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

⭐徐訏作品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徐訏作品》,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徐訏作品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徐訏简介:徐訏(xū)[港](1908.11.111980.10.5)浙江慈溪人。一位曾被称为鬼才的教授作家,以写作传奇小说且高产而著称。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曾经出过几个当时风头甚健,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却沉寂无闻的作家,钱锺书是一个,张爱玲是一个,徐訏也是一个而徐訏成名比张爱玲还要早,不过直到电影《人约黄昏》的出现,世人才重新知道了电影原著小说《鬼恋》的作者徐訏。在徐訏诞辰100周年之际,徐訏在港台的子女专程来到上海作协参加16卷本《徐訏文集》首发式暨纪念会。
  《夜》
  窗外是一片漆黑,我看不见半个影子、是微风还是轻雾在我屋瓦上走过,散着一种低微的声音,但当我仔细谛听时,觉得宇宙是一片死沉沉的寂静。我两手捧我自己的头,肘落在膝上。
  我又听到一点极微的声音,我不知道是微风,还是轻雾;可是当我仔细倾听时,又觉得宇宙是一只死沉沉的寂静。
  我想这或者就是所谓寂静了吧。
  一个有耳朵的动物,对于寂静的体验,似乎还有赖于耳朵,那末假如什么也没有的话,恐怕不会有寂静的感觉的。在深夜,当一个声音打破寂静的空气,有时就陪衬出先前的寂静的境界;而那种似乎存在似乎空虚的声音,怕才是真正的寂静。
  在人世之中,严格地说,我们寻不到真正的空隙;通常我们所谓空隙,也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气体充塞着,那么说寂静只是这样一种声音,我想许多人一定会觉得对的。
  假如说夜里藏着什么神秘的话,那么这神秘就藏在寂静与黑暗之中。所以如果要探问这个神秘,那末就应当穿过这寂静与漆黑。
  为夜长而秉烛夜游的诗人,只觉得人生的短促,应当尽量享受,是一种在夜里还留恋那白天欢笑的人。一个较伟大的心境,似乎应当是觉得在短促的人世里,对于一切的人生都会自然的尽情的体验与享受,年青时享受青年的幸福,年老时享受老年的幸福。如果年青时忙碌于布置老年的福泽,老年时哀悼青年的消逝,结果在短促一生中,没有过一天真正的人生,过去的既然不复回,将来的也不见得会到。那么依着年龄、环境的现状,我们还是过一点合时的生活,干一点合时的工作,渡点合时的享受吧。
  既然白天时我们享受着光明与热闹,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夜里不能享受这份漆黑与寂静中所蓄的神秘呢?但是这境界在近代的都市中是难得的,叫卖声、汽车声、赌博声、无线电的声音、以及红绿的灯光都扰乱着这自然的夜。只有在乡村中,山林里,无风无雨无星无月的辰光,更深人静,鸟儿入睡,那时你最好躺下,把灯熄灭,于是灵魂束缚都解除了,与人自然合而为一,这样你就深入到夜的神秘怀里,享受到一个自由而空旷的世界。这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幸福,能享受这种幸福的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中是很少的。真正苦行的僧侣或者是一种,在青草上或者蒲团上打坐,从白天的世界跳入夜里,探求一些与世无争的幸福。此外田园诗人们也常有这样的获得,至于每日为名利忙碌的人群,他永远体验不到这一份享受,除非在他失败时候,身败名裂,众叛亲离,那么也许会在夜里投身于这份茫茫的怀中获得了一些彻悟的安慰。
