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郭嘉到底有多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不是真的?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郭嘉到底有多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很多网友都想阅读✨郭嘉到底有多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不是真的?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到底有多厉害?郭嘉不死真的在无三国?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曾在曹操手下任司空军祭酒,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郭嘉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说是算无遗策, 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曹操也极力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郭嘉智计过人、料事如神,让他自古以来就拥有众多粉丝。头号粉丝当属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魏书·三少帝纪》中曹魏以夏侯惇、曹仁、程昱配祀太祖庙,而没有郭嘉时,裴松之愤愤不平,大呼 “未详厥趣也!”

还有一个重量级粉丝:毛泽东,数次推荐高级干部读《三国志·郭嘉传》,开会也要提——在1959年3月的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伟大领袖都为之打call。郭嘉粉丝团发展到今天,主力已经变成了年轻人,这些人占据网上的一些贴吧、同人文,把郭嘉奉为天神,甚至还编出 “奉孝不死,卧龙不出” 的说法。

郭嘉吹遇上郭嘉黑,一度是场场爆满的大戏,那么郭嘉到底有多牛?郭嘉究竟有哪些神一般的事迹,令其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一)不事袁绍而投曹操

郭嘉时颍川郡阳翟县人,与袁绍的谋士郭图是同族。郭图将郭嘉引荐给袁绍,郭嘉在袁绍手下待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遂弃袁绍而去,后来在荀彧引荐下成为曹操谋士。郭嘉在袁绍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使他对袁绍一方的情况有所观察、了解,为他后来准确预测袁军的动向打下了基础。

(二)为曹操陈述“十胜十败”

《三国志·郭嘉传》裴注引《傅子》记载,郭嘉为曹操论证,与袁绍相比,曹操有十个方面胜于袁绍,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虽然带着浓烈的马屁味,连傲娇的曹操听罢也害羞得红着脸低下了头: “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但因为郭嘉对袁绍方面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他的话增强了曹操的信心,也鼓舞了曹操集团的士气。

(三)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

最初,郭嘉劝曹操趁袁绍攻打公孙瓒的机会,出兵征吕布,但吕布也很能打仗,双方鏖战多日,吕布虽然战败,但曹军也士卒疲惫,曹操本打算回军休整,郭嘉劝曹操不要在最后关头放弃,一鼓作气急攻,终于生擒吕布。对刘备也是一样,郭嘉劝曹操趁袁绍还没有大举南下之前,攻灭刘备,消除与袁绍决战时的后患。

(四)准确预见孙策之死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正在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后方传来消息,说江东孙策准备出兵渡江,北上袭击许都。这一消息传来,曹军人心惶惶,生怕老巢真的被孙策端了,曹操也犹疑不决要不要退兵。但郭嘉却断言: “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孙策尚未渡江,就被许贡门客刺杀身亡。

(五)献计曹操伪征刘表,使袁谭、袁尚发生内讧

袁绍死后,二子袁谭、袁尚分别拥兵自立闹分裂。曹军诸将纷纷主张趁胜进击二袁。唯有郭嘉提出来: “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于是曹操假装南下攻打刘表,进军至汝南郡西平县,这时袁谭和袁尚果然打了起来,袁谭不敌袁尚,遣使向曹操求救。曹操回军冀州,分别击破袁尚、袁谭,遂平定冀州。

(六)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

袁绍在世时极力笼络乌桓,与乌桓人感情颇深。袁绍死后,乌桓仍全力支持袁尚与曹操对抗,袁尚被曹操打败后,投奔乌桓单于蹋顿,企图引乌桓兵卷土重来。曹操打算追击袁尚,讨伐乌桓,但诸将都担心孤军深入乌桓后,刘表会袭击许都。然而,郭嘉却认为,刘表不过是“坐谈客耳”,只会吹牛扯蛋,做不出什么大事,就算他敢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曹操遂决意远征乌桓。军至易县,郭嘉又进一步建议曹操放弃辎重,轻兵急行,趁蹋顿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出其不意打一场闪电战。果然,乌桓仓促应战,蹋顿阵亡,袁尚败走辽东。一切正如郭嘉所策划。

郭嘉为什么被吹的这么牛?

