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古代有没有“零口供”定罪的法律?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古代有没有“零口供”定罪的法律?》,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古代有没有“零口供”定罪的法律?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中国古代为了取得犯人认罪的供词,采取刑讯逼供的手段,不过,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古代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能成了传统的畅销书呢?”

然而,如此审案程序,只能说是写“旧小说”之市井文人的想象,不可能是国家司法的制度设计,也不是真实的司法情景。中国古代虽说允许刑讯,但法律对于刑讯的使用其实有着严格的限制,尤以唐宋时期的“拷囚之法”最为周密。《唐律疏议》与《宋刑统》均规定:一名嫌犯不管庭审多少次,刑讯最多只能三次;两次刑讯之间须相隔二十日以上;刑讯只限用杖,杖笞的总数不得超过二百;嫌疑人所犯若是杖罪,则刑讯的杖笞数不得超过其罪罚之数;嫌疑人三度刑讯仍然拒绝招供,必须保释(犯盗、杀重罪之人除外)。

宋朝立国,对刑讯的条件限制更为严格。宋太祖曾下诏:“诸州获盗,非状验明白,未得掠治。”在没有佐证的情况下,不得对嫌犯用刑。太祖立法的本意,大概是为防止司法官滥刑,因为“时天下甫定,刑典弛废,吏不明习律令,牧守又多武人,率意用法”。

不过,这一立法却带来了一个悖论:如果“状验明白”、证据确凿,那又为什么还要逼问犯人口供呢?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一道诏令也许可以回答这个疑问:“自今获贼,如赃伏露验,事实显白,而拒抗不即承引及隐蔽徒伴者,许量拷讯,数勿过二十。”拷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审问出共同犯罪的同伙、破案的线索。

应该说,传统司法确实重口供,但相较之下,宋人更重证据。宋代也是司法证据制度得到空前发展的时代,诞生了《洗冤录》这样的司法检验学著作。《洗冤录》的作者——南宋提刑官宋慈提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今人以为口供是传统司法的“证据之王”,但宋慈显然不这么认为。检验所得的法医报告,其实是比口供更加重要的定罪证据。

一本宋代的州县行政—司法指南书《州县提纲》告诫审案的州县官:“凡事有涉疑似者,虽其辞已伏,亦须察之以缓,或终于疑罪须当从轻。”有口供而证据不足,不可以定罪,只能按“疑罪从轻”的原则作出裁决。

那么有证据而无口供呢?按《唐律疏议》与《宋刑统》的规定,“若赃状露验,理不可疑,虽不承引,据状断之。”意思是说,如果犯罪证据确凿,能够排除合理怀疑,那么即便犯人拒不招供,法官也可以根据证据作出判决,这叫做“据状定罪”。换言之,唐宋时期的司法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从前的“据供定罪”模式。

《宋史•张近传》记载了宋代的一起“据状定罪”案:前副宰相吕惠卿之弟吕温卿,因为胡作非为,“以不法闻”,大理寺正张近“受召鞫治”。哲宗皇帝告诉他:“此出朕命,卿毋畏惠卿。”张近说:“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况惠卿也?”审讯时,吕温卿一言不发,摆出“我有权保持沉默”的架势,始终“不肯置对”。但本案证据确凿,“温卿所坐明白”,法官张近又考虑到“倘听其蔓词,惧为株连者累”,也就没有要求吕温卿招供。在请示皇帝许可之后,最后“以众证定其罪”。这是发生北宋的一个承认犯人“沉默权”、以“零口供”定罪的案例。

由于《宋刑统》有“虽不承引,据状断之”之规定,我们相信宋代还应该出现过其他一些“零口供”定罪的判例。不过,应当承认,“据供定罪”还是当时主流的判决模式。我们也不能苛责宋人为什么不将“零口供”列为普遍的司法原则,以一千年前的刑侦技术,绝对无法做到“零口供”。同时期的西方司法虽然不怎么重视口供,却不能不忍受更荒谬的“神判”,一个人有罪或无罪,取决于上帝;说破了,其实就取决于运气。

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发展也确有令人遗憾之处,那就是唐宋时期萌发的证据重于口供的文明趋势,未能在后来的明清时代发展下去。《大明律》与《大清律》均删去“虽不承引,据状断之”的条款;同时补充规定“凡诸衙门鞫问刑名等项,必据犯者招草以定其罪”,又回到唐宋之前的“口供至上主义”旧路。

而且,唐宋法律对刑讯的种种条件限制,也被《大明律》删得干干净净;同时“拶指”、“夹棍”等以前列为非法的拷讯刑具也得到官方的认可。因此,刑讯逼供在明清时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泛滥之势,诚如清末法学家沈家本所说:“《唐律》于拷囚之法甚详,《明律》概行删去,遂无节度,遇有疑难之案,仁厚者束手难行,暴戾者恣意捶打,枉滥之害,势所不免。”但也不至如旧小说所写:“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

所以,口供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形式,被称为“证据之王”,对证明案件事实确实具有独特的证据价值。在相当长时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曾存在轻信口供的错误证据观,甚至为追求口供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零口供”案件中缺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对刑诉讼规定的其他六类刑事证据而言,直接载明犯罪信息的书证、物证证明力最大,对被告人定罪显得尤为关键。鉴定结论与勘验检查笔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视听资料与传统的证据类别相比,更具直观性,因而证明力都较强。但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同属言词证据,具有不稳定性,且都可能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带有证人或被害人的主观倾向性,因而证明力最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布时间:2022-09-29 16:55

上述文字是💠《古代有没有“零口供”定罪的法律?》✨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大唐十大名将之一的李靖突袭突厥,为何惨死的却是隋朝公主?

