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胯下之辱讲述了什么故事?韩信为何宁愿钻裤裆,也不愿与屠夫干架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胯下之辱讲述了什么故事?韩信为何宁愿钻裤裆,也不愿与屠夫干架》,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胯下之辱讲述了什么故事?韩信为何宁愿钻裤裆,也不愿与屠夫干架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导读:

韩信因为忍受胯下之辱被后人称之为忍辱负重,关于胯下之辱,史书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大概就是说,有一个屠夫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而后韩信看着他,从胯下钻出去了,市集的人就笑话他,认为他怯懦。

我们来看看韩信当时为什么选择钻胯这种非常耻辱的事情。

《论语》里面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韩信当时也是壮年,这时候最忌讳互相争斗,韩信怎么做的,韩信“孰视之”,这个意思就是韩信盯着屠夫看,而且还是非常坦然地看,从这里看出其实韩信并没有怯懦的意思,反而倒是显得正气凛然。

面对他人的羞辱,按照普通人的反应,一般分成三种,第一种叫可战。很好理解,就是跟那人打一架,拼个你死我活。韩信拿剑,屠夫拿刀,这打一架,难免会受伤。周围围了一帮人就是看热闹的,能帮韩信打架的也没有。那么韩信和屠夫真的打起来胜算怎么样呢?

史书上记载,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卓越,但是关于他的武力史书却没有什么记载。韩信那时候就是个混混模样,吃百家饭长大,所以即使屠夫说他高高大大的,其实从实际情况来说韩信的身材应该也比不上屠夫,毕竟屠夫的形象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横肉。如果他们两个打起来,韩信真的未必能赢。

有人说,一个常年佩剑的人怎么可能一点武力没有,其实倒不是一点武力没有。要知道,当时的项羽是非常骁勇善战的,他的武功那是出了名的,以一己之力,把整个军队的武力平均值都提高了,韩信在他这边,那点功夫根本不足语。所以在历史上对于项羽武力记载很多,但是对于韩信,几乎没有。

另外还有一个疑虑的地方,在秦朝,武器刀剑管制很严苛,一般人没有权利带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芒,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秦朝皇帝为了防止人民造反,把天下武器收缴了,铸成了十二金人,以儆效尤。

韩信从出身来说也算不得高贵,他也没有什么权利带真正的刀剑,但是又有人说他喜欢佩剑,这里的佩剑到底是不是真材实料就不好说了。但是屠户不一样啊,你的刀不锋利的话怎么切肉啊,所以屠户的刀一定是真刀。所以从这里来看的话,韩信带的刀,不一定真的有什么作用,可能只是个“玩具刀”,两个人舞刀弄枪起来,韩信还是处在下风的。

第二种,可避。这个好理解,其实就是不理屠夫,然后躲开。躲开的话,从历史上来讲,韩信本人可能就没那么有名了,毕竟躲开了就没有戏剧冲突,在历史上也就永远是个胆小的模样。而且,躲开就坐实了他胆小的名声,从韩信骨子里的那种高傲来说的话,躲肯定是不会躲的。

第三种,可从。就是服从,韩信选的就是这种。其实韩信也不是说不能和屠夫打一架,但是秦朝当时的刑律非常严苛,当街斗殴很容易就被抓走。韩信要是跟他打架,打不打得赢另说,要是被官吏抓走了,恐怕就没那么自由了,他的一腔抱负怎么实现呢。

另外,韩信其实这个举动有一点哗众取宠的味道,比起直接逃跑来说,钻胯显然更具有话题度,还能一时间提高韩信的知名度,按现在的话来说,韩信走的是“黑红”的路线。

但是,归根结底,应该还是韩信将他看作一种磨练自己心智的方式,“天将降大任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对于韩信来说,这些算是经历完全了,挨饿的挨饿,受辱的受辱,一个都没落下。要是再成不了大器,只能说他命不好。

