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李善长年逾古稀 并没有参与胡惟庸谋反 而且早早的离开了权力中枢 为何还是难逃朱元璋的清算?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李善长年逾古稀 并没有参与胡惟庸谋反 而且早早的离开了权力中枢 为何还是难逃朱元璋的清算?》,很多网友都想阅读✨李善长年逾古稀 并没有参与胡惟庸谋反 而且早早的离开了权力中枢 为何还是难逃朱元璋的清算?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李善长当时已经退休,且年逾古稀,为何朱元璋连他都不肯放过呢?

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史载“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可见李善长是一个读书人。所以他应该读过范蠡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并深谙其中道理,但是自己却因此而不得善终,唯一的解释就是,在追逐权力的路上,人性是如此的贪婪,最终被贪婪吞噬。

1354年七月,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在行军途中,李善长来到军门求见,朱元璋早就听说李善长,很礼貌的接见了他,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顿觉相见恨晚。朱元璋问:如今乱世,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我平定天下吗?

李善长回答: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峰起,有如秦末乱世,你应该向刘邦学习三点: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刘邦凭借着三点,用了五年时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只要您能够效仿刘邦,将来也一定能够成就帝王之业。可以说,李善长的这番话对于朱元璋而言,犹如三国诸葛亮的隆中对。亦由此可见,李善长从一开始就处在权力核心的位置。

后来,朱元璋任吴王期间,李善长担任右丞相,成为仅次于朱元璋的二号人物。在这个位置上,李善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朱元璋的统治区域出现一派兵强马壮、经济繁荣的景象。后来改革官制,不再像元朝那样以右为大,改以左为大,李善长也理所当然的被调整为左丞相。

对于朱元璋而言,李善长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臣子,在长期反元的斗争中与李善长建立起的友谊并不比其他将领少,同时,对于这个长自己二十一岁的老臣,朱元璋心中充满的是敬重与感激。洪武初年,朱元璋在册封皇后、太子等一系列帝国大事中,李善长担当了大礼使的重要角色。朱元璋甚至还让李善长担任太子朱标的太师。

一系列的事件表明,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信任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对于李善长而言,这种无以复加的信任,是仕途坦荡的保证,却也是掘墓危险的开始。

大明初定,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朱元璋还赐给李善长“免死铁劵”“尔免二死,子免一死”。在朱元璋封公的六个人中,李善长名列第一。

李善长更是被朱元璋比作汉代的萧何,其风光成都在洪武功臣中绝对是首屈一指。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李善长也形成了自己盘根错节的淮西官僚集团。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在悄然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一名军事统帅向帝国的领袖转型。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权力的来之不易,他如同一个老农民守护自家院子一样,勤勤恳恳的守护着庞大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生怕一丝权力被窃走。

洪武三年,李善长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顶峰。老对手刘基的离退使得李善长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成为仅次于朱元璋的二把手。加上又是皇帝的同乡,李善长在朝堂上的权势已经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其亲友势力遍布朝堂内外。

月盈则亏。居安思危。当达到的顶峰的那一刻,李善长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平稳的走下来,如何能够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面对李善长一样的老臣,朱元璋心中应该也是复杂的。一方面,这些老臣确实好用,并为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他们功高震主,是最有可能威胁皇家统治的人。

这种心态,我们从朱元璋对李善长说过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人心之一,极艰检点,心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检点。凡事必求至当。今每遇斋戒,必思齐整心志,对越神明。就是说,作为一个臣子,要做到时时检点自己,不能随着性子乱来,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

李善长不可能听不出来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洪武四年,李善长以患病为由向朱元璋递交了辞职报告。在李善长看来,自己退休应该是帝国的一件大事,皇上不可能轻易的批准。辞职的举动更像是一场作秀,表明自己并不眷恋地位和权力。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顺势批准了他的请求。李善长致仕的消息震惊朝野,在满朝文武看来,就在两个月前,李善长才刚刚被奉为国公,现在却要回家养老,着实令人眼花缭乱。

李善长就这样退休回到老家安徽定远。朝廷赏赐土地若干,赏给一百五十户人家为他守田,佃户一千五百家,依仗卫士二十户。对于一个退休的老人而言,这样的物质应该算得上是不错了,如果李善长能够在此刻开始安安分分的养老,或许能够得以善终,但他没有。

就在李善长回乡的第二年,清冷的岁月让曾经执迷权力的他寂寞难耐,这种精神上的寂寞不是物质能够弥补的。昨日还是帝国首屈一指的权臣,如今却如同一个普通的老农民一样在田间地头度过晚年,空有满腔如少年般的热血,却无用武之地。