郭嘉之所以这么牛,首先在于郭嘉具有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参谋能力。因此,他提出的计策和建议总是符合曹操的意图。这不是揣摩领导心思以便钻营逢迎,而是设身处地地为领导着想,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的战略主张。毛泽东之所以推重郭嘉,目的也是在于要求各部门、各省区的领导干部当好中央决策的参谋和助手,不要光是琢磨本部门、本地区的小利益,多出些有利于全国发展的大主意。曹操多次称赞“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就是在称赞郭嘉忠心事主、想领导之所想的参谋能力。

其次,郭嘉出自颍川郭氏。虽然在汉末三国时期,颍川郭氏留名青史的政治人物不多,但这仍然确定无疑是一个世家大族,是曹操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极力拉拢的对象。虽然郭嘉当时年纪尚轻,对家族事务的影响力很有限,但在豪族社会的背景下,颍川郭氏的旗号能够大大增加郭嘉的个人魅力和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曹操曾给荀彧写信,追伤郭嘉,说到:“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曹操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郭嘉生于汉灵帝建宁三年,两人相差15岁,差不多是一个世代。因此,曹操颇有意让郭嘉辅佐未来的嗣子,在自己死后担当辅政大任。 也正是因为心中有这个想法,曹操对郭嘉的建议总是特别重视,甚至有意要让郭嘉的计谋得以实现,以便为郭嘉积累个人声望,为他打造金字招牌。

曹操的重视有意无意的都给郭嘉的形象进行了加持,除了有意郭嘉辅政之外,曹操也在之后把早逝的郭嘉树成了一个谋士典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哀叹: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又痛呼: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似乎如果郭嘉如果还活着,他就不会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但曹操这样说,估计有很多谋士是不服气的。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在赤壁之战前也预见到了曹操的弱点,但曹操根本听不进去。例如刘备去与孙权联盟,很多人认为孙权会杀掉刘备而并吞其部众,曹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程昱提醒曹操孙权很可能真的会与刘备联盟,要采取外交措施阻止这一联盟,然而曹操并未采纳。又如贾诩认为孙权在江东的统治相当稳固,形势与荆州不同,平定江东要从长计议,不能指望一战成功,但此时曹操极度自我膨胀,完全听不进不同意见。这个时候纵使郭嘉在世,曹操能否听得进他的忠言,也很难说。

按照我的理解,曹操之所以这样对郭嘉表示悼念和惋惜,除了真心的哀思以外,至少还有两个目的:

一是推卸责任。 为什么郭嘉能让我听得进他的意见?而你们却不能?说到底还是你们比不上郭嘉。曹操的思路大概就是这样的,他不肯承认战败的原因是自己不听忠言,而认为是其他谋士比不上郭嘉,把责任推给下属。

二是激励其他谋士。 中国历来的英雄模范,大多都是死后才得到的荣誉,因为死人不会再犯错误,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

曹操高调追悼郭嘉, 是一种略带夸张的政治作秀 ,目的是要把郭嘉塑造成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当代雷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激励其他谋士向郭嘉同志学习,不断争先创优、取得更大成绩。

不吹不黑,郭嘉没有那么牛

郭嘉确实是非常出色的谋士,但也要看到,郭嘉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他的很多事迹带有夸大的成分,对郭嘉不能过于神化,而是应当给予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再牛也不能吹上天,对吧?首先,我们要知道——郭嘉的事迹存在夸大成分。

郭嘉为何离开袁绍?

《三国志·郭嘉传》认为郭嘉离开袁绍是因为郭嘉预见到袁绍不能成霸王之业。但这很可能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说法。郭嘉离开袁绍,倒是很有可能出自郭图的安排,因为这是颍川郭氏在乱世中的一种生存策略。在乱世中,同一家族的多个精英分别在不同的势力仕官,这是这些家族赖以维持地位、不论政局如何变换都不影响家族利益的一种策略。

与郭氏同为颍川大族的荀氏,也是有意安排荀谌仕袁绍,荀彧、荀攸仕曹操。当时的琅琊诸葛氏,也是安排诸葛玄在刘表手下任豫章太守,而其侄子诸葛瑾却出仕与刘表敌对的孙权。这种“脚踏两只船”甚至“几只船”的做法,在当时的乱世之中可谓屡见不鲜。所以郭嘉能够安然无事地离开袁绍而投曹操,更多的可能是出自家族中长辈的安排。

郭嘉的“十胜十败”是否靠谱?

