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儒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 却在汉朝以后被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为何不适合先秦时期 而适合汉朝呢?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儒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 却在汉朝以后被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为何不适合先秦时期 而适合汉朝呢?》,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儒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 却在汉朝以后被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为何不适合先秦时期 而适合汉朝呢?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为何儒家在战国时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在汉朝却被尊崇?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思想解放的黄金时段,正是那一个历史时期各个学派对于思想启蒙的推动作用,才让人们从奴隶制社会当中解放了出来,可以说,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虽然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后,很多学派的学说已经没落,但是我们却无法否定百家争鸣对于思想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学说。在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了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社会的正统学说,成为了华夏文明两千多年来一直信奉的思想经典。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学说被推崇到封建正统是在汉武帝时期,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并不能广泛地推行,甚至我们可以说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说是行不通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非常经典的学术理论,为什么在战国时代无法推行呢?

战国时期,儒家是王道的代表

儒家思想对君王和平民有不同要求

首先在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主要代表形式就是王道。王道对于君臣以及平民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君王要求是德才兼备,并且要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君主不能够只贪取自己的利益,而将臣子和平民百姓们的利益放在后面;也不能让一个国家完全沉浸在对利益的追求当中,它应该完全的以民为根本,以百姓的发展为这个国家的核心,这是君主在得这一方面的体现。

其次,君主要通过一种政治清明的手段,来达到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目的,这是君主在这一方面的体现;对于臣子,儒家讲究要服从自己的君主,但是同时它也要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个臣民,他要听从于君主的安排,但是却不能够做自己君主的附属,也就是说不能够去阿谀奉承,其所要绝对忠诚的是自己的国家,所要尊奉的是一种以国家的繁荣发展为核心的理念,而遵从君主只是遵从国家的一个具体的体现而已。

平民要积极入世,为君主分忧

而对于平民百姓,它的要求积极入世,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才学和对社会的认识来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来为君主分担治理国家的负担,为这个国家的共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儒家所要求的君主臣子和百姓都有着自己的责任,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种理论会延生出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而这两方面的影响就是儒家学说无法在战国时代推行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从这第一个方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君王与臣子、平民最大的不同,是它的要求更多的体现在自我要求上,也就是说,儒家这样的学说虽然认为君主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臣民们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平民百姓们又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这种要求的实现形式是要通过自身的约束和管理来完成的。

君主的德行决于君主本身,没有外部约束

君主的德才兼备,并不是外人可以规定和约束的,而是君主自身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他的德行和治理天下的方式,在绝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君主本身,没有外部压力的强加约束,而对臣民和平民百姓也是如此。

无论是臣子要服从于国家也好,还是平民百姓们要积极入世也好,这都是站在道德方面对它们提出的要求,没有人能够强制他们去执行或者是服从,也就是说在这种主张之下没有法令的强加约束。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儒家入世是偏理性化

人们其实处在一个比较自由的阶段,简单点来讲就是自身思想觉悟高的人,可能会服从儒家学说的影响,可能会积极入世,可能会以仁义来治理天下,可能会服从国家的利益,但是在整个天下像是尧舜禹那样,有着大的德行的人毕竟处于少数。

绝大部分其实都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在道德方面和在才华上面就不会有过高的觉悟,他们可能仅只能停留在不干涉其他人的生活,不做让其他人利益受损的事情上,但是却不能够无私奉献到仁义道德方面,不能够让个人的利益去服从于国家的利益,所以这种基本上取决于自身管理和约束的行为,在那样一个乱世当中其实是有一些偏理想化的。

因为在战国时代,其实生存成本是非常高的,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十分的频繁,百姓们流离失所,想要安定自身都是非常难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要要求他们为一个国家无私奉献,将自身的生存放在国家的发展之后,相信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这就让儒家的学说与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

儒家孟子利益观在王道上体现,要求君主不能“言利”

第二个方面是在儒家学说的王道体现方面,要求君主和国家是不能够从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的。这一点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孟子利益观就能看到。孟子就认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是不能够言利的,因为在国家的统治形式当中,君主的行为很容易被臣子和平民百姓们效仿,如果君主是一个看重利益的人,那么它的臣民就会是看重利益的人,久而久之,整个国家都会在图谋自身的利益,则就不会有人为国家的发展而无私奉献了。

也就是说,如果君主图谋利益的话,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可是这样的说法,在战国时代同样是站不住脚跟的,因为在那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里,每一个国家所谋求的都是切实的利益,如何在那样的乱世当中生存下去?如何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是每一个君主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战国时代,君主必须考虑利益

君主需要在战争当中获得实际利益,需要在朝堂之上为国家谋取利益,所以其实利益与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的发展都是脱不开关系的,为什么各个国家之间会发生战争?为什么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利益惹的祸,所以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不提利益是绝对做不到的。

其实孟子的说法从理论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上述也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它们在为自己的发展谋取利益;如果它们同时都不再去纠结利益的高低,那么矛盾和冲突必定会减少,但是这同样也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在天下局势的安定于诸侯争霸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如果一个国家首先不谋取利益,那么这个国家很容易成为其它国家竞相分割的对象,简单来讲就是刀俎下的鱼肉。

