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原因,他最终下落何处?专家给出了可靠的答案!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原因,他最终下落何处?专家给出了可靠的答案!》,很多网友都想阅读✨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原因,他最终下落何处?专家给出了可靠的答案!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王朝,在它的历史中同样有着许多的未解之谜,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原因,他最终下落何处?专家给出了可靠的答案!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以一隅之兵开始造反,为何建文帝还是败了个彻底,输了个精光呢?小编给你剧透当年。

综合来说,建文帝的惨败有三点主要原因。

第一点:朝廷重官窝里斗。虽然那时候建文帝身边有能力有胆识的人不少,但是他们都利欲熏心。方孝孺是文官,根本不会大仗,对舞刀弄枪也丝毫没有兴趣,只是天天读书,摆弄文房四宝,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齐泰和黄子澄两个人虽然很有能力,对建文帝也是忠贞不二,但两个人私下里却早已结怨已久。两个人互相勾心斗角,展开了一场宫斗剧,结局是仗还没打,人先进大牢了!这些谋士一个二个根本在靖难之役前没有认真思考过怎么帮助建文帝大胜仗,所以建文帝只能自己来办正事了。建文帝手下士兵接近一百万,随便派几十万大军就可以轻易剿灭朱棣的一隅之兵。可是建文帝派来一个耿秉文,他只会防守,是个守城名将。当时的朱棣还没打到南京,用一个只会防守不会进攻的将领去主动进攻,也很深刻的体会出朱允炆的眼光太差,用人之道实数荒谬。

第二点:大敌当前却矫情。朱允炆因为念朱棣是自己的叔叔。所以告诉将士们不能伤到朱棣。这个建文帝的心肠真的好到极点了,就仅仅是因为朱棣是自己的叔叔是亲戚,所以根本不想伤害他。而且下死命令,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朱棣。一个造反想争夺自己皇位的人,却对他仁慈,这个真的不能让人理解。从这一点可以说明朱允炆根本不适合当皇帝,所有的皇帝都是一国之君,应该是心狠手辣才对,可他不仅没有大局观,还在不该纠结的问题上瞎纠结,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就是这样,朱棣频繁的以少胜多,一次一次的突破形同虚设的防线,直接短短的时间内就攻到了京城。

第三点:不会用人,用错人,没有耐心,也没有抉择的能力。朱允炆根本不会用人,他用了一个草包李景隆去打仗,然而这个怂包直接投降朱棣,本来是大优势的,直接让他弄成家门不保的急迫形势。

就这样,朱允炆被朱棣替代。

那么建文帝的下落又究竟如何呢?

时至今日,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是下落不明。靖难之役后,朱棣虽然是成功了,但是朱棣对建文帝的下落还是很关心的,毕竟建文帝要是不死,很可能推倒重来。朱棣曾经多次寻找了建文帝的下落,但是一直没有结果。不过建文帝失踪后,曾经建文帝的大臣就倒霉了,比如说方孝孺、铁铉、景清、练子宁,这些人的结局都是非常凄惨的。

举个例子来说,方孝孺被灭了十族,铁铉被下了油锅,景清被剥皮碎肉,练子宁被割了舌头。在这时候,朱棣将有关建文帝的一切都清除了,包括任何有关建文帝踪迹的言论和文字,在这时候谈论建文帝是有可能被杀头的,由此建文帝逐渐淡出了朝廷的视角。

之后朱棣登基,由此建文帝的一切信息都被清除了,在这时候建文帝消失了。到了清朝时期,清朝初年的文史专家吴乘权在康熙五十年的时候,写下了著作《纲鉴易知录》107卷,历述自盘古至明末史实。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建文帝有了下落。

“靖难之变”后,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三代,直至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建文帝出现了。《纲鉴易知录》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先是上命太监郑和航海通西南诸国,和数往来云贵间踪迹建文帝,帝东行至善庆里,是月复还滇。”

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为的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在明成祖在位期间,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没有踪迹。明成祖驾崩后,建文帝的要求就不严格了。明成祖之后的皇帝中,虽然对建文帝的下落不是敏感的,但是人们仍然不会主动谈论建文帝。

到了明英宗时期,建文帝的影响就消弱了。明英宗正统五年,这时候在《纲鉴易知录》记载了这样的事,“建文帝好文章,能为诗歌,至是出亡盖三十九年矣。会有同寓僧者,窃帝诗,自谓建文帝,诣思恩知州岑英,大言曰:‘吾建文帝也。’”