认为曹操有多个方面胜于袁绍的观点,荀彧、贾诩都曾经提出过。荀彧提出的是四胜:度胜、谋胜、德胜、武胜。贾诩提出的也是四胜:明胜、勇胜、用人胜、决机胜。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清代学者何焯、沈家本都曾质疑过这个问题,认为三人的观点高度重复,有事后附会的嫌疑。我觉得这大概是在郭嘉被曹操树立为宣传报道的先进人物后, 曹操的宣传部门把荀彧和贾诩观点综合起来安放在郭嘉名下。

征刘备是郭嘉的主意还是曹操的主意?

《三国志·郭嘉传》认为曹操决意征刘备是出自郭嘉的建议,而《三国志·武帝纪》则认为是曹操自己已经决定征刘备,郭嘉只不过“亦劝公”而已。连一向推崇郭嘉的裴松之,也不得不在注释里澄清:“《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

郭嘉预见了孙策被刺杀?

郭嘉说孙策“轻而无备”,以此预料其必定死于意外,这本来不足为奇。但《三国志·郭嘉传》为了神化郭嘉,又让郭嘉预测孙策必定死于出兵渡江之前,而且是死于刺客,甚至还预测到刺客的身份是“匹夫” 。这就不太靠谱了。《三国志集解》对此一本正经地开了个玩笑:“嘉此语借以强镇一时众志,又或兼知卜筮之术耳。”纳尼?原来郭嘉是个会算命的道士?

可见,对郭嘉的神化,并不始于现代的电脑网络,早在郭嘉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就有郭嘉粉在为郭嘉造势了。 而且郭嘉是曹操亲自树立的先进典型,宣传部门把一些先进事迹强加在郭嘉名下,或将郭嘉的事迹加以夸大,也是很正常的。

其次,郭嘉也有意见不被采纳的时候。

刘备被吕布击败后来奔曹操,此时程昱、郭嘉都劝曹操杀刘备,而曹操并未采纳。郭嘉粉王沈撰写的《魏书》在这一问题上仍试图为爱豆打call,把事情写成是曹操正在犹豫要不要杀刘备,郭嘉建议曹操不杀,曹操笑道“君得之矣”。但这件事反证太多,《魏书》的说法不值一驳,因此《三国志集解》中只有冷冷的一句不屑:“《武帝纪》、《程昱传》正与《傅子》同,《魏书》非是。”由此可见,曹操对郭嘉也不是每次都言听计从,曹操所说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其实是毫无根据的。同时,郭嘉在曹魏集团的体制中地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从官职看,郭嘉只当过司空军祭酒这一职务,军祭酒的职责是“参掌戎律”,“戎律”即军法,因此,郭嘉的本职工作是担任军中的军事法官、督察之类的工作, 他之所以能够经常给曹操出谋划策,完全是靠他和曹操的私人亲密关系,而不是他的职责所在。

更重要的是,司空军祭酒只是曹操霸府中自聘的职务,并非“朝廷命官”,名分上有欠缺。而在官渡之战前,荀彧是尚书令,荀攸是汝南太守、尚书,贾诩是执金吾,程昱历任尚书、东中郎将、济阴太守、振武将军,董昭为河南尹、冀州牧,职位都远比郭嘉显赫得多。如果郭嘉能够活得再久一些,要获取朝廷的正式官职应该也不是问题,但可惜他活得太短了。

从爵位看,郭嘉是在袁谭、袁尚已死,冀州完全平定之后才得封洧阳亭侯。这个时候正是曹操大举封侯的时候,此时得封侯并不足为奇。而郭嘉的同事们,荀彧、钟繇、夏侯惇、于禁、乐进、李通在官渡之战前就已经封侯,荀衍(荀彧兄)、程昱、曹仁、徐晃、李典则是在官渡之战期间得以封侯,都在郭嘉之前。当然,郭嘉能够封侯,也是很不简单的了,这说明他对曹操所立下的功劳得到认可,已经跻身曹操集团的亲贵阶层,但他在这一阶层中的地位并不特别突出。

从死后配祀看,郭嘉是在魏元帝曹奂景元年间,曹魏快要灭亡前夕,才得以配祀太祖庙。是否得配祀、配祀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看出配祀者生前的地位。曹魏最早配祀太祖庙是在魏明帝曹睿青龙年间,当时得配祀的只有夏侯惇、曹仁、程昱三人,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增加了荀攸、张辽等人,但始终没有荀彧。对此,曹魏有关部门的解释是荀彧不是“魏臣”,也就是说,荀彧至死前仍是汉朝的尚书令,从未在“魏”这一政权中担任官职。按照这一标准,郭嘉早逝,当然不可能在魏国当官,其生前只当过汉朝司空的军祭酒,同样不符合配祀的条件。

