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

常遇春,字伯仁,按现在的地理划分属于安徽蚌埠人,少时家贫,但力气大,身体素质特别好,学过功夫,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主动加入了当时力量尚很弱小的朱元璋的队伍,并且刚一来就管朱元璋要先锋官的位置,朱元璋觉得他在说大话,心里有些生气,但还是把他留下了。

在随后攻打采石的战役中,元朝军队在岸边防守严密,以逸待劳,朱元璋的水军无法接近,这个时候常遇春单枪匹马冲向岸边,悍不畏死,连杀数人占稳了脚跟,后续部队得以进入最后大获全胜,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最大的特点,此战过后,常遇春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先锋官位置。

元至正十七年,攻宁国,身中数箭不下战场,裹伤再战,终至大胜;至正二十年,常遇春率军在南京城外伏击陈友谅,以弱胜强,陈友谅溃不成军;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奔向朱元璋杀来,双方在鄱阳湖展开恶斗,战斗中朱元璋位置极其不利,被围困在中间,即将被射杀。

常遇春虎口拔牙,射伤了陈友谅的大将,冲开了敌阵,用自己的船撞开朱元璋的船,令其安全逃脱,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最终仗着敏捷的身手,也安全脱险;至正二十四年,攻泸州,江西,湖北,连战连捷;二十六年,攻湖州和杭州;

二十七年北伐元朝残余势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山东,河南,潼关,德州,通州;洪武元年,一举攻破元大都,接着马不停蹄拿下山西,随后攻占陕西,元军闻风丧胆,丢盔弃甲而逃,常遇春每战必先锋,战之必胜。

不过如常遇春这般的人物,也有其对手。

从无败迹的常遇春,常常只能做徐达的副手。

徐达能位居于常遇春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他于1332 年(元至顺三年)出生于濠州钟离太平乡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里,与朱元璋是同乡,并在1353 年仗剑从军,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由于智勇双全,在军中有良好的表现,成为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

南渡长江后,朱元璋经过一系列的战事,确立了统帅的地位。而先后转战于长江中下游的徐达很快因功升为淮兴翼统军元帅、佥枢密院事、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徐达虽然读书不多,但求贤若渴,经常向那些有文化知识的人请教疑难。特别是当他了解到朱元璋存在推崇儒教的思想后,也马上紧跟领袖的步伐,在战斗的间隙常常拜访儒士,与这些人谈天说地,研究古代兵法,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儒将。儒教认为王者之师必然是仁义之师,而徐达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治军的,他的部下纪律严明,不允许随便骚扰百姓,有胆敢违令者,定斩不饶。这样令行禁止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弱。

在奉命出外征战的诸将中,表现最出色的是徐达与常遇春。两人的合作开始于1356 年3 月的镇江之战,其后又多次一起在江浙等地与敌军进行战斗。可是,常遇春曾经与徐达发生过激烈的矛盾。

那是在1360 年上半年的九华山之战中,当徐达所部在打下潜山后,回师镇守池州时,与另一路军队的统帅常遇春合兵一起在九华山伏击了陈友谅的军队,斩首万余级,俘虏三千人。然而,这两人却因如何处置俘虏的问题爆发了一次直接冲突。常遇春认为这些人是陈军之中的劲旅,应该立即除掉,决不能心慈手软,以免留下后患。徐达则坚决反对屠杀俘虏的野蛮行为,这种做法传出去只会让敌军以后宁可战死也不敢再投降,他将两种不同的意见上报,由朱元璋做出最后的仲裁。谁知,常遇春先下手为强,在当天夜里挖坑活埋了一半俘虏。打着拨乱反正旗号的朱元璋对滥杀行为非常讨厌,他了解情况后公开支持徐达,狠狠地批评了常遇春,并下令即刻释放剩下的俘虏。为了避免类似的事重复发生,朱元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下令常遇春与徐达联合作战时,常遇春一定要服从徐达的命令。朱元璋这样做可不是任人唯亲,故意照顾自己的同乡,虽然常遇春骁勇善战,但是徐达的确比常遇春有更高的战略眼光,有更强的大局观念。九华山的争执表明常遇春是一名率性而为的粗鲁军人,而政治眼光强得多的徐达理应位居其上。毕竟战争从属于政治,只是政治的延续。常遇春虽然年长于徐达两岁,但他此后每逢有机会与徐达搭档,都能听从指挥,安心做副手,可见他心中自有大局观念。

在至关重要的鄱阳湖大决战中,常遇春的作用显得出类拔萃。徐达虽然参战,可没有打完全场,仅仅在初战时获得小胜,不久便奉命率部分兵力返回应天,防止蠢蠢欲动的张士诚乘虚而入,以便在战略上起到掩护侧翼的作用。