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李善长,连着向朱元璋发了几道奏疏。其内容大致一样:自己病已经好了,身体恢复的也不错,还能够为帝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朱元璋要用李善长,当年就不会同意李善长致仕,如果不用李善长,那就不是几道奏疏能够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李善长的势力已经遍布朝野,再加上要重回权力中枢的这封信,这让异常神经敏感的朱元璋不得不联想到谋逆二字。作为答复,朱元璋安排李善长主持安徽凤阳主修宫殿。朱元璋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让李善长远离权力中心。

洪武九年,朱元璋将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淇,并封李淇为驸马都尉。李善长奉命进京主持婚礼。昨日左丞相,今日皇家亲。此等荣耀,李善长应当满足。他此时应该明白,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再去染指帝国中枢权力。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同乡找到李善长,这个人就是胡惟庸。谈笑之间,李善长深深喜欢上了这个精明能干的年轻人。不久,胡惟庸将女儿嫁给李善长弟弟的二儿子李佑。李、胡关系更近一步。凭着满腹才华和精明能干,以及李善长的运作下,胡惟庸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朝廷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直至1380年,御史中丞涂节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谋杀刘基,接着再告胡惟庸谋反。很快,在朱元璋的示意下,审查结果出来了,胡惟庸“谋反属实”,同时,御史中丞涂节和御史大夫陈宁作为胡党嫡系难辞其咎,一并问斩。

朱元璋借题发挥,不断扩大胡惟庸案,直至1390年,牵扯到胡惟庸案的功臣有一公二十侯,其中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人有数万人之多,朝中文官几乎洗劫一空。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

即便是此时,如果李善长能够看清时务,安安分分的吧自己摆在一名老农民的位置上,应该还能够留下一条命。可惜,他没有。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定远老家房子的一段墙体倒塌,李善长给曾经战友汤和写了一封信,借用三百名士兵修葺倒塌墙体。就在300名士兵出发的同时,汤和为了自保,一封发往京城的告密信也同时发出。

在洪武年间这样的高压政治态势下,尤其是对于“谋反”尤其敏感的情况下,不论以什么名义借用三百名士兵,都属于容易令人产生联想的行为,更何况,借用士兵的人是曾经的朝廷重臣,很容易让人将这种行为与谋逆联想在一起。

不久后,李善长的一个远房亲戚丁斌犯罪被流放。丁夫人找到李善长痛哭一番,请求解决儿子。李善长应该是出于长者的心态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恳请陛下看在老臣当年微弱之功的份上,给丁斌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封信,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元璋立即派左都御史詹徽彻查丁斌案。从朱元璋只言片语的交代中,詹徽揣摩到了圣意。很快,丁斌供出李善长谋反,其中有两个细节足以致死李善长。其一,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共同谋反。其二,胡惟庸曾经找过李善长“共谋大事”,李善长说,我已经老了,“汝等自为之”。等于是默许了胡惟庸谋反。

1390年春天,李善长因参与胡惟庸谋反,赐死。夷灭三族。毫无疑问,李善长的死是一起冤案。正应了那句话,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至于为什么死、有什么作案动机、案件取证是否真实等等,都不重要。

李善长死后的第二年,五品郎中王国用上书朱元璋,大意是:李善长和陛下是一条心的。生是国公,死后会封王。儿子娶了公主,亲戚做了大官,位极人臣。他没有必要为了成败尚未可知的造反去冒险。

有人说他想辅佐胡惟庸,更是没有道理的,试想,一个人爱自己的孩子甚于爱自己的侄子。李善长与胡惟庸是侄儿亲戚,与陛下则是亲子亲女结亲。即便是辅佐胡惟庸造反成功,他无非也是封国公,儿子娶公主而已,不会比今天更加的富贵显赫,况且,李善长难道不知道天下是不能侥幸取得的吗?

朱元璋看完后,默然不语,没有怪罪王国用。王国用说的“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正是对李善长功绩的褒奖,这也是李善长被诛的原因所在吧!

李善长是陪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对明朝有着很大的贡献,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在他的晚年将他满门抄斩,下手如此之狠呢?