  世间有不少的人,把眼睛闭起来求漆黑,把耳朵堵起来求寂静,我觉得这是愚鲁的。因为漆黑的真味是存在视觉中,而静寂的真味则是存在听觉上的。
  于是我熄了灯。
  思维的自由,在漆黑里最表示得充分;它会把旷野缩成一粟,把斗室扩大到无限。于是心板的杂膜,如照相的胶片浸在定影水里一般,慢慢地淡薄起来,以至于透明。
  我的心就这样的透明着。
  在这光亮与漆黑的对比之中,象征着生与死的意义的,听觉视觉全在死的一瞬间完全绝灭,且不管灵魂的有无,生命已经融化在漆黑的寂静与寂静的漆黑中了。
  看人世是悲剧或者是喜剧似乎都不必,人在生时尽量生活,到死时释然就死,我想是一个最好的态度;但是在生时有几分想到自己是会死的,在死时想到自己是活过的,那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态度,也更会了解什么是生与什么是死。对于生不会贪求与狂妄,对于死也不会害怕与胆怯;于是在生时不会虑死,在死时也不会恋生,我想世间总有几个高僧与哲人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吧。
  于是我不想再在这神秘的夜里用耳眼享受这寂静与漆黑,我愿将这整个的心身在神秘之中漂流。
  这样,我于是解衣就寝。
  《谈美丽病》
  那末,为什么不叫病态美?偏要叫美丽病呢?这个,我愿意先告诉你,我是学过医的,没有学过艺术,所以我愿意,而且只能够谈病,谈美可真就外行了。
  近来有许多提倡健康美的艺术家,把小姐们半身的,穿着游泳衣的与穿运动衣的照相,介绍给我们,指示我们这是健美的标准,叫人摆脱东方病态美的典型,来模仿他们。
  说是东方美的典型就是病态美,这句话假如是从演绎法来的,则根本不能成立;假如是从归纳法来的。那末说他们是从旧才子的书画上美人归纳而来,这是一点也不会冤枉他们,因为,假如他们常常用社会里的女子来归纳,是决不会得这句话结论的呢。而另一方面,在那些文字与照片上可知道,他们的健美人物,也只是在高材生、运动员、与艺员选来的。所以这个标准,还只是他们新才子派的标准,并不适宜于我们这般俗人。
  自然,艺术家终是有几分才子气:我们应当谅解他。因为假如健美的名称很早就有,我们相信贾宝玉也很会把肺病到第二期的林黛玉捧作健美的标准的吧。
  其实,不用说未成名的美人,是有许多在民间生长与消灭,这我们在民歌里还可以找到,她们都是康健而美丽。就是已成名的美人,如西施,她是浣过纱的;文君,她是开过老虎灶的。这些事情都不是太娇弱的人可以做得。此外,妲己,玉环,我终觉得也是健康的女子。
  所以把这些美人都说是病态,我终觉得是才子之罪。我看过西施浣纱图,溪流是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柳绿桃花,蝴蝶在周围飞,黄莺在树上唱,西施穿着黄淡色的衣裳在河边像寻诗一样的浣纱,纱像新式手帕样娇小玲珑,使我疑心这是哪一个小姐旅行团在风景绝伦的地方用手帕在水里晃荡时留下的一幅照相了。我也看到过文君当炉图,茶馆在山明水秀之村,生意很好,四周是人,人人都是高等华人,或挥鹰毛扇,或读太上感应篇;相如书生打扮在捧茶,秀美无匹;文君则粉白黛黑面泛桃花,笑容可掬,衣服鲜丽,手握小团扇,如梅兰芳饰着虞姬,手拿网球拍一样。也许我是乱世的惊弓之鸟,见此图后,替她担心者久之,谁敢担保张宗昌部下不会来喝一杯茶呢。
  才子们曲解事理,逃避现实,这是古已如此的了。但是在小说里的女子到有二派,一派是私定终身的多愁多病的大家闺秀,一派是武艺超群,飞来飞去的将门千金;前者正如同许多近代小说里的会诗会文的大学生与画报上擅长艺术的小姐,后者是正像一部分小说里所有着的浪漫的热情的,黑傻色的女性与画报里的游泳池畔运动场上跳舞厅里的玉人照相。自然这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二对,可是女子的歪曲这些,把部分的现象当作整个的事实是一样的。
