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它帮助北魏统一了北方,却换来了诛三族的结局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它帮助北魏统一了北方,却换来了诛三族的结局》,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它帮助北魏统一了北方,却换来了诛三族的结局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细数历朝历代,武将面临的境遇都是最惨的,出去打仗要面对敌人的刀剑,更危险的是面对班师之后皇帝和大臣的猜忌。

历朝历代,许多战绩彪炳的武将的下场都很悲惨,比如白起、韩信、岳飞等,除了他们摊上不太好伺候的领导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武将都是耿直的汉子,有啥说啥,不怕犯忌讳,不怕让领导下不了台,久而久之,那些听多了奉承、习惯了马屁的领导肯定找个理由把你给咔嚓了;与武将不同的是,许多文臣都是七巧玲珑心,熟读经史、深通人性,因此绝大多数人的结局都比较不错,如改名换姓、富甲天下的范蠡、功成身退、归隐山林的张良等。

(图)北魏的老拓片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南北朝时期,辅佐三代帝王、为北魏统一北方做出卓著贡献的的第一谋臣、白马公崔浩的结局却是下狱被杀、夷灭三族。

那么遍观中国历史,这种小概率的谋臣被诛杀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呢?

谁是崔浩?

崔浩出身于高门大族清河崔氏,父亲崔宏是北魏的开国功臣,担任尚书令,为北魏许多制度的创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被封为“白马公”。

成长于这样的名门望族,年纪轻轻的崔浩就得以入朝为官,他人生最为辉煌的阶段是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期。在灭胡夏、攻北凉、征南朝、破柔然等重大军事活动中,都离不开这位高屋建瓴、料敌于先的杰出谋臣建言献策和参赞军机。

太武帝拓跋焘曾对司徒崔浩说:“你才智渊博,历事我的祖父与我父亲,尽忠三世,因此我对你特别看重。希望你凡有所思,直言相告,助我治世。我有时脾气不好,也许不能采纳你的建议,但过后静思,却总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他还曾指着崔浩,对新归降的高车酋长们说:“你们别看此人白面书生、文弱不堪,手无缚鸡之力,但他胸中所藏,却胜过十万雄兵。每当朕征战沙场犹豫不决之时,都是他的一席金玉良言使我下定决心,从而能够克敌灭国,一统北方啊!”

同时,太武帝拓跋焘对朝中众臣下令道:“日后凡是军国大事,你们不能决定的,都应先征询崔司徒的意见,然后再上报于朕。”

由以上观之,太武帝拓跋焘对司徒崔浩是无可比拟的信任,崔浩也成为太武帝一朝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图)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一说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

北魏王朝在戎马半生的太武帝拓跋焘东征西讨下,已成为雄踞北方、虎视南朝的当世第一大国,常言道,盛世修史。志得意满的拓跋焘为了让后世子孙铭记他的丰功伟业,于是下令最为倚重的崔浩编修国史。

接到如此重托的崔浩不敢怠慢,他网罗朝中博学多才、文采飞扬之士,潜心研读前朝修史经验、多方搜集一手史料,他企图用皇皇巨著来回馈太武帝拓跋焘的一番信任。

可惜,所有悲剧的起源正是源于编修国史一事。

谋臣之殇

崔浩一向自比留侯张良,从多谋善断、料事如神这方面来看,与留侯相比,也不遑多让,但是在明哲保身、为人处事方面,却又相去甚远。

在太武帝拓跋焘下令灭佛时候,当时道士领袖寇谦之看到大量的僧人无故枉死,虽然佛道殊途,但是他也于心不忍,因此他找到崔浩,希望崔浩能出面劝阻拓跋焘。

不过,崔浩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极力劝告拓跋焘要加大打击佛教的力度。导致当时“一境之内,无复沙门”,朝野间怨声载道。以太子拓拔晃为首的鲜卑贵族一向对佛教推崇有加,更是将其恨的咬牙切齿。

崔浩掌权后,企图按照汉族的世家大族的传统思想,整理、分别和规定氏族的高下。在公元431年九月时,他便“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卢玄劝阻他说:“创制立事,需要恰达的时机,这种事情是吃力不讨好,向来没有几个人乐意做啊!请表哥你三思啊!”

结果崔浩依然我行我素,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许多汉人世家大族的地位,众多鲜卑贵族大感面上无光,更是对崔浩深恶痛绝。

崔浩之弟崔恬嫁女儿给王慧龙,王氏是太原大族,世代遗传齇鼻(酒糟鼻),在江东被称为“齇王”。崔浩每当见到王慧龙时,一看到他的齇鼻,就啧啧称赞道:“的确是王家男儿,真是贵种!”

又多次对朝中的鲜卑官员称赞王慧龙长得俊美。结果,鲜卑贵族、重臣长孙嵩听了大为恼火,汉人他奶奶的成了贵种,那么我们鲜卑人不就成了贱种?于是他向太武帝拓跋焘告状,说王慧龙是从南方归降的,崔浩叹服南人,这不是给我们鲜卑人难堪吗?他难道不知道这北魏是鲜卑人的北魏?