其实这都是因为李善长抬恃宠而骄了,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渊的。都知道朱元璋少年时期就是一个放牛娃,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父母就死了,从此他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在乱世之中生活下去,他还曾去寺庙当过和尚,不过没几天,寺庙就散了。

少年时期的朱元璋受尽欺凌,所以这对他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痛恨上层阶级的人,同时也开始学会隐忍。25岁的朱元璋开始从军,有勇有谋,凭借自己的杀伐果断,赢得了军心,深受百姓的拥戴,大家都以为他将会是一个好皇帝,可是在他登基以后,却变得十分多疑,嗜杀。

少年的遭遇使他仇恨上层当官的,对有文化人的嫉妒也让他变得极其残忍,有人说他是怕在自己死后,他的子孙无法压制这些功臣,但是不论如何,在他执政期间不仅杀害了众多的开国元勋,连屠杀的文武大臣就有2万人之多。

朱元璋虽在登基称帝以后就开始残害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他起初对于李善长还是十分信任和倚重的。李善长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他也是朱元璋的同乡,所以朱元璋对他的情谊也是比较深的。

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一直担任着幕僚的职位,朱元璋称吴王以后,就将李善长封为了右相,因为元朝就是以右为大的,由此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之高。而李善长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辅佐朱元璋,对明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不仅在后勤保障了对军队的供给,还为明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制。

在李善长的帮助下,朱元璋犹如添了一副有力的翅膀。吴国元年,朱元璋将有功的李善长封为了宣国公。在后来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又因保障后勤被赐封为韩国公,子孙世袭,李善长还被朱元璋比喻成汉代的萧何。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厚爱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明朝建立以后,随着局势开始趋向稳定和统一,相权和皇权的矛盾也在日渐显露,因此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也逐渐有了嫌隙,朱元璋开始越来越厌恶这个和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了。因此也就有了朱元璋将李善长满门抄斩的结果。

首先,就是李善长的恃宠而骄。1371年,李善长因为生病而向朱元璋辞官回乡,朱元璋对此还赐给他濠州的一大片土地,给他一千五百多户的佃户,又赐了二十架仪仗队。在一年以后,李善长病好了,朱元璋让他重新当官督建临濠宫殿,朱元璋对他可谓真的是宠爱有加了。

而李善长面对朱元璋的宠爱,却更加的膨胀,他不思感恩,只在朝中极力地树立威望,在朱元璋生病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一次探望。对待要处理的事务,他也不向朱元璋禀报,而是一直用自己的主张来处理。这让朱元璋对他开始有了反感。

其次,李善长随着拥有的越多,也变得越来越贪婪,面对朱元璋,他也没有君臣观念。1385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因为作为胡惟庸一党而被告发,朱元璋念及他是李善长的弟弟而没有直接将他砍头,只是发配到了崇明。但是对此,李善长并没有任何地表示,甚至连谢罪都没有。

1390年,已经76岁的李善长,为了给自己建设一座豪宅,向汤和借了300个卫卒,朱元璋知道以后就非常不满,同年4月,李善长得一个亲戚丁斌因为犯罪而被朱元璋发配到了边疆。

李善长对此 多次找到朱元璋,让朱元璋饶了丁斌,这让朱元璋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亵渎,非常生气,于是严惩丁斌。同时这件事也为朱元璋满门抄斩李善长埋下了导火索。

最后,李善长对朱元璋已经没有那么忠心了,这也是朱元璋满门抄斩他的最重要的原因了。丁斌本来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因为他曾经在胡惟庸家中当官,而这个胡惟庸在朱元璋登基以后,就试图谋反,所以丁斌在胡惟庸家中就知道不少的秘密。

在丁斌经不住朱元璋得审讯以后,就将他知道的全盘托出。因此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就因为和胡惟庸勾结而被捕了。

李善长的弟弟在被捕以后,也将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的事全部供了出来,称胡惟庸在企图造反的时候,因为李善长在朝廷中的德高望重,就想拉拢他,于是就让他做说客。但是他并不能说动李善长,于是胡惟庸又让杨文裕前去当说客。

杨文裕是李善长的老朋友,并且开出了事成之后封他为淮西之地地王的条件,李善长面对这样的条件,有些动容了。胡惟庸听说以后,亲自登门游说,但是李善长最后还是保持了清醒,拒绝了他的请求。

虽然李善长拒绝了帮助胡惟庸谋反,但是他也没有将这件事告诉朱元璋,也就等同于谋反,朱元璋对此十分生气,一气之下就斩了李善长,并且连带他的家人全都满门抄斩了。

发布时间:2023-04-03 00:19

上述文字是💠《李善长年逾古稀 并没有参与胡惟庸谋反 而且早早的离开了权力中枢 为何还是难逃朱元璋的清算?》✨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隋炀帝向胡人炫富竟用丝绸缠树,搭进了自己,也搭进了国家!