鄱阳湖大决战后,解决张士诚之事便提上了议事日程。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8月,官拜左相国的徐达被任命为大将军,在副将军常遇春的协助下,正式率领水陆大军二十万人南征,一出手就迅速控制淮南、淮北地区,为最后解决张士诚扫除了障碍。次年11月,这支屡战屡捷的部队从太湖方向来到张士诚的老巢平江(今江苏苏州)城下,并筑起长壕围城。长壕外围还建了很多由精兵守卫的堡垒与敌台,里面配置着大量弓弩与火铳等射程比较远的兵器,防止敌军突围。攻城部队在数以千计的火炮与抛石机的配合下昼夜不停地出击,把城墙打得千疮百孔,糜烂不堪。漫长的攻防战从这一年的11月25日打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9月8日为止,差不多打了一年。平江城在对手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下终于支撑不住而失守,散布各处的二十五万残军陆续成为俘虏,而负隅顽抗的张士诚也沦为阶下囚,最终死于狱中。

张士诚灭亡后,基本上已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朱元璋认为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而召集诸将商议北伐中原之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他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中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因为常遇春对战略问题有不同的意见,这位猛将快人快语地说:“以我百战之师,长驱直入捣向元大都,必如破竹之势。”朱元璋反驳道:“元朝建国百年,守备必然坚固,我孤军深入大都,存在粮饷不继的隐患,再加上敌人的援军四集,后果会很危险。”他接着分析:“我的计划是先取山东,撤去大都的屏蔽,再移兵河南,破其籓篱,拔取潼关而守之,扼其门槛。当天下形胜之地被我掌握,然后再进兵,元大都就会因势孤而援绝,不战自败。我军乘胜鼓行而西,山西、关陇等地可席卷而下。”诸将纷纷表态支持朱元璋的计划。

鉴于常遇春有时会犯逞强斗狠的毛病,朱元璋当面语重心长地提醒道:“对抗百万敌人,冲锋陷阵,谁也比不上你这个副将军。我忧虑的不是你不能战斗,而是你过于轻敌浪战。你身为大将,却经常不顾身份地与军中的小校进行角力比赛,这一点真的让我失望。”显然,常遇春比不上徐达更令朱元璋称心满意,《明史》记载,朱元璋曾经在诸将面前公开道:“如今诸将并非不骁勇善战, 但是平日里为人能够做到老成持重,并且治军严明、熟悉兵法者,谁也比不上大将军徐达。徐大将军应该驻守中军主持大局,制订作战的策略并指挥诸将的军事行动,绝不可轻易出阵与敌人搏斗。”故此,徐达成为北伐中原的首选将帅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常遇春只能像以往一样屈居于下。

毫无疑义,北伐中原现在成了统一天下的先决条件。“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诗人陆游这句爱国诗句代表汉人反抗外族压迫,统一河山的历史性夙愿。自从北宋灭亡,北方陷入外族的铁蹄之下已经长达二百四十年。不知有多少仁人义士,前仆后继地致力于恢复大好河山,但均壮志未酬,天不遂人愿。到了元末天下大乱之时,起义的红巾军曾经提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的口号,可惜又是功亏一篑,而北方各路群雄,也纷纷覆灭。如今,推翻元朝统治的历史任务由朱元璋派出的部队所承担,这支由二十五万步骑大军组成的队伍, 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同行的有左都督冯胜、都督同知张献祖、都督副使顾时以及参政傅友德等人,他们将致力于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1367 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0 月,北伐军出发了。北伐军一出师就如摧枯拉朽般所向无敌,先是横扫山东,攻克济宁、济南、益都等重镇,再转而进入河南,占领汴梁、洛阳,其间打的最大一场仗是在洛水之北,常遇春一马当先,率部轻而易举地击败五万元兵,斩获无数。镇守河南的元朝梁王阿鲁温随即投降,河南全境依次平定。

当收复河南的消息传到应天,喜不自胜的朱元璋从江南出发,亲自来到黄河南岸的汴梁前线,与徐达商讨下一步的打法。他们决定按照预定的计划分兵驻守河南与陕西交界的军事要点潼关,以监视陕甘之敌兼保护侧翼,主力则回师山东,用雷霆万钧之势直捣大都,给摇摇欲坠的元朝以釜底抽薪的一记重击。

往后的军事形势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展。徐达与常遇春大张声势地聚集重兵于河阴,派遣部分将士以偏师进入河北,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主力则连下卫辉、彰德、广平、临清等城,同时疏通贯穿山东、河北的大运河,用水师运粮。

沿途元军一触即溃,德州、长芦、直沽等地纷纷易手,势如破竹的明军以水陆两路并进,于1368 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7 月28 日拿下大都的门户通州,元朝已经危在旦夕。

发布时间:2023-05-13 03:07

上述文字是💠《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赵光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赵光义登基后为何要改年号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光义改年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引言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伟大的皇帝,虽然说他的皇位来得非常的容易,但是在他在位期间也创...