其实,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就是通过分裂战争来进行统一的,这是一个历史化的潮流,也是为什么会发生王朝更替和分裂统一循环往复的原因,而在分裂的实际情况之下,利益的趋势是统一的动力,所以让君主不言利是绝对没有办法做到。

儒家思想是建立西周统治基础之上

实际上无论孟子也好,还是其它的儒学弟子也好,他们的这种思想都是建立在尊重西周统治的基础之上的,就比如说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要恢复西周的统治,把西周的礼乐制度重新搬到实际的社会发展当中。

而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分封制度,在分封制度之下,各大诸侯国并立,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不存在诸侯之间的各种利益争夺,所以儒家学说提倡回到西周时期那种天下共主的局面上,在那种情况之下,各大诸侯国是可以相安无事的,因此,孟子才会反对君主言及利益。

可是在战国时代那已经成为了过往,想要恢复西周的统治无异于是一种让历史倒退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与历史的发展潮流相悖的,必定不可能在那个时代行通。

魏国和燕国曾推行儒家政策,导致国家衰落

战国时代的魏国和燕国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是推行的儒家政策,因为它们从一定的方面来讲都实行过王道的发展形式,可是这两个国家同样都是不断衰败的国家,它们在王道的影响之下停滞不前甚至不断的后退,相反是实行了与王道相反的法治的秦国发展的更加顺畅。

因为法治是将所有的人归结在了一个框架之下,无论是君主、臣子还是平民百姓,它们都有着必须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在那种情况下,自由地去自我管理的约束形式,被有法令所约束的形式所代替;有了强制性的约束,每一个人都必须在相应的规定之下去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在责任之下获得一定的权力。

这样的统治形式,在那样的乱世里是最好的形式,因为它可以切实地为国家的发展谋取实际的利益,而不是像儒家学说在战国时代所推行的那样,依靠人的自我管理来实现国家的发展,依靠君主的仁义道德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儒家学说为何适合汉朝?

汉朝满足孟子学说的先决条件

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朝推行,那是因为汉朝已经成为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在那种王朝之中,不存在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它其实符合孟子的一个基础,就是不涉及利益,因为它的利益是共同的。

因此,它实际上满足孟子学说的先决条件,再者,汉武帝之所以会推行儒家学术,那是因为儒家学说当中,把君主其实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虽然儒家学说当中臣子和平民百姓的地位同样重要,但是君主却是统治阶层不可缺少的,也是权力当中最为核心的,这其实非常顺应皇帝的心意。

因为皇帝想要的就是一种对下属的绝对控制,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思想上;而儒家学说就能够很好地在思想上面,让臣民们归顺于君主的统治,所以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推崇与社会性质的改变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因素的。

儒家学说之所以在战国时代不能够推行,第一,是因为在战国时代还没有完全的成型,它对于君主的那种重要性的体现还不是非常的明显;同时,战国时代又不是一个天下共主的时代,不存在像周天子那样的绝对权威,所以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是比较小的。

第二,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所推崇的主张比较的理想化,并不适合天下大乱的战国时代,它崇尚的是一种百姓安居乐业的发展形式,是一种通过仁义道德来教化百姓的思想统治形式,可是在生存都是问题的战国时代里,思想的升华和思想的统一就成了一个比较难以提及的问题。只有在汉朝这样的大一统王朝面前,只有在统一的局势之下,这种王道性质的统治方式才能够大面积的推行。

当然,我们并不能够因此而就否定儒家学说在战国时代的地位,我们只是说它在政治方面的一些主张并不适合那个时代的发展,但是它在对于人的要求上,对于君主和臣子的要求上面还是见解非常独到的,它其实是把国家利益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于国家的统治也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个学说并不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适用于社会的发展的,一个主张对于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人来讲,也是有着不同的作用的,同时,每一个学说也有它的弊端,儒家学说那么的经典,占据着古代历史思想发展进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依旧是不完美的,它依旧是不能够在每一个阶段都推行的。

我们如果想要思想发展的更加辉煌,想要社会发展的更加的全面,那么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学说,同时要找到这个学说当中最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地方,将它加以变革和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像是战国时代的魏国和燕国其实就是生搬硬套的一些思想精华,所以导致那些思想精华的作用不能够完全的体现。

因此,学术的经典并不代表着它可以直接运用,每一个经典的主流学说都是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改善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同时也只有顺应历史时代潮流发展的才是应该被运用的。因此,无论是在人的发展当中也好,还是在社会的发展当中也好,我们都需要去寻找那个最为适合自身条件的学说和思维。

发布时间:2023-04-02 07:03

上述文字是💠《儒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 却在汉朝以后被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为何不适合先秦时期 而适合汉朝呢?》✨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齐湣王从东方霸主到亡国之君 是野心膨胀后的悲惨下场 秦国面对多次合纵的进攻却从来没有被打垮过 为什么同样是大国的齐国却仅仅面对一次合纵就险些灭国呢?