(图)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音“必”)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拓跋焘听了大怒,立即把崔浩传来训斥,崔浩脱帽叩头,好一顿自责后才得到宽恕。

每当拓跋焘出征时,通常让太子拓跋晃监国,崔浩自恃才略及拓跋焘所宠任,专制朝权。一次曾推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人士数十人,都担任郡守一类的高官。

拓跋晃对崔浩商量道:“早先征聘的人才,也是被作为州郡官入选的,他们担任这一职务已经很久了,辛勤劳苦却一直没得到过朝廷的报答,应该首先补充他们作郡县守令,让新征聘的人代替他们做郎吏。而且太守、县令管理百姓,应该由经历过世面有经验的人来担当。”

崔浩连太子拓拔晃的面子都不给,最终依然把他推荐的人派出去任职。当时,中书侍郎、领著作郎高允知道后,对东宫博士管恬说:“崔司徒这样做恐怕免不了一场灾祸。他为了顺遂自己未必正确的私心而和国家的储君针锋相对,等到陛下万岁后,他将用什么来保全自己呢!”

国史修好之后,参与此事的两个溜须拍马之人著作令史闵湛、郗标建议把国史刊刻在石碑上,用以彰显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建议被崔浩采纳。

崔浩特地下令营造了一个的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将国史所有内容尽数刊刻在上。碑林处于交通便利之处,来往人群非常密集,由于编修国史时秉笔直书,尽述皇家的各种秘辛,描写详尽而无所避讳,连皇族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都没有隐去。因此看完国史的百姓议论纷纷。

众多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他们声色严厉的跑到太武帝拓跋焘面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丑、居心叵测。

暴虐雄武的拓跋焘立刻下令捣毁碑林,同时收捕一众参与编修的秘书郎吏,审查罪状。并命人召崔浩前来对质,结果在拓跋焘的一番质问下,崔浩承认编修国史、选拔著作令(美差、通常参与这样盛事的官员升迁都比较快)时自己曾经接受过贿赂。在拓跋焘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编写时,崔浩很委屈,这不是您让我这么做的吗?不过看着气势汹汹的众人,崔浩当然不敢这么说,只能磕头认错。

(图)北魏的佛像

聪明一世的崔浩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当初拓跋焘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上,确实对他说过,务求编修内容详实完备。

可惜崔浩没能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历朝历代编修国史,都讲究为尊者讳,北魏的皇族鲜卑拓拔氏自“结绳记事”一路走来,少不了许多父娶子媳、子娶父妻等为汉人礼法所不容的事情。身处于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中,崔浩更应该注意避讳早期的这些秘闻。哪怕太武帝拓跋焘一时没想到,身为具体执行者和编史总负责的崔浩更应该注意这点。

第二,国史修好后,不是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和交差,而是自作主张、提前将国史公之于众,置太武帝拓跋焘于何地?如果此事没有闹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或许还能有一些转圜的余地。

须知你功绩再高、本事再大,依然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你的荣华富贵、身家性命都掌握在你的老板手里,老崔啊,永远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啊!

至于你仗着领导的信任,平时得罪人的事情没少干,而且是往死了得罪那些鲜卑贵族,如今你酿成大错,需要让你平息众怒的时候,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你的领导只有把你抛出来了!于是,崔浩就悲剧了!

当崔浩被押赴刑场行刑时,几十个官兵对着须发皆白、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崔浩身上撒尿,曾经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一号重臣如今却沦为阶下之囚,受尽如此奇耻大辱!崔浩哀号的声音传出很远。仅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崔浩的怨毒之情有多深!

(图)鲜卑族的陶佣

古今做到宰相一级的高官下场如此凄惨的,崔浩是唯一的一个!与其家族联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汉人高族全都被诛杀。

崔浩事件从深层次来说,是太武帝拓跋焘为了缓和鲜卑贵族和汉人士大夫阶层之间的矛盾而做出的一个举措,另一方面,也是汉人士大夫阶层势力盘根错节,引起了拓跋焘的戒心和防备,他以“国史事件”作为引子,狠狠的打击了这一阶层的势力。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作为权力中枢的决策者和主要执行者的崔浩,本身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加上他在许多事情上的处置失当让鲜卑贵族对他更加的恨之入骨。如果他能学留侯不恋权栈,或者将他对战略和军事上的智慧运用到处理与鲜卑贵族、朝中大臣之间的关系上面来,或许能够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

不过,一切已经发生,历史不能假设,每一个历史上惨痛的教训,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笔者不吝笔墨来叙述这一事件的重要原因是想给我们身在职场中的人多一些启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越是身处高位、表现优秀,越容易遭到别人的嫉恨,你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武器!因此身处职场,不管任何时候,谨言慎行都是我们不可忘却的头等大事。我们应有“世界为我而造”的自信,更应有“我是一粒尘埃”的谦卑!

