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导读: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商鞅变法是进步的,合乎历史潮流的,并且给予了商鞅很高的评价。然而在古代,商鞅并没有受到普遍的认可。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在《史记》里,司马迁对他评价很低,认为他“刻薄寡恩”。其后,班固可能也受到了该影响,认为商鞅是“衰周之凶人”。到了宋代,苏轼则对他的评价更差。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里说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是苏轼偏偏不信,提出质疑,认为“此皆战国时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商鞅没有行王道,而是选择了霸道。那么问题来了,商鞅为何要行霸道呢?

其实按照商鞅的本意,其最高的理想是实行“帝道”,即是所谓的尧舜禹之道。其次是“王道”,即所谓三代圣王之道。再次才是“霸道”,即所谓的齐桓、晋文之道。何以知之呢?我们不妨还原历史场景,回到商鞅觐见秦孝公的时候。

公元前361年,商鞅这个时候大概30岁了。此前他一直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可是这时候公叔痤已经去世了。公叔痤去世前为了向梁惠王推荐商鞅,不惜让梁惠王杀了商鞅。可是梁惠王根本没把商鞅放在眼里,连杀都懒得杀,并认为公叔痤老糊涂了,商鞅因此也就安然度过了一劫。就在这个时候,秦孝公想要壮大秦国,向各国发出了求贤令。

他在《求贤令》里说道:“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听到这个消息,商鞅在心里笃定这是一个有为之君,跟着他肯定能成大事。于是在嘴里蹦出三个字“西入秦”,就这样,商鞅满怀理想来到了秦国。

商鞅来到了秦国以后,结交到秦王的宠臣景监,由于景监的引见,终于见到了秦孝公。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商鞅一共和秦孝公谈了四次话,开头谈得并不投机,直到第三、四次谈话时,才有了转机。这个地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第一、二次谈话。

很多学者认为商鞅前两次谈话只不过是为了揣摩秦孝公的心思,是投石问路,第三、四次谈话才是真实意图所在。可是,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根据史书的记载,前两次谈话“未中旨”,到最后一次才“语数日不厌”。这又说明了什么?

我们将这四次谈话一一分析,看能不能找出点蛛丝马迹。

第一次,秦孝公接见商鞅,商鞅提出了“帝道”,希望秦孝公能够顺乎自然,垂拱而治。可是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这次会谈也就不欢而散。第二次,商鞅进而提出了“王道”,可是秦孝公还是不感冒,史书记载“未中旨”。这一次又没有切中秦孝公的心意,那么怎么办呢?儒家讲究“得君行道”,即只有得到君王的支持,才能一展自己的抱负。商鞅也深谙此理,所以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于是在第三、四次时提出了霸道和强国之术,秦孝公听得不亦乐乎,并将座位主动向前挪,以便靠近商鞅,听得更仔细一些。此后多次接见商鞅,也就是所谓的“语数日不厌”。

商鞅当时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的,这在《史记》里有记载。尽管司马迁不喜欢商鞅,但不喜欢归不喜欢,司马迁还是极有职业操守的。坚持“不隐恶,不虚美”,秉笔直书,堪为“信史”典范。

在《史记·商君列传》里是这么记载的,“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通过这段话,商鞅的态度和秦孝公的想法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惜后人读得不仔细,忽略了其中的“微言大义”。

我们不妨对之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在商鞅的心目中,不只是希望秦国实行所谓的霸道和强国之术的,而是希望通过实行顺乎自然的帝道和顺乎人心的王道来驾驭这次变法。其实商鞅还是有远见的,我们只以为他好“形名法术”之学,其实他对于黄老之学、儒学,以至于会通诸子百家的杂家之学都有所“好”。

如著名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在《秦时稿》里就认为“商鞅对战国时各派的理论主张均有所涉猎。”事实上,商鞅向很多老师学习过,很多学者认为他曾经向鲁国人尸子学习过。

而《汉书·艺文志》就将尸子列于“杂家”,而“杂家”的特点就是“兼儒墨,含名法”。向如此博学的老师求教,商鞅的学识可见也是渊博的,因此他做事情是有远见卓识的。这就从他四次分别向秦孝公说以“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道”可以看出,他的学问根底之深。此外,我们读一读《商君书》(今存24篇)就可以看出,其实商鞅的主张都是“霸王道杂之”的。

从《史记》里的记载,尤其是“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可以明显的看出商鞅的无奈和遗憾。可是他还是妥协了,他不妥协又能怎么办呢?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各国国君无一人采纳他的主张,只能自嘲道:“累累若丧家之狗”;孟子也是游说诸侯,可是晚年不得不与“万章之徒退而序诗书”;荀子更是如此,虽然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最后也落得个客死兰陵。

商鞅明白,即便是再好的主张,如果没有君王的支持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他不得不妥协。况且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比秦孝公更开明的君主了。尽管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帝道”和“王道”,但考虑到礼坏乐崩的现实,处于大争之世,退而求其次,“杂霸王道”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是秦孝公是个有为之君,太急于求成了。如果不依他的想法,那么变法之梦终将成为泡影。秦孝公想要显名于天下,不想“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哪个帝王不是这样呢?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惹得民怨沸腾;乾隆“十全武功”,使得大清日薄西山。这些帝王只想成就自己的伟业,哪管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

