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箔底子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箔底子》,很多网友都想阅读✨箔底子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我的童年是藏在箔底子里长大的。
  
  箔底子是何物件?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就是上了年纪的人也未必搞得清楚它到底叫什么名字。是箔底子?泊底子?还是驳底子?是音同字不同,还是另有其名?老人们都说不太清楚。只是听着老一辈人这样叫,一辈一辈的口耳相传,如今上了年纪的人也是只识其物,只闻其名,未知其字。是取蚕箔之意,停泊之意,亦或是驳船之意,成为待解之谜。这里权且以箔为主观臆断,因其为一种编织品,所以从竹,声泊更为合理,故名箔底子。
  
  这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盛行于晋南山区农村的古老物件,承载着先民们的智慧和希望,在民间承传了数千年,而在现代文明面前,这样的东西似乎不堪一击,一转眼之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箔底子类似于囤,粮囤,筛子,或者没有提梁的框子,是一种由结实的荆条编织而成的东西,只不过这种东西要大得多,形状上也有不少改变罢了。在我的印象里,箔底子其实就是一个大的粮仓,主要用于盛放采收回来的玉米穗子。这样看来,箔底子就是粮囤子的复制品,或者说是放大了的粮囤子。
  
  箔底子的大小是根据主家产粮多少决定的。小时候,在姥姥家我见识过各种规格的泊底子,小的直径两米左右,大的直径四到五米,小的能盛五六千斤,大的可以存放三万斤不等。舅老爷是编织箔底子的能手,不仅为家里编织了大大小小的箔底子,还时常被村院邻里请到家里去给他们编织箔底子。过去,农户收完玉米棒子怎么存放呢?箔底子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东西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不少科学道理。它可以把玉米棒子收纳起来,归于一处,便于管理看护;可以减少禽兽鼠害;可以通风透光,防雨防水,防潮防霉变;可以把农忙时光消减下来,等到农闲时再用牲口碾打或人工脱粒,这时玉米棒子也在自然状态下干透了,脱粒也就变得相对容易多了。编织箔底子首先要备好材料。荆条是最好的,硬度,柔韧度都具备了。其他的像耱子条,黄瓜木等杂木条子也可以选用。编织泊底子的条子一般要足够粗,大约有大人的拇指那么粗,太细则没劲道,吃不住沤,不经年。因此条子的末端细的地方都要去掉。
  
  山里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条子,舅姥爷每每放牛的时候都要刹上一捆扛回来,日积月累,舅姥爷家里总是堆满了粗细分类的荆条,这样编的时候就可以随手拿来用了,也算是放牛刹条子捎带。新采回来的条子不能现编,因为水分大,脆,容易折,即使编出来也容易松动,不结实,质量不过关。因此要把新条子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编前几天,再把条子放在水里浸透,使之变得柔软好用。编的时候提前捞出来,沥干水备用。要是粗一些的条子,人力无法弯曲,不易手工操作,就要趁着条子湿的时候,上火烤一烤,再随手扭一扭,捏一捏就变得柔软了,可以随烤随用。箔底子和一般的编织品相比主要是大,因此,编织的时候不能像其他小物件那样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把玩掂量,增删补益,做多大要心中有数,提前计划好。
  
  编织箔底子可是一项大工程。要选择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方施工,因为一旦开工就不好再搬动了。箔底子的底子很重要,要讲究密实匀称。要选择上好的条子立骨架,用四五根条子并排做成米字框架,然后一根根的条子绕着米字框架一圈一圈的上下交叉编织,像涟漪一样逐圈放大。
  
  外圈大了,骨架就疏了,这时候原来的骨子就要在续条子时一分为二进行裂变,以增加骨数。结实不结实,耐用不耐用,好看不好看,做骨子,分骨子是关键,这是最考验工匠把式的活,舅姥爷是公认的大手笔,他做出来的活平实耐用,村里人没有不佩服的。底子做多大是有尺寸的,达到了尺寸要求,就可以收底立邦。立邦就是立柱,立柱是米字骨子的延伸和发展,始终是编织品的骨架和灵魂,相当于编织品的经线。立柱就是把骨子折回来,改变原来平铺于地的走向,使之垂直于地面,形成九十度角。但是,条子的弯曲是有度的,不能折成死折,要留有弧度,而且弧度越小越好。
  
  这就形成刚刚立起来的柱子有很大的张力,必须要多人合作,用绳子围一圈,把立起来的柱子囿成一个大圆圈。之后,就可以踩着底子,循着这些立柱一圈一圈的把条子编织上去,这些条子就相当于编织品的纬线,编到一定高度,向外的张力就完全被收住了,这样就可以拿掉绳子,方便编织了。箔底子的邦做多高是根据主家的实际需要确定的,一般低的有一米,高的也就是两米的样子。高低够了就开始收沿。收沿的目的就是为了美观和结实耐用。收沿是另一种工序,就是把所有的立柱全部顺楞扳倒,扭结在一起编织在沿上,把分散的条子拧成类似于麻花的花纹,把沿子装饰的结结实实漂漂亮亮。箔底子的形状其实就是一个扁圆柱体。由于体积比较大,重量也不轻,一般搬动需要几个人扣住底子来抬,或者把箔底子侧立起来,像磨扇一样推着滚才能移动。
  