中国历史上前后大约有200多位皇帝,可是有一位皇帝堪称最爱炫富,他就是隋炀帝,隋炀帝向胡人炫富竟用丝绸缠树,搭进了自己,也搭进了国家。 隋朝是一个非常富裕的朝代,在隋炀...

[历史] - 2022-08-27 12:33:00

万历皇帝为何要在张居正死后就立刻抄了他的家?

张居正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

[历史] - 2022-07-02 01:23:52

巨石阵中巨石的来源有哪些?巨石是怎么运输的?

巨石阵坐落在英国伦敦西南100多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历史] - 2021-12-11 08:37:04

哪个皇帝的书法造诣最高?跟他一比,宋徽宗直接弱爆了

古代的帝王继任者们无不是从小就接受各种当时社会最顶尖的教育,是人中龙凤,因此才能够胜任国家的领导者职务,因此,帝王中不乏书法高手的存在,不过要说到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历史] - 2022-05-15 17:42:26

历史上的蒙哥怎么死的?真的是杨过射死的吗?

蒙哥是怎么死的? 蒙哥的死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元史》的说法是蒙哥因为水土不服,早在六月就患上了病,拖到七月才死的。南宋的官方说法和《合州志》等资料则说蒙哥是被守军...

[历史] - 2021-09-28 22:02:11

玄武门真相:李世民穷途末路孤掷一注?

导读: 玄武门政变是大唐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变,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击杀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两人,逼迫父亲退位。尽管李世民后来篡改历史,但是,从诸多的历史史料中,我们似...

[历史] - 2023-06-10 12:26:58

淝水之战中,苻坚真的有90万大军吗?其实这是一个虚假数字

以前小编再解读淝水大战的时候,经常性的会有一些疑问,因为当年那场战争实在是规模太大了,很难想象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人数会达到90万的数量,以前那些战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作战...

[历史] - 2021-10-03 18:57:30

清朝灭亡之后宫里哪些剩下的太监都去哪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制度到达顶峰的一个王朝。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自此清...

[历史] - 2023-01-04 14:43:16

朱厚照一生拥有127个儿子,却都不是亲生的,最可悲的皇帝

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里面的传统观念,传宗接代一直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里面皇帝尤其注重子嗣,但在明朝有一位皇帝,拥有127个儿子,但没...

[历史] - 2021-06-16 11:59:00

明代宗朱祁钰是个好皇帝吗?朱祁钰做了哪些政绩?

明代宗朱祁钰是个好皇帝吗?朱祁钰做了哪些政绩?明代宗朱祁钰古代历史的点评是褒贬不一的,有些人说他挽救大明江山于危难之际,是一个好皇上,也有些人说他监禁哥哥、迫害侄...

[历史] - 2021-05-19 20:40:36

朱元璋到底长多丑,画像上为什么是一副驴脸

想必大家对于朱元璋都不陌生吧,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也是十分的富有传奇色彩,最开始的朱元璋就是一个乞丐,但是能够用一生的时间,从一个乞丐做到一个国家的皇帝,...

[历史] - 2021-06-20 09:24:17

诸葛亮的后人怎么样了,其中一人完成了他的一个愿望

诸葛亮这个人物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可以说如果评什么十大名人的话,那么诸葛亮一定是榜上有名,而且诸葛亮对于整个历史发展的贡献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诸葛亮...

[历史] - 2022-10-15 03:47:25

秦始皇的兵马俑成千上万但是谁才是这些兵佣的统帅呢

从对秦俑状阔形制的震撼中淡褪下来后,我们也可以在秦始皇兵马俑中看到一些秦军的内部编制,然而尽管秦军虽然是很可能最早建立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的军队,但是很多细节也无从...

[历史] - 2023-01-03 11:15:08

为何诸葛亮能流传千古,为后世的人所传颂?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

[历史] - 2022-07-31 07:10:46

刘邦从街头痞子变成一国之君 小混混刘邦是如何混到了天子之位?为何说最后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作出突出贡献。刘邦是如何从一个亭长做到汉高祖,从街头痞子变成一国之君的?为什么...

[历史] - 2022-06-01 19:36:22

唐朝的“高考”考什么?唐朝的“高考状元”叫什么?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开始了,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推迟了一个月,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落下帷幕了。我们经常把各省高考第一名的学生称为“高考状元”,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唐代“...

[历史] - 2021-07-15 18:58:25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