大唐十大名将之一的李靖突袭突厥,为何惨死的却是隋朝公主? 李靖大唐十大名将之一,初唐战神,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李靖曾说;“古今胜败,一误而已。...

[历史] - 2021-07-10 00:19:00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残忍的折磨光绪帝?背后原因竟然是这样!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晚清时期由于掌权人的不作为,导致了迅速的腐败,慈禧太后是其中主导者之一,而当时的皇帝光绪帝可以说是清朝历代最悲惨的皇帝,今天就...

[历史] - 2023-06-20 21:01:01

为什么会引发克里木战役 最后结果是什么?

克里木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岛,由于具有温暖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而曾被当作历代沙皇的度假地。但这个度假村却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要塞之上。黑海...

[历史] - 2022-11-17 14:09:12

揭秘曹魏占尽天下优势资源却无法一统天下

之前写了一篇石亭之战对曹魏政治格局影响的文章:三国哪一战让曹操嫡系丧失了军权,从而让司马懿更快崛起?有位读者留言:“司马懿深通兵略,又是著名士族,连曹操都忌惮!后来...

[历史] - 2023-06-13 01:44:15

为什么古代成年皇子与妃子不能一起吃饭?

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们总认为皇宫内的家宴必是公主、皇子、世子、闺秀一大堆,在那样热闹的场景里,肯定能催生几对怨偶佳缘什么的。那真实的皇宫家宴到底是什么样呢? 清宫每年...

[历史] - 2023-02-28 03:53:19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是自焚还是逃跑?

我们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从他侄子朱允炆的手中抢来的,那么在朱棣篡位成功后,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那么他到底去哪了呢?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游说下以...

[历史] - 2021-12-18 13:11:57

刘豫的伪齐政权是怎么建立的?他为何要试图向南宋示好?

刘豫(1073~1146),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北宋徽宗元符年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一职。后因多次参奏有关礼制局的事务,引起徽宗不满,于1124年被降为河北西路提刑。金军大...

[历史] - 2021-06-23 02:15:20

曹操一生最信任的人介绍?其中一人战死沙场

曹操最信任的人都有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东汉末年月旦评创始人之一的许邵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评语用在曹操的一生实在是准确...

[历史] - 2021-08-16 22:40:34

石达开为何会在大渡河边全军覆灭?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

[历史] - 2022-08-01 13:30:49

为什么汉族人心甘情愿被满族人统治将近300年?清朝跟元朝想比呢?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被少数名族统治的就是元朝跟清朝了。那么为什么汉人会被比自己少那么多人的少数民族统治呢? 清朝时期满人最多的时候人口只有300万左右,在这里面还是...

[历史] - 2022-07-06 18:04:32

古代皇帝用膳标准介绍:皇帝吃剩下的饭菜都怎么处理呢?

古代皇帝用膳标准介绍:皇帝吃剩下的饭菜都怎么处理呢?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古代皇帝的一些待遇,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了,不仅是一国之主,不管是穿的,用的还是吃的,都...

[历史] - 2021-11-05 16:21:47

不屈的英灵 吴克仁中将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

烈士的生命换来了中华大地的安宁与和平,烈士的鲜血激发了炎黄子孙的勇气与忠诚。活着的生命,要幸福,更幸福;伟大的祖国,要强盛,更强盛!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一位抗日英...

[历史] - 2022-08-06 19:20:25

一位文学巨匠骂蒋介石是秃子 鲁迅都拿他没办法

文学史上不乏人才辈出,可是比较狂傲的文学分子却是不多见,清朝时期却有一位狂到没边的文学分子。 提起鲁迅,我想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他是我国的文学巨匠,大文豪。...

[历史] - 2022-10-11 17:41:51

中国古代红薯之父陈振龙,远渡重洋偷运红薯,增加中国3亿人口,成就康乾盛世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丰功伟绩的人物,他们虽然不是朝廷官员,但所做的事迹却影响着这个中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古代红薯之父陈振龙,远渡重洋偷运红薯,增加中国3亿人口,...

[历史] - 2023-05-13 21:07:59

曾经强大的金国怎么到了金宣宗完颜珣的手上就迅速衰落了?金宣宗是怎样一步步丢掉金国基业的?

金宣宗完颜珣是金朝第八位皇帝,他先向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求和,又与西夏断交,并且不顾左相徒单镒反对将首都由中都迁往汴京,并且发动对南宋的战争,使得金国腹背受敌、并且内...

[历史] - 2022-05-27 03:06:50

刘备提防诸葛亮?真相竟然是这样的?难以置信

刘备与诸葛亮在小说中的关系可谓绝对的信任,二人互相敬佩,刘备死后还将儿子托付于他,可以看出其中信任的分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怎么样?是罗贯中的《...

[历史] - 2022-03-15 03:45:19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