  美的标准原是由社会而变的,当初是皇帝的世界,觉得宫殿里需要袅袅的女子,于是女子们都来缠脚了,皇帝要胖太太,于是胖子都是美人,人才们都歌颂丰腴;皇帝要瘦老婆,于是瘦鬼都为美人了,才子们都歌颂苗条。现在社会变了,阔人们不打算造宫殿来藏娇,有时候要走西伯利亚铁路去法国,有时候又坐皇后号去英国,长途跋涉,舟车颠簸自然要康健一点为是,于是才子们来了健美运动。
  本来人生无病就是福,谁愿意生病?但健康的要求,原是在做得动,吃得下,固然也有几分为享受,但大部分倒是为工作的。可是现在的口号有些不同,健康的要求倒是为美了!
  其实如果你是要健康的人,我们一同到乡下去找,田野间或者是手工作场一定可以有许多,苏州有抬轿的姑娘,江北有种田的女子,固然许多许多现在都饿瘦了,但你给她吃就会复原的。可是才子们一定要穿着高跟鞋或者是游泳衣的人捧为健美,这个道理实使我费解的。
  其实青年人之愿意为美丽牺牲的,正像生物在性的追逐时,常常会不顾生命,植物在结果前要开花一样,这到是极其自然的事。
  用这个眼光去看现在青年们健康,实在也只是为另外一种牺牲罢了。以前是的,西洋女子有束腰,中国女子有缠脚,不久以前,把好好的牙齿去换一颗金牙齿,不是有的吗?把好好的耳朵钻过窟窿去挂金器不是中西都是一样吗?人人都笑非洲土人的以泥装饰为野蛮,可是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生活中也常有这种相仿的事情呢?金属与土不都是矿物么?现在正有人冒着冬寒裸着手臂为带镯头之用,忍受那手术之痛苦冒着危险去受科学美容术的洗礼你都知道?
  由此看来,牺牲着身体去求美,这是一直没有什么变更过;变更的是方法,而这方法则是进步的。
  比方说缠脚是为娉婷,但是人当老得不配娉婷时候你不是不能还原么?而以此牺牲的苦之大小与所获得美的代价去比较,高跟鞋之娉婷,自然要自由要好得多。以耳朵钻洞去挂金器,自然没有夹扣法为少痛苦,而其所要修饰之目的不是相同的么?这是进步,可是为美外还是要牺牲身体是事实。
  我相信人生有二重目的,一重是自存,一重是种族,前者是求健康以利工作,后者是牺牲健康以利新生命,哪个人不为自己生存争斗。可是哪一个母亲不是为子女而衰老,哪一个人不为异性而牺牲?
  我赞成健康运动,我也赞成修饰要求;但是我反对才子们的健美运动,因为这是把健康当作只为美而把美当作买卖,受这群新才子们的影响,那就反映在女明星的不喂奶主义!
  话到这里必需说回来,既然每个人在某个时代终愿意牺牲点身体来求美,可是照常识看来,也许是蛮性的遗留吧:青年人的牺牲常常是盲目到置生死于度外的,穿高跟鞋露臂一类事本不算什么,世间还有为了太胖一点而不吃白脱与牛奶的小姐,有故意作微咳或者小病的太太,世间还有无数的为空想的美(恋爱)而痛苦而呻吟而死的青年男女!
  美丽病也不是我所赞成的,但我同情它,因为我相信,以夹扣环代替钻耳朵,以高跟鞋代替束腰与缠脚的程序样;人类文明的进步是能使得美丽病减轻的。
  我反对不喂奶主义的健美买卖,因此我愿意在才子美人面前提倡美丽病。
  一九三四·一·二九·十二时
  《鲁文之秋》
  人的心理对于某件事某种行动的解释,有时候不但欺人,而且是欺骗自己的。所以我对于要人的宣言,名人的日记,青年们的情书,以及演说家的演说,我都不全很相信。因此,我对于我自己的心理,有时候也觉得不很可靠了。
  离开鲁文以前,有十来个朋友问我去巴黎的原由,到巴黎以后,也有十来个朋友问我离开鲁文的缘故;其中离前到后,我写信给国内的亲友对于这层理由与原因,也说了好些遍,可是这许多遍一列的申述,关于鲁文大学宗教空气的不习惯,关于其学术思想环境的失望,关于多数扁狭头脑的中国同学之不相合,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严格说起来,这只是事后寻出来的理由,实际上当时的动机并不在这些地方的。本来许多大事情的动机,有时候会发生于一个人的直觉,有时候会发生于一个人的幻想,有时候会发生于一个人一时的感觉,更有时候会发生于一个人一种生理的不适,人情的不满,甚于大便的不通。有人说拿破仑征服世界的野心为他肚脐上的癣不能博得他太太的欢心,这有它可能性的,那么欧战的发生是不是为一二个伟人一时心境的不好,或者是为中饭的汤太咸一点,或者为太太误把汗衫当作他要穿的羊毛衫给他而触动呢?所谓触动,这是说,我并不否认历史上必然性的存在,而是说历史的过程中,其呈现的时间与样式,时时可由这些微细的小事而推动而改变。可是这些触发的小处,是谁都不能知道的,甚至连自己在内。一个人骗了世界以后,同时也就骗了自己了。