但郭嘉最终得以配祀,可能是其子郭奕走的门路。郭奕在历史上没有多少存在感,但可以隐约发现,郭奕与司马家族的关系不错。 《三国志》中有关郭奕的情况,只有两条记载,一是郭奕曾任太子文学,二是王昶曾在《家诫》中称赞郭奕“通达见理”。

这两条记载都和司马氏有关系:郭奕任太子文学时,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作为魏国东宫同僚,两人应有一定交往;王昶曾平定毌丘俭之乱,又曾参与平吴之役,是司马氏的心腹亲信,王昶称赞郭奕,当然是视之为好友,由此亦可见郭奕与司马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凭着这层关系,郭奕找个机会向司马昭进言,提出让先父郭嘉配祀魏太祖庙,很有可能得到司马昭的采纳。

最重要的是:郭嘉个人品行不检,与同事关系不好。

郭嘉与同事、下属的关系怎么样?《三国志》没有提到。但从他与曹操过于亲密的关系,以及他多次催促曹操不要罢兵休整、而要连续作战来看,他和同事、下属的关系并不会太好。打个比方来说,你所在的单位或公司,有这么个人,他不是领导,却处处为领导着想,经常给领导出主意,而领导也很信任他,这一段时间,公司效益不太好,这个人就对领导说,最近公司效益不好,大家都要全力以赴加加班,白加黑、五加二才行,什么法定节假日、黄金周、小长假,都不要回家了,都留在公司加班吧。最后,公司业绩倒是上来了,领导也很满意,但是,公司里那些普通员工、底层屌丝,对这个为领导着想的人多半不会有好感:“就你会讨好领导!公司又不是你家开的!”。

同理,在曹操与吕布鏖战,士卒疲惫之际,士兵们早就盼着消停消停,回去好好休息了,而郭嘉却阻止曹操退兵停战,硬是把仗打完,士兵们的内心一定是骂娘的。后来征乌桓也是同样,打败了袁谭、袁尚,大伙正想松口气,看看有什么战利品可以分的,结果郭嘉又让曹操急吼吼地去打乌桓,而且还冒险放弃了辎重,顶着风雪孤军深入夷狄之地,还天天催着大家急行军,掉队的一律军法处置,想必士兵们私下里早就骂开了:“你妹的!还让不让人活?打了那么久的仗,也不给老子休息休息!卧槽!”

虽然后来曹操因此打了胜仗,但一将功成万骨枯,曹军的广大士兵对郭嘉很可能并没有什么好印象。

东汉魏晋之际士人很重视人物评论,而“德行”是人物评论的重要内容。 但郭嘉却“不治行检”,大概就是包养小蜜、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之类的。 因此作为郭嘉同乡的颍川名士陈群很看不惯郭嘉,多次当着曹操的面控告郭嘉。曹操当然不会去追究郭嘉的责任,但也不怪罪陈群,反而表扬陈群能够坚持原则,不偏袒老乡。

陈群的态度有一定的代表性,这表明当时的名士们认为郭嘉个人品行有问题,对他并不看好。 在“月旦评”之类的人物评论中,郭嘉肯定是差评一大堆、好评没几个。而且郭嘉恃才傲物,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三国志·郭嘉传》记载陈群多次向曹操告郭嘉的状,而 “嘉意自若”。

郭嘉为何能够淡定自若?其所恃者,一是自己的才华,觉得陈群的才能不如自己,因此根本不把陈群放在眼里;二是曹操的宠信,认为有曹操罩着,陈群不能把他怎么样。确实,有曹操在,没人能把郭嘉怎么样。但曹操死后就难说了。

虽然曹操打算对郭嘉“以后事属之”,但从郭嘉恃才傲物的性格来看,是气量狭窄的曹丕所不能容的。而且陈群和曹丕关系亲密,深得曹丕信任,郭嘉得罪陈群,间接地也就得罪了曹丕。 如果曹操真的将后事托付给郭嘉,结果很可能是一个悲剧。

发布时间:2022-05-30 14:26

上述文字是💠《郭嘉到底有多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不是真的?》✨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谁救了被敌军重重围困的蜀汉开国名将马超?