在这段记载的后面,还有“英大骇,闻之藩司,因系僧,并及建文帝,飞章以闻。诏械入京师,程济从。”也就是说程济保护了建文帝。这时候显然是不对的,在这里的记载中,朱允炆的年龄是不对的。“僧称年九十余”,年龄不对。

不过这样的事并不是说这个建文帝是假的,而是有一个真的建文帝没有出来。完全可以说这给建文帝与假的建文帝合演了一出双簧。后来程济陪同真的建文帝进京。于是就有了“御史密以闻”,就有了老太监吴亮与建文帝朱允炆相见后的确认。

之后就出现了“迎建文帝入西内。”,也就是说明英宗接纳了建文帝。一个“迎”字说明了一切。保护了建文帝之后,程济说了一句“今日方终臣职矣。”《纲鉴易知录》最后记载了“建文帝既入宫,宫中人皆呼为老佛,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

“不封不树”倒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毕竟当时的朱棣皇位来路不正,明英宗时期建文帝回宫,这会给当时的朝廷造成不小的影响。由于这个“不封不树”,在明朝的官方史籍资料中,根本找不到有关建文帝的任何记载。

不过到了现代, 2008年的1月3日上午,工程施工队人员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登山道施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墓塔混搭的古墓,构形奇特,处处透射出古怪,说不尽的诡异。

省、市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深入考察,也被这座奇怪的古墓给吓了一跳。古墓有拜亭、舍利塔、地宫,地面上散落有鱼形状鱼纹和龙形石脊的构件,舍利塔上的一处碑文还刻有“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应该说,墓主就是一位高僧。而古墓里埋的高僧,应该还有另一个身份——明朝皇帝。

而除了建文帝,其他明朝皇帝的陵墓均为世人所知,即,这座墓主人的矛头指向,便是于靖难之役后失踪了的建文帝!

另外还有墓中的装饰,该墓的前面两边各有一条闭嘴龙。这是明代墓的标志。墓塔下有莲花座撑起,这跟和尚有关。墓的规格不是一般百姓甚至普通官员的。此外,墓的朝向为座正北朝正南,只有皇帝才能取这个方位。墓所在的村中有郑姓人氏,疑是跟建文帝一起逃出的大臣翰林待诏郑洽的后裔。

“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中,“圆明”或是“明朝和功德圆满”之意,也指早年出家的朱元璋。“第三代”是孙辈,与朱允炆的身份暗合。“沧海”有神州一统的隐喻,“珠”暗指“墓主姓朱”,那沧海珠禅师是建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

再者建文帝死前流落于宁德金邶寺的依据还有明代九龙袈裟,这件袈裟应是曾做过和尚的元太祖朱元璋之物,建文帝出逃时匆忙披上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

如果有证据证实这点,则建文帝逃出宫后在宁德金邶寺终老就尘埃落定了。意味着建文帝生死600年悬案终归水落石出。

以前有过一段新闻:“对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明建文帝的下落问题,上海史学工作者徐作生经过一年考证后认为,当年建文帝出亡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不久,转移到穹窿山皇驾庵直到1423年病殁于此,葬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建文帝一死,也为另一个谜团提供了答案,即三保太监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就停止了,因为明成祖知道建文帝已经死了,才放下心来,任何访察都没有必要了。

到了2014年,专家们又给出了建文帝出亡路的具体线图:建文帝出亡走水路,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海,沿浙江近海南下,一度在温州港停靠并曾上岸过。然后继续南下,第一个目的地是福建福宁(今霞浦县)的大京千户所。后来战事来的太快,郑和的10万楼船水军已经到达,两军交战,建文军败绩,建文势力通过三都澳撤向宁德(今蕉城)腹地。而建文帝死后便安葬在了宁德金邶寺。

朱允炆在逃离了南京之后,朱棣就一直在寻找朱允炆,想置其为死地,于是建文帝一直都不敢将自己的真正身份暴露出来。到了清朝,那些即使知道自己是建文帝的后人的人都不敢说自己是明朝皇帝后裔。因此,600年来让氏的族人一直都没有解开这个秘密。尽管每一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但要真正解开这个谜底,还需要铁证。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发布时间:2023-06-06 10:31

上述文字是💠《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原因,他最终下落何处?专家给出了可靠的答案!》✨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哪个皇帝的书法造诣最高?跟他一比,宋徽宗直接弱爆了

古代的帝王继任者们无不是从小就接受各种当时社会最顶尖的教育,是人中龙凤,因此才能够胜任国家的领导者职务,因此,帝王中不乏书法高手的存在,不过要说到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历史] - 2022-05-15 17:42:26

唐朝最有名的世家,起兵造反却封王

唐朝以武立国,其武功远超北宋,但与北宋相比,唐朝似乎没有多少武将世家。比如说北宋有杨家将、折家将、曹家将、种家将,但唐朝似乎只有一个薛家将。其实历史上薛家将非常显...

