈不敢反对避讳,他只能巧妙地引用经典和法律依据,找出矛盾,从而反对将避讳搞得过滥。文章层层设问,一波三折,语言辛辣,说理痛快。全文没有一句从正面说出作者的主张,读者却可从中得出同作者相一致的结论。

发布时间:2020-04-13 15:08

上述文字是💠《讳辩》✨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片片红叶醉秋日

好友精彩诗评 (一) 白永中老师诗评: 《古城秋日胜春景》 古城菊韵满街香, 龙亭祥瑞绕锦窗。 塞雁南飞悲鸣秋, 高朋携游同举觞! (二) 李建福老师题赠 早晚见秋凉, 出行加...

[古词风韵] - 2019-09-03 07:34:35

长亭古道

雨霁初晴雁破虹, 古道亭台弹剑声. 露坠新荷惜惜意, 风摇杨柳依依情. 长发及肩藏痴姿, 乌靴倒举掩醉容. 且歌且饮日且落, 半睡半醒月半明. 老马卸鞍屈身卧, 小童和衣梦周公. 饮尽杯中...

[古词风韵] - 2019-09-04 12:35:56

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

[古词风韵] - 2020-01-12 07:06:44

飞龙篇

晨游泰山。 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 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 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 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 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 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 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 永...

[古词风韵] - 2020-01-31 12:35:42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陆畅(约公元820年前后在世)字达夫,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年前后在世。初...

[古词风韵] - 2022-04-02 00:24:28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

[古词风韵] - 2019-11-27 15:56:18

铜鼓游

铜 鼓 游 文/高荣 (2013年7月10日) 铜鼓石奇久闻名,天柱峰高入烟云。 九龙湖蓄群山水,灵石奄佑众善人。 独特温泉抚身心,相对双驼诉衷情。 单兵别上杨家寨,万夫莫开七重门。...

[古词风韵] - 2019-08-24 00:36:20

将之京师杂别(六首选—)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

[古词风韵] - 2023-04-04 12:57:12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腰间悬陆离,大歌胡无行。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醉卧咸阳楼,梦入受降城。 更愿生羽翼,飞身入青冥。 请携天子剑,斫下旄头星。 自然胡无人,虽...

[古词风韵] - 2020-06-02 02:26:10

五美吟·红拂

...

[古词风韵] - 2019-12-04 23:51:16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

[古词风韵] - 2019-12-12 03:01:45

杏花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

[古词风韵] - 2019-12-01 14:25:44

洞仙歌·咏柳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古词风韵] - 2019-12-07 12:41:20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

[古词风韵] - 2020-01-12 16:56:22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

[古词风韵] - 2021-04-14 01:26:31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辛弃疾(1140-...

[古词风韵] - 2020-06-02 10:10:10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