发布时间:2022-04-01 09:47

上述文字是💠《它帮助北魏统一了北方,却换来了诛三族的结局》✨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财主抢了李莲英家一亩地 李莲英得势返乡后如何对待当年欺压他的那个财主?

晚晴时候慈禧掌控了整个清朝,天天只顾着自己的享受,那时候慈禧身边有个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但李莲英的出身是很苦的,话说回来了,但凡家境好一点,哪...

[历史] - 2022-06-29 04:02:28

他的气节令后世一直歌颂,甚至斥巨资两千万建了个公园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气节的能人和文士,真正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极少,文天祥无疑算是一种,他也是中国历史上被俘后誓死不降的代表人物,文天祥的气节以及爱国情...

[历史] - 2022-10-21 11:46:47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多少年

明孝宗是明朝历史上一位很受人尊敬的皇帝,因为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样的皇帝,当时的民众也一定希望他可以多在皇位上多坐几年。提到明孝宗朱祐樘在...

[历史] - 2021-06-16 12:59:14

通过“拉郎配”细看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古时候女子的地位低下,在婚姻中也往往保持着被动的局面,因为女子的主动往往被看做是不守妇道的表现。 男婚女嫁,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从来是男求女而不是相反。女求男即或有...

[历史] - 2022-02-19 08:58:22

赵匡胤转世为金太祖灭了宋,只为向弟弟赵光义复仇?

赵匡胤的离奇死亡,嫌疑最大的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同时还有传言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与赵匡胤长相极其相似,因此,赵匡胤转世成为金太祖,向自己弟弟的后代复仇的故事就流传...

[历史] - 2021-12-16 11:01:08

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有几个老婆?刘邦的夫人都有什么什么结局?

司马迁在《史记》中,开篇就描述汉高祖刘邦“好酒及色”,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草根皇帝。从小小的泗水亭长,到灭暴秦,争楚汉,最终建立大汉王朝。 五千年华夏,历...

[历史] - 2021-08-31 09:07:11

历史上最能忍的四个人 最后都忍出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所谓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可以说,遍观中国古代名人,任何成功之人,勾践,孙膑,司马迁,司马懿等人,都有能忍的特点...

[历史] - 2022-10-01 20:17:51

嘉庆皇帝是怎么死的?嘉庆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七位皇帝,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然后他就开始了一系列整顿吏治的举措,“诏求直言,广开言路”,打击贪官,整肃纲纪”,“改革官...

[历史] - 2022-07-22 05:16:14

刘备的至亲,蜀汉的的国舅爷,糜芳为何最终投降东吴?

三国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有不少如关羽一般的忠义之辈,但是也有不少头鼠目的真小人,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刘备的至亲,蜀汉的的国舅爷,糜芳为何最终投降东吴? 糜芳在蜀国的...

[历史] - 2023-06-02 20:02:04

汉献帝三番几次刺杀触怒曹操 为何还是可以在曹操手下保全性命

李傕、郭汜之乱时,流落在外的汉献帝发出勤王令。当时各地诸侯的心思都在如何扩土强军上,根本没有把献帝的勤王令当回事。而曹操却意识到这是个良机,于是派人禀告汉献帝,愿...

[历史] - 2022-12-09 00:21:40

一眼看尽历代服饰,汉唐明清哪个朝代的服装最美?

最能直观反映出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民俗特色的,应该就是服装服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有特色的的服饰。 先来张唐朝的压压惊 先秦:楚女 先秦:楚国男人 汉代姑...

[历史] - 2022-05-08 09:03:25

铁木真与扎木合分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铁木真与扎木在童年时期,他曾和蒙古札达兰部首领合剌合答安的儿子札木合结为安达,即生死兄弟,为什么在“十三翼之战”之中都欲将对方置之死地?他们决裂的原因是什么? 11...

[历史] - 2022-10-16 12:51:25

辛弃疾为什么在临死的时候大喊三声杀贼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与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相比之下,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却惨不忍睹,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

[历史] - 2023-01-11 13:37:35

武则天在吕雉的人彘基础上改进了一番 此刑比凌迟还残忍

三国吕雉的残忍让人闻风丧胆,但吕雉和武则天相比起来还是落了下风,光听到这个刑罚的名字都种头皮发麻的感觉,那武则天到底是创造了什么刑罚呢? 酷刑,是指残酷的刑罚,是古...

[历史] - 2022-09-03 06:55:56

宇文化及弑君谋反,做了多久的皇帝,最后怎么死的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化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皇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朱棣想要取朱允炆而代之,也得给自己起兵找个理由。他不敢明着说自己是要抢...

[历史] - 2021-07-28 05:28:37

科举除了状元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儿

科举是我国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它提供了阶层跨越的通道,也为千年来的朝政提供了非常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历史] - 2022-04-06 04:53:56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