  编织箔底子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此,农民们都特别珍惜这样的劳动果实。春天,箔底子腾空了,大人们就把箔底子侧起来,滚回到一孔开口的破土窑里收好,把小的放在大的里面,以节省空间,免得风吹日晒雨淋让它早早的烂掉了。等到秋天,玉米丰收了,大人们再把箔底子从破窑洞里滚出来,在地面放好木棍,板子,架空垫高,做好防雨防霉防鼠害的工作。黄灿灿的玉米装满了箔底子,放在家门口。
  
  要是有一年歉收了,箔底子堆不满,大人们就在上面堆上杂物,或者架上木杆,总之,一定要把上面做成圆锥体。后来,长大了,学了文化,我才知道圆锥体可以形成坡面,有利于排水,圆柱体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易于编织。那时的玉米其实要比现在的好吃,也是人们的主粮,甚至一天三顿都吃皇上。外婆家里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全凭外婆一个人操持。她老人家踮着一双小脚,总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了,在箔底子里抽一些玉米穗子出来,脱了粒,用簸箕簸干净了,套上驴拉的石磨,吱吱扭扭的磨上一点玉米面,蒸上一锅窝窝头,炒上一锅香喷喷的南瓜菜,这就是一家人的早饭。小时候,吃头东西缺,尤其是那些休闲食品,山里的孩子几乎见不到,因此爆米花就是我们小孩经常可以见到吃到的东西。这是我们心向往之的食品,也是大人们能为孩子办到的事。好不容易熬到冬闲,大人们有了闲暇时间,玉米穗子也干透了,吃爆米花的好时候就要来了。这时候,只听一声悠长的奔麻麻呦!就会自山道上转出一个黝黑的汉子,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风箱,炉子,一头是爆米花锅子,打铁用的小砧子,还有各种锤子,钻子,钳子,颤悠悠地走进村里来。看样子,这担子足有百十来斤,要不然这汉子也不会大冬天的汗湿衣衫。
  
  这些爆米花的师傅,无一例外的都是外乡人,操一口浓重的外地方言,小孩子家是听不懂的。那时我们不叫爆米花,叫奔麻麻的,很形象,也很贴切。大人们则叫小炉匠。现在看来,大人们的叫法更加贴切,概括得恰如其分。因为这些人首先是很好的铁匠,农具炊具都能打制,锅碗瓢盆都能补漏。就连瓷缸瓦缸他都能钉,奔麻麻只是他们的副业而已。小孩子家首先知道奔麻麻的来了,于是就牵着大人的手寸步不离。大人们知道纠缠不过,只好取了玉米,带了炭块和糖精,我们一起爆米花去。
  
  随着嘭的一声炸响,久违了的香甜之气在空气中弥漫,顿时把我们的馋虫都勾出来了。清香甘甜的爆米花吃在嘴里,愉快的表情挂在脸上,孩子们嬉笑着,打闹着,和着爆米花锅子喷出的气浪和巨大的响声,在空旷的山谷里交织成动听的童年之歌。箔底子是农家的心爱之物,更是小孩子家的玩具。它陪伴我一路走过,从咿呀学语到长成勇敢的少年。
  
  曾经,我和小伙伴们躺在箔底子里看星星看月亮,看天高云淡,看鸟雀飞翔;玩累了就和衣躺在箔底子里睡着了,大人们遍寻不着,一场虚惊,最后在箔底子里揪着耳朵拎了出来;在箔底子里捉迷藏,捉老鼠,还会把捉到的老鼠进行解剖。少年时,则是把腾空了的小一点的箔底子侧起来,人站在里面一圈一圈的踩着在院坪路上飞奔,就像是现在的杂技踩飞轮,直把大人们吓得大呼小叫。
  
  那时,箔底子是丰歉的晴雨表,里面盛满了农民的希望和未来,也藏着我童年的快乐和梦想。可惜,这样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突然想起,这种箔底子也已经数十年不见踪迹了,不禁怅怅然。这种箔底子也许真的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也许没有任何文物价值,它有了许多更加精致的替代品。但是,作为时代的印记,作为历史的承传,作为民间文化遗产,它似乎不应该在我们手里消逝得这样迅速。
  
  作者韩殿臻
                         

发布时间:2023-04-02 01:31

上述文字是💠《箔底子》✨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当婚姻嫁给了爱情

看了最近一期的《朗读者》节目,其中嘉宾邀请了83岁的冰川地貌学家崔之久,旁边坐着的是他的爱人谢又予。 节目中董卿问谢老师:您现在觉得嫁给他对吗? 谢老师想都没想:可以。...