  在昨天以前,我自己也总以为我离鲁文来巴黎的缘故就是那些后寻出的理由,可是在昨夜失眠中,我比较那在鲁文与现在的心境,才觉悟到当时的无聊与痛苦以及时时想出逃与自杀的情绪,决不是那后来寻出的理由可以做它的原因的。
  这缘故,这原因,现在我可悟到了!─这只是秋,是鲁文的秋,这个萧杀而阴森的鲁文的秋。
  对于秋我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这敏感的养成,细说起源,怕还是起根于九岁十岁时候读欧阳修的《秋声赋》吧。那时我已经离家,到一个乡村小学里寄宿,可是我当时并没有正式入学,只在校长─是一个老先生─地方读古文与经书。教我《秋声赋》时候记得正是秋夜,或者也是因为老先生因秋夜而想到《秋声赋》,所以选了那篇教我。那时窗外是芭蕉,墙外是梧桐,蟋蟀不住的叫,秋风吹得纸窗发出萧杀的声音,月光照进我们房中,皎洁得使我们油灯失色。此情此景,与《秋声赋》恰恰相合的。我当时的习惯是先生讲解后总要先读十来遍;我记得那时我读一遍望望月色,听听虫声,读到后来,几乎以为欧阳子就是我自己了。以前中国教育,与实生活相离太远,所以不容易使学生理解与记忆;现在自然进步不少。我读高等小学与旧制中学时候;读到地理,不注重地图;讲到植物,不注重采标本,其实我们在乡下,大概的草木都可以有,很可以拿实物给我们看;不这样做的缘故,想因为教我们的先生,更在我们以前,他虽然知道植物中有羊齿类,但一到野地上也不能说出什么草是羊齿类了。这些读地理植物还是好几年以后的事。读经史古文却远在这些以前,书既难懂,观念也更糊涂,事件也更隔膜,所以当时所读的书,在脑筋里都好像照相上没有对准距离与漏光的底片,只是一点模糊的影子,唯有这欧阳修的《秋声赋》,切情切理,切合我当时一切的环境,所以以后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十五六岁到北平,离家更远,每到佳节倍思亲。中秋以后,直到重阳,时时背欧阳子《秋声赋》以自遣。为这份对于秋的敏感,使我以后读诗读词的一段生命上,特别地被那些关于秋的情绪之作品所吸引,因此也更互为因果的养成了我的秋的敏感。
  北平的秋是极短的,因为其短,所以变化特别明显;当我第一年一个人住在会馆时,院中的一株大桃树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记得头一晚我临睡时还是满树的叶子,一夜秋风,早晨起来一看,所有树叶都被秋掠尽了。秋以后它就以一个枯干过冬,春到时只要有一阵雨,满树都是花,花谢的时候,叶子就慢慢抽齐补足,于是长长的夏天是丰盛的绿叶,又预备那秋到时的秋风来劫掠了。第二年秋风起时,那一夜我一个人煮了一壶咖啡,吸一罐烟,全夜不睡的守着它,隔一两个钟头我开门到院中去看看,这情景实在太残酷了,像是冥顽的暴力姿意残杀无抵抗的妇孺,像是人间的地震,监狱的火灾,没有幸免,没有逃避,一阵风声一次崩裂,于是满地都是瓦砾了。我看它树干一点一点地光起来,地上的落叶一层一层厚起来,感到真是欧阳修所谓杀季了!我没有法子安慰自己。一到天亮,我就搬到朋友家去。其实搬到朋友家有什么用,北平到处都是一样,除了中山公园松树以外,北海中南海早是满地扫不胜扫的落叶了。
  我到鲁文的时候也正是秋季,今年的鲁文据说天特别冷得早,天天秋风秋雨,我的衣服没有运到,肉体的寒冷也倍加了心境的凄凉,外加饭馆的饭菜生冷,居处没有开水,以致更显得秋景的萧杀了。
  在这样的秋境中,像我这样初出国的人自然都容易起乡思的,更何况对于秋有变态的敏感的人呢?