齐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湣王志向远大,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齐湣王一即位,便开始推行其雄心勃勃的扩张,最终秦燕韩赵魏五国联军开启攻齐之战,齐国数十座城池惨...

[历史] - 2022-05-28 05:53:27

汉哀帝刘欣:一位喜欢养男宠的皇帝,揭秘刘欣做的那些荒唐事!

说起西汉的皇帝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特别是在“爱情”这一方面,汉成帝刘骜宠幸赵飞燕姐妹多年,为了取悦赵飞燕姐妹不惜亲手掐死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以至于刘骜绝后了,最...

[历史] - 2021-08-28 18:05:55

高丽和高句丽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

高丽[lí],由王建所建,定都开京(今开城),是朝鲜半岛政权,王建立国时打出“高丽”的旗号,依违“高句(gōu)丽(lí)”而希冀赢得政治筹码,其实与高句丽并无必然关系。宋代以来的...

[历史] - 2022-11-02 21:31:07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历史上曹操没对他进行任何评价?原因很简单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一般人了解三国这段历史,大都是从《三国演义》得来的,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小说,只是遵循了历史发展的主脉络,对于很多细节的问题则进行了不少...

[历史] - 2021-08-17 20:47:37

汉初三杰最终结局如何,为何唯独一人惨遭株连三族?原因竟是如此

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汉朝,然而他的开创离不开汉初三杰,那么汉初三杰最终结局如何,为何唯独一人惨遭株连三族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西汉萧何、张良、韩信...

[历史] - 2023-06-11 19:13:47

乾隆后面一位皇帝是谁,乾隆为什么传位给嘉庆

近期很多清宫剧都在热播,在大部分清宫剧的男主角都是乾隆,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乾隆,将皇位传给了嘉庆帝,历史上的嘉庆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乾隆为何要将皇位传给他? 嘉...

[历史] - 2021-05-18 23:02:30

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皇太子冕服,成人礼冠礼介绍

导读: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皇太子冕服,成人礼冠礼介绍 皇太子服饰 明代儿童有剃发习俗,皇室子女也不例外,刘若愚《酌中志》里提到,宫中设有“篦头房”,有近侍十余员,专...

[历史] - 2021-05-25 03:16:25

历史上作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却是一位渣男

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了许多精神产物,那就是五千年的诗词,其中形容爱情的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是你知道么,做出这首诗的却是一位渣男,那这是...

[历史] - 2022-09-25 12:58:24

明朝三大案件之红丸案,皇帝在位仅一个月就死亡

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封建王朝,为什么这么说有木匠皇帝还有修道皇帝,可谓是奇葩尽出,可是明朝有三大案件,其中导致一位皇帝直接在位仅一个月就死亡。 封建时代的皇...

[历史] - 2022-08-16 23:06:38

雍正处死年羹尧,他周围的人都难逃一死,为何只放过其父年遐

年羹尧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功臣,其在康熙年间,就受了重用,之后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帝,有了这层关系,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不过年羹尧恃功自傲、目空一切,不领雍正的情...

[历史] - 2021-05-05 11:31:20

一生一世一双人——明孝宗与张皇后的故事介绍

对于皇帝来说,什么三宫六院,妻妾成群。是真的在正常不过了。但历史上真真正正就有那么一位皇帝,他只娶了一个。 作为明朝的中兴之君,孝宗朱佑樘身上具备了太多人格魅力。他...

[历史] - 2021-06-15 14:53:40

清官退休怕被笑话穷,拉了一车砖头,皇帝知道后直接换成真金白银

要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很多的清官的,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可以说是千古闻名,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人才的,在清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清官,退休致仕回家,害怕没有钱被亲...

[历史] - 2021-05-03 20:20:32

准格尔叛乱的平定,对于大清有什么价值?

清朝时期西北地区的准格尔叛乱,是妄图分裂国家的一次叛国行动,为此康熙多次御驾亲征,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重新将西北地区纳入版图。 平定准噶尔的...

[历史] - 2022-01-06 18:05:39

水浒中晁盖智取的生辰纲到底值多少钱?放在今天值多少钱?

在《水浒传》中,梁中书送给岳父蔡太师贺寿,却被晁盖中途夺走的生辰纲到底值多少钱?放在如今社会又值多少钱呢? 说起水浒传中繁荣众多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这一回算得上是全...

[历史] - 2022-08-29 15:59:20

朱元璋在明孝陵身上费了多少心思,致使千百年来无盗墓贼光顾?

在我国历史帝王墓被盗墓贼光顾的事件,可以说是屡禁不止,然而朱元璋的明孝陵千百年来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历史] - 2023-05-27 04:43:40

杨家将:故事的由来及形成原因,时势怎样造英雄?

杨家将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晓,他们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及功绩民间传之甚广,虽然文人写小说等夸饰成分过多,但是其忠君报国故事犹如一条涟漪贯穿于无数普通老百姓心中。五代时候...

[历史] - 2021-06-28 16:12:07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