这里要提到另一个故事,就是张良的圯下老人的故事,跟韩信这个有点相似。大概就是说,张良隐姓埋名在沂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黄石公看见他就把鞋扔到了桥下去,对张良说:“你去把我鞋子捡上来。”张良当时也年轻啊,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羞辱,但是张良想了想,算了,老人家年纪大了,于是捡起来跪着给他穿上。

黄石公一看,这小子有点意思,于是说,五天后你来这里见我。张良当时也没什么事情,于是五天后去了,结果没想到去那里的时候黄石公就很生气,你个年轻人怎么来的比我还晚?于是,又说五天后来见我,这次张良天不亮就去了,但是黄石公还是说,你怎么又来这么晚。张良没说什么,又过了五天,他半夜就出发了,这下子黄石公开心了,说:“孺子可教也。”然后送了他一本兵法书《太公兵法》,后来凭借着这兵法,张良在功业上面有所成就了。

这里的张良和韩信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受辱,忍受,而后成就大业。其实也能看出二者的心胸格局很广大。苏轼在《留侯论》里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认为,古之豪杰,一定有过人之处。匹夫受辱,拔剑而起,这不叫勇猛,真正有勇有谋的人,应该是临危不惧,忍辱负重的,不轻易动怒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韩信和张良都是豪杰之士。韩信后来发达了以后,又遇到了那个屠夫,屠户以为自己死到临头了,跪地求饶,结果韩信反而还提拔了他,说要不是当年他的侮辱,就没有现在的韩信,从这里看,韩信是非常有肚量的。

另外,历史还要看叙述者的主观感情。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对很多人物的评述都是夹杂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的。对于韩信的这一事件,“孰视之”三个字其实非常重要,要是去掉了之后,那就是一个人侮辱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害怕了于是就屈服了的故事,跟现在的街头霸凌差不多。但是加上这三个字,司马迁的感情倾向就体现出来了,他是赞赏韩信的,所以在后世对于韩信的这一举动也是多有夸赞。

古人总是特别推崇忍辱负重,佛家也总是说忍得一时,会有福报。现在也有句话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导人们不要太过于计较,要宽宏大量,这样世界才能美好。话是没错,但人善被人欺的事情也不少。另外也有句话叫做:“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韩信也好,张良也好,或者是越王勾践也好,那都是成功了才被人记住说是忍辱负重的。

换个角度来看,韩信没有成功,而是落魄了,那么史书就会记载:“信者,怯,逢屠户辱,屈之。”还有什么“忍辱负重”这样的美名可言。张良呢,最多博得一个尊老的好头衔,不出名谁能知道还有张良这样的人。

有的忍耐也并不是都有正面的作用。比如说阶级压迫,你要是下等人民,忍了,可能命就没了。要是一些朝代造反的人被压迫还忍了,那真的就永远忍着吧,永无翻身之日。要是殖民忍了,民族都没了。所以,“忍辱负重”到底是个好词还是坏词,还要看你是不是能做出成就。成了,就跟韩信一样,历史上留下美名,败了,那就是永远的耻辱。

在现代社会,其实一些小事忍忍过去也没什么,但是要是真的面临韩信这种事,估计现在也没几个人忍得了。

发布时间:2021-09-15 19:32

上述文字是💠《胯下之辱讲述了什么故事?韩信为何宁愿钻裤裆,也不愿与屠夫干架》✨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揭秘死于兵变的隋炀帝临终遗言是什么

叛军逼宫,隋炀帝还是乱了手脚,私藏的毒酒藏得太隐蔽,连自己都找不到了。也许,是假装找不到吧?他实在没有举杯痛饮的勇气。想退居为长城公的愿望,也被严辞拒绝。只有一条死...