  还有是,秋天是脱发的时节。而我的窗外对街是一座满墙沿着碧藤的洋房,每天早起开窗,看见它一天天薄起来,慢慢露出墙壁,深感是一个凄切的对照。同时从我寓所到我学法文的教员家,又要走五分钟的树林,这段树林的路上,落叶似乎不常扫的,我在那里学法文几天工夫,我每天觉得脚下的落叶一天天厚起来。这情景真令我日日夜夜关念到北平的树木:会馆的碧挑,三海的柳,南长街的槐,什刹海后门的枣树,以及三百株花园的丛林;令人关念到故乡牛车旁的桕树,小学校墙外的梧桐,院中的芭蕉,关念到兆丰公园的灌木;于是所有国内南北的亲友人事与国事都想念起来了!这是秋,是秋天的心,是几万里外秋天的心呀!
  说实话,整个鲁文的城市不过北平中南海北海大,其中学校与教堂占去了一半;旅馆咖啡店,寄宿舍到处都是,这个城原是靠大学而生存,学校当时还未开学,所以完全陷于死寂空虚的情境中,以这个死寂空虚的小城来容纳那残暴的秋声与秋色,于是到处都是秋情了。
  秋天容易使人感到老,感到人事飘忽,生命的无常,在死寂空虚的情境中,是更容易令人起这些感慨的。深宫里宫女们的许多关于秋的诗词,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容易产生吧。
  像鲁文这个城,学校开学这样晚,是好像专门为来容纳秋天似的。黄昏在一天之中,原是秋在一年之中地位一样,所以秋天的黄昏,是有两重秋情的,这时候。路灯还没有亮起来,我一个人在死寂的的而蒙路树丛里走者,踏着深厚的树叶,望那凄苦的天色,黯淡的月影,我已感到我心灵是载不起这沉重的秋景了。可是还有风来,我打着寒颤,听那教堂阵阵的钟声,感到我已经个是人,而只是一个灵魂,是一个悠悠无归宿的灵魂,要追那钟声消尽处,皈依那上帝的幻影里去了!
  钟声,是的,鲁文的钟声是鲁文的文化的表征,是整个鲁文的灵魂。但是我不爱,我甚至厌憎;它几乎是一天到晚闹着。像鲁文这样的小城何必大惊小怪用大钟?但是秋恐怕还不止一个,一刻钟就要闹一次,一个闹完了一个闹,报刻以外还要报时;早晨傍晚,教堂里还要悠深地冗长地敲着骇人的钟声。秋天已是够使人感到老,感到时光的匆匆了,而这钟声,则更是存着心时时刻刻要报告你人生在空虚中消磨着;它好像是在冥冥之中站在无限的地位上扳着手指用简单的个数计算你生命的历程的:一刻了!二刻了!三刻了!十一点了!一刻了!二刻了!三刻了!十二点了!天天一样,无穷无穷的,不管你在读诗在写文,不管你在用什么思想,不管你在谈什么话,不管你在图书馆中寻什么材料或者在旅馆里同情人幽会,但是它钉着你耳朵说:一刻了!二刻了!三刻了!这是多么可怕!我一听到它。写文的时候真会撅断笔,读书的时候真会扯碎书,所有的工作兴趣都将因此没有,甚至当我在注重一个美貌姑娘时,一阵钟声的震响,我骤然会感到这女子是老了一阵似的;在注意圆月时,一阵钟声的震响,我骤然会感月儿也瘦了一晕似的。但是谁有法子禁止它,避开它呢,它是幽灵,也是鬼,跟着你,钉着你,一步不放松你。这实在可怕!或者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的钟声,这是第次,时季又正逢到秋天。所以我终是把它与秋天看作二位一体的,假如秋是萧杀之气的炸弹,那么它就是战鼓。前者是魔形,后者是魔声了。其实钟声不止鲁文有,鲁文也不止秋天有,但巴黎上海同样的钟声则因为人事的烦杂与匆忙,地方又大,又热闹,自然不容其永钉在耳根。我想就是在鲁文,冬季开校以后,学生一多,一热闹也会好一点的。可是这个秋,我过着了这个秋,我胡子因此更长起来,头发因此更脱起来,眼睛因此更加近视起来,背脊因此更加驼起来了。这是秋,是鲁文的秋,这个萧杀而阴森的鲁文的秋!于是我只好逃避,可是,鲁文的秋也已经被我过光而随即消逝了。我现在关念鲁文的冬天。
  本来我有一个特别的想法,我以为夏天冬天是住小城或者乡村为好,秋天则最好在都市里消磨,都市里比较没有这些明显的时节变换的痕迹,人可以不太被这种刺激人太深的时令所刺激。然而今年我又过得相反了!
  但是掩饰这矛盾与脆弱是有许多理由的,意大利杀了人不还说是以文明给人么,所以我也自然被我后来寻出的理由所糊涂了!
  巴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日夜十二时
  