[历史] - 2022-10-29 13:27:27

北京故宫的排水系统是怎么做的 为何故宫从来没有积水

故宫也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宫,同样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在故宫总共住过24位皇帝,前前后后达到了600多年,在这六百年里,故宫一直保...

[历史] - 2022-12-13 03:03:38

东汉最显赫三大家族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东汉最显赫三大家族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你们知道东汉最显赫三大家族分别是谁,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光武帝刘秀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除了他自身的才能外,还得到...

[历史] - 2021-08-26 22:13:53

乾隆为啥不杀巨贪和珅?这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和珅和乾隆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人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和珅实在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他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

[历史] - 2023-03-25 22:09:37

有些古代皇帝死后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 他们不担心尸体会腐烂吗?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驾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常这个时候不会马上入殓下葬,而是要等到一个黄道吉日才能着手处理,那么在当时都是怎么解决防腐问题的呢? 皇帝驾崩后,遗体会...

[历史] - 2022-06-20 10:43:56

民国才女陆小曼的一生,是悲惨还是幸运?

民国时期的才能陆小曼的一生是悲惨还是幸运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陆小曼 (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 。师从刘海粟、陈半丁、...

[历史] - 2022-08-22 03:38:05

老听说城隍庙,你可知“城隍”是一位神仙?

神话传说中的各路神仙也是人为创作出来的,他们很多都是以历史上的人物为原型,并被供奉在各地的庙宇中。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与土地爷、关公齐名的,大概就是城隍了,几乎有城...

[历史] - 2021-12-28 16:26:30

科举史上的一朵奇葩 因名字不好被慈禧降为榜眼

知道古代状元有多难考吗?比现在的公务员还难考,古代叫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有多难,简直比登天还难。考试分为了很多等级,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而其余的从低到...

[历史] - 2022-10-21 19:17:47

三国奸诈好色枭雄曹操一共娶了多少位老婆?

在古代是实行一夫多妻制,可能有的布衣百姓是一夫一妻,但是对于王侯将相来说,自然是老婆越多越好,于是就出现了几房太太这一现象。在古代,能够取到更多的妻子,从某一些程...

[历史] - 2021-08-13 07:01:13

元朝歧视性税收:汉人税最重 茶税70年增240倍

众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它有着凌驾于当时那个时代的军事作战能力,因此才有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疆域的帝国。但是元朝内部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汉人被列为最低...

[历史] - 2022-04-13 13:09:11

与黄忠惺惺相惜的关羽,最后为什么会看不起他?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关羽的故事。 说起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大部分人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出他...

[历史] - 2021-11-12 23:19:52

小鸟依人一词最早的由来竟然是形容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

说到小鸟依人一词的时候脑海中不由得泛起一幕画面,一名柔弱的女子依靠在高大威猛的男人身边,实际上这个词语最早出现的时候则是形容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 唐太宗喜欢书法,当...

[历史] - 2022-09-03 22:36:06

宣和和议是怎么回事,宣和和议有怎样的后续?

靖康之耻前,金就曾经打到过宋朝家门口,当时宋金被迫签订城下之盟,这就是宣和合议的历史背景。 宣和和议时间是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在这一年,金国同北宋发生战争,攻入...

[历史] - 2021-12-21 11:03:26

万历皇帝朱翊钧烟瘾很大,喜欢抱着女人抽烟

明朝有很多奇葩皇帝,而在位时长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做的事情很多,很难用一句话形容。 明朝时期的万历皇帝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历史] - 2021-12-10 19:13:05

​汉文帝刘恒没实力也没功绩 偏偏当上了皇帝还开创了盛世 继位之处并无实权的汉文帝为何能够重新掌权?

汉文帝刘恒统治时期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汉文帝对待刘氏宗室及元老大臣们都非常宽容,朝局稳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实力逐渐增强、百姓富裕,汉文帝和他儿子汉景...

[历史] - 2023-04-09 22:21:08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