[历史] - 2023-05-23 22:54:17

晚清搞了几十年洋务运动为何还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晚清的洋务运动为何比不过日本的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

[历史] - 2022-06-03 23:47:32

三国时期周瑜死亡原因大揭秘!恨诸葛亮才智不能为东吴所用

周瑜到底怎么死的? 是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周瑜之死说法众多、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呢? 按照历史考证,周瑜死并非诸葛亮所气,相反,周瑜是一个儒将,对诸葛亮并无嫉贤妒能,而...

[历史] - 2021-08-13 03:00:08

三国排名前十的谋士看看诸葛能排在哪

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有着超凡的远见卓识和渊博的知识储备,并能够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下面就给大家带来一个三国时期谋士的排名。 郭嘉 曹操早期军...

[历史] - 2022-04-04 08:03:39

唐朝为何会以胖为审美取向?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历史] - 2023-06-27 14:59:50

古代对联趣味故事,官员出一上联“响水池中池水响”,身边无人能对,却被一农民对出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对联,而在这些对联中都有一段趣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对联趣味故事,官员出一上联“响水池中池水响”,身边无人能对,却被一农民对出。...

[历史] - 2023-04-09 05:43:02

汉武帝到底做了什么_为什么说汉武帝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

杀母留子是历史上非常残忍的一种继承者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少数民族的王权也是通过这种措施来防止外戚坐大的,然而开这个先河的人竟然是汉武帝。 汉武帝一共生有六个儿子...

[历史] - 2023-01-08 22:27:26

其实当年吴三桂反清之战,差点攻陷北京灭了大清!

当年清朝入关后为了安定明末降将的心,故册封“三藩”以稳其心。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在明末清初吴三桂无疑是人中翘楚,才华横溢而且手握...

[历史] - 2021-06-06 23:24:51

明朝皇室如何穷奢极欲:紫禁城地砖造价赛黄金

明朝的都城最开始定在南京,到了朱棣时期,首都才迁至北京,决定定都北京后,皇家在这里修建了史无前例奢华的宫殿——紫禁城。 人们形容繁华盛世的大场面、大仪式时,会赞叹地...

[历史] - 2022-04-13 14:54:09

魏忠贤身为宦官却敢自封为九千岁 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上位的?

古代历史上宦官要么没有任何地位,要么就是权势滔天,比如明朝的一位宦官魏忠贤,他的权利几乎和当朝皇帝平起平坐了。甚至还自封为九千岁。 公元1620年,宋神宗驾崩,太子朱常...

[历史] - 2022-09-04 21:50:45

南宋第八位皇帝——宋端宗赵昰介绍

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有时也称宋帝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两年。曾被封为建国公...

[历史] - 2021-07-01 16:31:59

历史上商朝为何要屡次迁都呢?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六百年。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都城屡迁。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

[历史] - 2022-10-30 10:31:34

我们冤枉了陈世美上千年?历史上的他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我国古代农民是受欺压最严重的的一个阶级,地主和富商对他们的欺压在大部分时候都很严重,因此我国百姓对欺压他们的恶霸和地主阶级非常痛恨,著名京剧《铡美案》就是诞生在这...

[历史] - 2022-04-15 04:28:46

清朝皇帝一顿饭百道菜 剩下的菜丢了吗?

皇帝是么一个男人的梦想,皇帝每天都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且还有很多的老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享受了,所以我们都在想象有这样的生...

[历史] - 2022-10-25 06:21:54

杨洁的“西游记”要比周星驰的“西游降魔”更懂吴承恩

惊闻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逝世,笔者深感悲痛,相信手机屏幕对面的你,也是这个心情,这部电视剧影响了几代人,长期霸屏达三十余年之久,给无数人的童年带来了无数的欢笑,...

[历史] - 2023-03-03 18:06:18

宋徽宗是不是一位好皇帝 怎么评价他

《宋史》这样评价过一位皇帝“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位皇帝便是宋徽宗,那位与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一道,在靖康之变后被金军俘虏至金国的皇帝,那位身死异地的皇帝。 《...

[历史] - 2021-07-04 05:49:26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