                         

发布时间:2019-07-26 09:52

上述文字是💠《徐訏作品》✨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安乐死断想(一)

首先我认为,用人为的方法结束植物人的生命,并不在安乐死的范畴之内,因为植物人已经丧失意识,已无从体尝任何痛苦和安乐。安乐死是对有意识的人而言的,其定义是:患不治之...

[经典散文] - 2019-08-29 01:39:28

遥远的故乡

读散文集《伊犁往事》 红柯 1995年底我们全家离开新疆迁回陕西老家后,我常常隔两三年回一趟新疆。2009年夏天在伊犁河边的果园与一帮朋友喝酒,与郭文涟相识,一起谈到我写伊犁的...

[经典散文] - 2019-07-22 11:02:51

忧“天乳”

忧天乳 《顺天时报》载北京辟才胡同女附中主任欧阳晓澜女士不许剪发之女生报考,致此等人多有望洋兴叹之概云云。〔2〕是的,情形总要到如此,她不能别的了。但天足的女生尚可...

[经典散文] - 2019-07-29 07:17:43

漫路旅人的浮想时光

不想等时光老成一支歌,岁月不得不行之刻。 在旅途 那一夕青苔漠然 那一涟烟雨生凉 那一宵是非彻寒 那一宿梧桐凄冷 都将在漫路里因旅而在 题记 午后又是如滂沱大雨,这就是广州...

[经典散文] - 2021-12-14 16:11:44

我正在消逝的美丽村庄

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南方小村庄,曾经给过我无数美的启蒙和印记,曾经是我念念不忘的梦中天堂,我的香格里拉。 从小镇一路走近村庄,远远望去,百来户人家挤挤挨挨的堆在一座山...

[经典散文] - 2022-01-04 04:50:34

人生看透不如看淡抒情散文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曾经笑靥如花,柔情似水,最后还是布满沧桑;曾经有过鲜衣怒马,轰轰烈烈,最后也都归于平淡。当时光将容颜磨碎,最后都统统被时间遗忘和搁浅,剩下的只有...

[经典散文] - 2024-02-20 12:10:08

人生总要有所珍视和眷恋

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有的人毕其一生,爱情、婚姻、家庭生活...

[经典散文] - 2019-08-09 02:19:30

天女山游记散文

8.2这天,有幸能与作家协会一组的朋友们去采风,心情很是激动。倒不是因为看风景,实质上更是能有向这些文学前辈学习的机会而感到欣喜。一大早,带着许多期待,我们依约等候在...

[经典散文] - 2024-02-23 07:34:15

那一场不曾盛开的花事散文

我总是不愿去猜 世间的开花 你总是不想再等 等结果落下 无人在意谁又会 被凡尘遗忘 …… 为何你还一个人回家 留下我还在原地挣扎 是否记得那片花 还开得无暇 现在可还有勇气摘下...

[经典散文] - 2024-01-01 15:48:14

论死亡-培根

论死亡 成人之怕死犹如儿童之怕入暗处;儿童底天然的恐惧因故事而增加,成人对于死的恐惧亦复如此。当然,静观死亡,以之为罪孽底工资,通往另一世界的去路者,是虔诚而且合乎...

[经典散文] - 2019-07-24 15:33:47

短篇-九枚

一 2016-06-25 23:00 如果说梦境是虚拟的,那么想象的画笔可否随心所欲? 答案当然是,可以喽。 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连VR都出现了,还有什么不可以呢? 穿越吧,让灵魂得到前所未有的...

[经典散文] - 2019-05-30 11:20:05

等待天亮情感散文

“童话诗人”顾城有一句话说的是极好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夜,黑色空间的代名词,世间万物都是黑色空间的一个微小个体。然而,即使这世界被...

[经典散文] - 2024-03-05 14:26:06

妹妹恋爱了

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说,她跟比她大一年的哥哥感情一向很好,然而,她最近开始 谈恋爱,她哥哥对她的态度却是一百八十度转变。他对她不瞅不睬,不再关心她。她不 明白为什么哥...

[经典散文] - 2019-09-02 20:15:22

寂寒,瑟动青春里一抹韵色

初晨,窗外薄薄的晕白从楼宇间的缝隙里下浮,映在我的床边。纱窗是开的,从外界扑进来的空气,氤氲其间,我睁着眼,略感到了这个季节里的寒瑟。从皮肤外层渐次蔓延到心底的寒...

[经典散文] - 2019-05-31 23:10:16

肖复兴散文

【作家简介】肖复兴,1947年生,原籍河北沧州人,早年母亲病逝。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

[经典散文] - 2019-09-06 00:22:15

归梦湖边

周末原本是要去贾鲁河的,后来临时决定去看龙湖。这个周末已进入节气里的芒种,中原的小麦已经开始进入收割期,麦子收割时,天气也炎热了。樱桃与油桃熟了,杏子与枇杷黄了,...

[经典散文] - 2021-12-13 0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