由于秦孝公想要快速见效,成就一番霸业。所以商鞅不得不妥协,放弃了最高的理想:帝道和王道,即便是杂霸王道以用之也没有实行。这就注定了这场变法是一场悲剧,即便秦国以落后民族打败山东六国,统一了天下,最终也落得个二世而亡。

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我们在汉代可以找到答案。虽然在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是“阳儒阴法”。何以知之呢?汉宣帝曾经教育太子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一语中的,再明白不过了。汉朝“杂霸王道以用之”,使得天下维持了四百年之久,而秦朝二世而亡。

发布时间:2021-09-14 16:24

上述文字是💠《商鞅变法为什么遭到这么多人唾骂?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揭秘死于兵变的隋炀帝临终遗言是什么

叛军逼宫,隋炀帝还是乱了手脚,私藏的毒酒藏得太隐蔽,连自己都找不到了。也许,是假装找不到吧?他实在没有举杯痛饮的勇气。想退居为长城公的愿望,也被严辞拒绝。只有一条死...

[历史] - 2023-05-23 22:54:17

明朝皇室如何穷奢极欲:紫禁城地砖造价赛黄金

明朝的都城最开始定在南京,到了朱棣时期,首都才迁至北京,决定定都北京后,皇家在这里修建了史无前例奢华的宫殿——紫禁城。 人们形容繁华盛世的大场面、大仪式时,会赞叹地...

[历史] - 2022-04-13 14:54:09

三国时期周瑜死亡原因大揭秘!恨诸葛亮才智不能为东吴所用

周瑜到底怎么死的? 是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周瑜之死说法众多、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呢? 按照历史考证,周瑜死并非诸葛亮所气,相反,周瑜是一个儒将,对诸葛亮并无嫉贤妒能,而...

[历史] - 2021-08-13 03:00:08

晚清搞了几十年洋务运动为何还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晚清的洋务运动为何比不过日本的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

[历史] - 2022-06-03 23:47:32

唐朝为何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历史] - 2023-06-27 14:59:50

三国排名前十的谋士看看诸葛能排在哪

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有着超凡的远见卓识和渊博的知识储备,并能够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下面就给大家带来一个三国时期谋士的排名。 郭嘉 曹操早期军...

[历史] - 2022-04-04 08:03:39

历史上商朝为何要屡次迁都呢?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六百年。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都城屡迁。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

[历史] - 2022-10-30 10:31:34

魏忠贤身为宦官却敢自封为九千岁 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上位的?

古代历史上宦官要么没有任何地位,要么就是权势滔天,比如明朝的一位宦官魏忠贤,他的权利几乎和当朝皇帝平起平坐了。甚至还自封为九千岁。 公元1620年,宋神宗驾崩,太子朱常...

[历史] - 2022-09-04 21:50:45

我们冤枉了陈世美上千年?历史上的他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我国古代农民是受欺压最严重的的一个阶级,地主和富商对他们的欺压在大部分时候都很严重,因此我国百姓对欺压他们的恶霸和地主阶级非常痛恨,著名京剧《铡美案》就是诞生在这...

[历史] - 2022-04-15 04:28:46

清朝皇帝一顿饭百道菜 剩下的菜丢了吗?

皇帝是么一个男人的梦想,皇帝每天都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且还有很多的老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享受了,所以我们都在想象有这样的生...

[历史] - 2022-10-25 06:21:54

南宋第八位皇帝——宋端宗赵昰介绍

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有时也称宋帝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两年。曾被封为建国公...

[历史] - 2021-07-01 16:31:59

其实当年吴三桂反清之战,差点攻陷北京灭了大清!

当年清朝入关后为了安定明末降将的心,故册封“三藩”以稳其心。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在明末清初吴三桂无疑是人中翘楚,才华横溢而且手握...

[历史] - 2021-06-06 23:24:51

宋徽宗是不是一位好皇帝 怎么评价他

《宋史》这样评价过一位皇帝“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位皇帝便是宋徽宗,那位与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一道,在靖康之变后被金军俘虏至金国的皇帝,那位身死异地的皇帝。 《...

[历史] - 2021-07-04 05:49:26

汉武帝到底做了什么_为什么说汉武帝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

杀母留子是历史上非常残忍的一种继承者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少数民族的王权也是通过这种措施来防止外戚坐大的,然而开这个先河的人竟然是汉武帝。 汉武帝一共生有六个儿子...

[历史] - 2023-01-08 22:27:26

杨洁的“西游记”要比周星驰的“西游降魔”更懂吴承恩

惊闻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逝世,笔者深感悲痛,相信手机屏幕对面的你,也是这个心情,这部电视剧影响了几代人,长期霸屏达三十余年之久,给无数人的童年带来了无数的欢笑,...

[历史] - 2023-03-03 18:06:18

古代对联趣味故事,官员出一上联“响水池中池水响”,身边无人能对,却被一农民对出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对联,而在这些对联中都有一段趣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对联趣味故事,官员出一上联“响水池中池水响”,身边无人能对,却被一农民对出。...

[历史] - 2023-04-09 05:43:02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