[散文随笔] - 2022-10-04 12:40:29

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成人后跟妈妈直接的矛盾集中在我的个人问题上,我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喜欢热闹。我喜欢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躺在榻榻米上看《解忧杂货店》,准备一个红红的小本子记录...

[散文随笔] - 2022-04-13 22:09:50

生命最美的姿态在路上

我喜欢用文字回首过去或遥看未来,看见自己也看见他人。我循着写下的只言片语,咀嚼悲欢离合,触摸一个生命留下的鲜活痕迹。 最近读到的《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文章《采薇》。昔...

[散文随笔] - 2022-03-12 17:07:17

说荆芥

莫道喝酒缺菜肴,荆芥拌瓜亦挺好,清香爽口滋味美,半日口中香不消。 这首顺口溜,是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期间的一天,从早上五点多钟,一直劳动到中午十二点半才收工,十分疲乏...

[散文随笔] - 2022-03-03 07:06:39

这个世界深夜的样子

编辑荐: 学会在深夜里解析自己的人生,解剖自我,因为深夜没有白天的不真实,能让你看清镜子里的自己。 独自一人在外打拼,问:有人懂否我眉宇间的惆怅,有人懂否我心中的忧伤...

[散文随笔] - 2022-03-02 02:12:57

2020春雪

2020年2月中旬,连着几天都是阴雨绵绵,这一天下午忽然下起了雪。在这个时节下的雪,是春雪。俗话说,春雪如跑马。就是说雪下到地上,像快速奔跑的马那样,转眼就化了。不过,...

[散文随笔] - 2022-03-25 17:24:27

走进乌镇

我有两位表舅在桐乡炉头,已是10多年没有信息和见面了,不知他们还可好?母亲已是80多岁高龄,思亲心切,老人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我还是孩时与母亲一起去过,那时自己摇一条...

[散文随笔] - 2022-04-26 07:36:14

寒风中的残叶

飘落的雪花,记录着季节的更迭轮回。瑟瑟的寒风中,却总是能看庭院中那颗枯瘦的树上摇摇晃晃地挂着的那一枚清瘦的残叶,顽强地独恋枝头。 摇曳间,似向匆匆的过客轻语流年的故...

[散文随笔] - 2022-07-01 21:20:55

心与心的距离

我很喜欢泰戈尔的那首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我认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每天两个人明明在一起,两颗心的距离却是鱼和飞鸟的距离,永远无法交集。 那时我们刚刚谈恋爱不久...

[散文随笔] - 2022-07-07 01:42:40

土法土蜜

近两年,我随文友先后两次到长阳磨市花桥一个屹立于清江边上的美丽村庄,那是五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村里有很多90多岁以上的老人,近日一位90岁的老爷子刚隆重地庆生。我们虔诚...

[散文随笔] - 2022-05-15 02:04:05

谁欠谁的今生

前世,我欠谁一曲弦音共阑,决绝离散。 今世,你咒我半世不得相见,缘分隔断。 年华流散,一个身影时隐时现,不遥远,也难以使我靠近。音容笑貌是那样的亲和,那样的想触摸、想...

[散文随笔] - 2019-01-17 09:54:26

悲莫悲兮

编辑荐: 那些流淌在灵魂里的东西依然会在我们漂泊的历程中随着时间慢慢发酵,发酵,发酵成很醇很厚的念想。那些原本以为只要偶尔一触碰便会让人潸然泪下的情绪,不想,此刻却...

[散文随笔] - 2022-10-25 12:50:06

登山说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说的就是登山之乐,自古及今,乐此者何可数记!弱冠以来,名山大川登了不少,可最得登山之乐并进而觉悟人生之玄机的,却是家乡那座名不见经...

[散文随笔] - 2019-09-16 07:14:33

忆清明

去年清明前,淅淅淋淋的下着小雨,我是前一天中午接到我母亲的电话:你二大娘去世了,你明天回来吧。挂完电话想到之前 母亲曾说过二大娘查出来了,和二大爷一样也是癌。 从我...

[散文随笔] - 2022-10-13 20:31:09

木棉花 英雄花

美丽的南国大都市,我每年都要来小住一阵,有时几天,有时几月。因为我女儿在此地工作、生活。 特殊的海洋性气候,给这里带来了物种的繁茂。每条街道,都有着不同的行道树。如...

[散文随笔] - 2022-07-30 03:20:16

浅谈乡土散文

什么是乡土散文,乡土散文该怎么写?很多的评论家从理论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从事散文写作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和做出了很...

[散文随笔] - 2023-07-03 1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