马超字孟起,蜀汉开国名将。在书中他是一位被弱化的人物,那么,历史上他就是怎样的?在他被敌军团团围住穷途末路之时,又是谁突破重围解救了他呢? 《反三国志》最大的失误却...

[历史] - 2023-03-09 14:56:02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是什么意思?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是什么意思?是说冬天很暖吗?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可能很多人对于这句话不太理解,其实这句话想表达的含义就是说冬天真的...

[历史] - 2022-08-24 20:53:56

古代神医华佗,他的医术究竟有多高?他是医圣吗?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神医华佗,他的医术究竟有多高?他是医圣吗? 据史载,华佗是时期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大约出生于公...

[历史] - 2023-05-12 19:42:03

为什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说法

蜀是古代对四川的简称,广义上的蜀地不仅包括今天的四川,还包含汉中、重庆等地,是古代大西南地区的核心。 古语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这句话,最早见于明末...

[历史] - 2022-10-17 16:51:58

董鄂妃的妹妹是谁?她为何要为顺治帝陪葬?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但这只是个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而已,历史上顺治在董鄂妃病死后的第二年就驾崩了,但是有一个奇怪之处,就是的顺治为什么要拿董鄂妃的妹妹来...

[历史] - 2022-03-08 12:33:34

明末时期,为何吴三桂偏偏不投降李自成?无非四个原因

吴三桂(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后人评价称:他能够认清社会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归顺清廷对于大清快速的统一中国是有一定贡献;康熙帝时期,举兵造反,违背历史发展造成生灵涂...

[历史] - 2021-06-05 00:12:46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何在后世给人的印象多是负面?概因此人

说到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皇帝,那确实有不少,从秦始皇称帝到清朝覆灭大约出现了有四百多位皇帝,然而说到出现的女皇却唯独武则天一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何...

[历史] - 2023-05-16 07:21:21

辛追夫人的尸身为何能千年不腐?

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在死后往往不能保存很久的时间,体内的各种细菌就会使得尸体腐烂,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尸体千年不腐的人存在呢? 1972年,中国湖南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具女古...

[历史] - 2022-01-19 06:57:36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他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历史上所有时期都涌现出过英杰雄主,今天小编说的这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这么一位雄主,可是你知道么他终的结局却是,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这是怎么回...

[历史] - 2022-06-21 01:26:00

由汉人建立的越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废掉汉字的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汉字也扩散到了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周边地区,成为一种通行于“汉字文化圈”的超民族文字。但如今严格说采用汉字的国家却只有中国...

[历史] - 2022-12-14 22:50:45

汉初三杰之一的军事家韩信的个人简介事迹,又因何事而死?

汉初三杰之一的军事家韩信的个人简介事迹,又因何事而死?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

[历史] - 2021-08-27 06:16:04

为何卫青死后,汉武帝还要诛杀了卫青家族?

古代有许多的豪门望族,汉朝时期要卫青的家族可以说相当显赫,不仅出了卫青这位战功赫赫的功臣,就连卫子夫都是皇帝的皇后,那么为何卫青死后,汉武帝还要诛杀了卫青家族?...

[历史] - 2022-09-07 12:42:35

日本投降后 居然还有一个在中国未完成的阴谋 气的国军发抖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

[历史] - 2022-09-17 20:14:50

描写除夕的古诗词100首(含两句,四句)

描写除夕的古诗词100首(含两句,四句),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除夕的古诗词的问题,想看看古人都是怎么写这个除夕故事的,有这样问题的网友都是弘扬名族的文化的人,是值得敬佩...

[历史] - 2021-11-27 05:19:37

历史上因为一只猫而当上皇帝,被后世称为明君

历史上的最尊贵的职业那非皇帝莫属了,那么你知道么历史上有一位因为一只猫而当上皇帝,被后世称为明君,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众所周知,宋高宗也就是南宋...

[历史] - 2022-10-06 17:24:13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为什么非要坚持人殉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两大备受史学界非议的地方,一是酷刑滥杀,二是恢复人殉。特别是后者,最为人不褒。布衣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 古代的殉葬又有何神秘?朱元璋死后,长孙朱...

[历史] - 2022-12-24 21:19:54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