[历史] - 2021-12-16 20:41:29

闯王李自成拥有百万大军推翻了明朝 但为什么却打不过清军?

明朝末期的时候驿站存在诸多的弊端,崇祯登基以后进行了一次改革,当时身在其中的李自成也因此失业,又因为家里的一些原因李自成被迫走上了起兵之路。虽然最后他成功灭亡了明...

[历史] - 2022-06-29 10:41:09

贾母宠爱宝琴,小心眼的黛玉为什么一点都不吃醋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虽然面容姣好惹人怜爱,但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身体孱弱同时还很小心眼,是个十足的醋坛子。 白雪红梅时节,贾府一气儿来了一群亲戚,薛姨妈的...

[历史] - 2022-04-01 16:50:36

道光帝为何在禁烟后说林则徐误国误朕

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道光帝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

[历史] - 2023-03-13 05:45:31

传说文征明很愚钝,真实的文征明是什么样的人?老婆是谁?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

[历史] - 2021-05-31 02:53:29

这个皇帝太无耻,竟然给太监戴绿帽,最终亡国殒命

历史上荒淫无度的皇帝有非常多,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大色鬼,有许多还有特殊癖好,比如喜欢霸占他人的妻子,不过说起强抢民女霸占妻子,还是下面这位技高一筹,他竟然连太监的...

[历史] - 2022-05-16 04:23:12

慈禧太后的 “老佛爷”称号源何而来?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

[历史] - 2023-06-21 00:57:05

刘备三顾茅庐,除了请出诸葛亮,还有什么目的?

我们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刘备是出于何种目的,仅仅是请诸葛亮出山吗?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诸葛亮在众多佼佼者中还不算是最厉害的一位,可是...

[历史] - 2021-12-10 21:35:17

木匠皇帝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一登基就要娶自己的奶娘?

我们是拥有最久远的历史的国家,历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其中4000多年是书面记录的。在中国古代的许多朝代之后,光是皇帝就有几百个。所谓食物和颜色的性别也意味着男人好色,...

[历史] - 2021-06-03 09:14:41

从诗仙李白的晚年生活探究李白怎么死的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

[历史] - 2023-03-31 20:40:42

历史告诉你,顾命大臣,真的不好当,只有一个朝代的能善终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家天下”的君主制,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弊端,那就是在位的皇帝因病离世时,有时其后代还未成年,这样,继位的小皇帝还没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那该怎么办呢...

[历史] - 2022-11-12 14:09:44

诸葛亮竟然是司马懿的老师?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看到标题估计很多读者会觉得不可思议,诸葛孔明是司马懿的老师?那岂不是乱套了? 大家别急,司马懿的老师确实是孔明,但“此孔明非彼孔明”,这个孔明姓胡,叫胡孔明。 笔者曾在...

[历史] - 2022-01-02 09:41:45

为什么武松第一个提出“招安”,又第一个反对“招安”?

武松其人,当真传奇好汉。 秋风萧瑟,筵宴散尽,酒意阑珊之时,两位江湖好汉正推心置腹。其中一位,八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眼若寒星,眉如刷漆,武松是也。 (图)武松是施...

[历史] - 2022-04-02 03:07:00

袁绍死后曹操不仅没有开怀大笑还到袁绍坟头去哭丧吊唁 这是什么原因?

三国时期的时候曹操作为三方势力最大的一方也不敢称帝,但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有些飘飘然了直接称帝,导致了各路诸侯的不满纷纷来讨伐,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

[历史] - 2022-06-29 22:47:46

作为魏国人的范睢,究竟是如何当上秦国的宰相,他到底多厉害?

在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才,其中武将白起,廉颇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文臣中的人物代表范睢,作为魏国人的范睢,究竟是如何当上秦国的宰相,他到底...

[历史] - 2023-06-10 03:56:02

腹背受敌的关羽,为何临死都没等到刘备的救援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感情深厚,更胜亲兄弟,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关羽因为其性格原因,很可能常常与其他人有矛盾,这也可能是他最后身死的原因。 看过《三国演义》后,大家总...

[历史] - 2021-12-10 22:11:33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