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在西藏,在拉萨,在……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在西藏,在拉萨,在……》,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在西藏,在拉萨,在……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西藏,在拉萨,在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风情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西藏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云遮雾罩,朦胧缥缈,若隐若现。如若你真得走进西藏,走进西藏的文化西藏的生活,你会发现,西藏并不神秘,一切进行的是如此自然,如此轻松,如此富于激情,富于色彩
  在西藏吃饭
  以食为天,是生物界的普适性真理,人类就更不用说了。人类生存的最关键要素之一是食是吃,人的天然本能之一是食是吃。吃就是西藏的天。不少人对西藏的认识便是从吃糌粑开始的。外界的人经常问一些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你骑着牦牛上班吗?那里有蔬菜吗?除了糌粑还有别的吃吗如果提前三十年或者五十年,和内地许多地方一样,缩着饿瘪的肚子见面就问吃了没有,那完全可以理解了。可是,在人们普遍被减肥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时代,这样的提问就真可以把人折腾得死去活来了。在西藏用餐,那种味道和情趣奇妙至极。至少,会在一个人一生的饮食记忆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
  做饭,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以上雪域高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低气压,缺氧,直接导致熟食不易制作。由于西藏大部分地区(除了藏东南林区)植被脆弱,燃料匮乏,早先,至少在五十多年前,农区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牧区主要用牛粪饼为燃料。这种生活习惯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一些在城里居住的藏族同胞,也偶尔从牧人那里买点牛粪饼燃炉。牛粪饼制作很简单。捡上牛粪回来,捣成糊状,如做烙饼似的做成直径八寸大小,贴在墙壁上自然风干即可。轻便,耐燃,无烟那种淡淡的牛粪清香会把人的想象空间拓展的空旷悠远。西藏人吃糌粑与燃料不足是有一定关系的。后来,有了油料,就有了喷灯。喷灯火势猛,至今在拉萨等城市里,一些饭店为了提高炒菜做饭速度,依然用它。自从兰格拉输油输气管道通了以来,人们做饭方式已经和内地同步了,各式各样的燃气灶都有。乡下很多地方还推广了沼气,解决了燃料不足问题。在西藏,很多家庭都配备了太阳能。一壶水放上面,一会就开了。家里有闲人的话,做饭也可以用它。为克服低气压带来的米饭、面条等很难煮熟的困难,做米饭、下面条、下饺子、蒸馒头必须用高压锅,现代西藏人家中都会有几口高压锅的。
  西藏是中国五大牧区中之一,海拔高,面积大,城市辐射距离远,人口密度小,自然条件恶劣。以前,牧民们是以肉食和奶酪为主,的确很少吃到蔬菜,一般情况下,炒牛肉放点盐巴就行了,好点的再加上点土豆或者粉条。记得在一个假期,给广东省纪委一位姓宫的朋友帮忙,了解她资助的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我去了距离拉萨120多公里外的当雄牧区,热情的拉卓(受助学生)哥哥连夜开着小四轮拖拉机去县城给我买回了七八个羊角辣椒。看到盘子里绿油油的辣椒,看着女主人和她的两个丈夫欣慰纯洁的笑容,我突然泪水涌了上来,在眼眶里直打转,当时确实下不了筷子。还有一次,我去央珍舅舅家,菜肴是一大盘土豆炒牛肉丁,除了盐巴,没有其他调料,记忆中是很香很香的美味。老西藏们很清楚,西藏一些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种植蔬菜没有问题的。在几十年前,拉萨种植的莲花白直径有2尺多,四个人可以围着它打扑克。由于生活习惯的缘故,藏族同胞一般不喜欢吃蔬菜。半个多世纪来,西藏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西藏人,尤其是居住城镇的人们,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肉奶蛋与蔬菜合理搭配,饮食结构更加科学文明了。一个叫格桑的驾驶员朋友,他们两口子对蔬菜的挑选我是赶不上的。在拉潘家里,吃着丹珍炒的菜,我当时就很感慨的。经过西藏农业科技部门全力攻关,现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生命禁区里也可以用双层塑料温室种植蔬菜了。几十年前人们坐飞机来西藏,那道想方设法携带蔬菜的奇特风景线,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如今,无论走进西藏那个城镇的农贸市场,各种时鲜蔬菜,鸡鸭鱼肉,琳琅满目。拉萨郊区的蔬菜基地,大棚相连,一眼望不到边;山南乃东、日喀则江孜的大蒜;白朗的西瓜;林芝的松茸、木耳、藏香猪;艾玛岗的土豆;那曲的酸奶;各地的藏鸡蛋纯粹的绿色,地道的特色。菜篮子为雪域高原描出了美丽无比的绿色天空。­
  食用方便、营养价值高的糌粑依然是西藏人喜好吃的食物。糌粑是用青稞加工成的。青稞的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大幅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了不少。拉萨、日喀则等地,一些头脑灵活、聪明的藏族同胞,办起了规模不小的糌粑加工企业。买上一袋糌粑,木碗舀来,酥油茶一拌,就是一顿香甜可口的藏式主食了。去乡下,山坡上细水流下,有一小屋,大半是水磨房,那是以前加工糌粑的,现在大部分成了一处小小的民俗景点了。其实,大米、面粉已经在西藏人日常饮食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即使在很偏远的牧区,也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米饭。无论是小店和是超市,各种粮食都可以买到。西藏农区的人们观念已不再保守,小麦、油菜、玉米、红薯等都有种植。去年七月底,在西藏著名的粮仓日喀则白朗、江孜一线,一望无际金灿灿的油菜花,仿佛走入一片金色的土地,让我如醉如痴了。­
  在西藏的城市里,尤其是县以上的城市,不夸张地说,要吃什么就有什么,不要吃什么也有什么。在拉萨,有藏餐、汉餐、清真餐、尼泊尔餐、印度餐、西餐等等等等。德吉路已经成了人们公认的饮食一条街。藏餐有大昭寺前面的阿罗仓、雪新村和团结新村里的藏餐馆,味道都做的很地道的。清真餐主要在大北郊和东郊电信那里。在西藏,四川打工的人多,因此汉餐以川菜居多。此外,有各种海鲜渔港、东北烩菜、湖南烧肉、北京烤鸭、杭州小吃、新疆大盘鸡、山东饺子、河南胡辣汤、青海烤羊肉串、云南贵州米线、福建甜饭、宁夏面片、兰州牛肉面、陕西羊肉泡馍、广东爆炒蛇肉、江苏的龙虾、朝鲜泡菜数也数不过来。看着西藏的餐桌,那是一片真正的五彩缤纷的天空。­
  西藏用餐,成本相对较高。在内地,朋友请我,一桌一般的饭菜就是就是三五百元。相同的内容,在这里恐怕过了千元了。­
  食为天,在天面前,我们都是臣民,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
  在拉萨坐车
  可以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大地上跑的车,拉萨都可以见到。拉萨跑的车,在其他省市却未必见得到。就交通工具而言,拉萨云集了最先进的车和最原始的车。
  最原始的,莫过于手推车、毛驴车了。手推车,长途朝拜的信徒一般都是用它拉行李。毛驴车很多见的,一般乡下人进城,赶上毛驴车,拉上农牧产品和老婆孩子,还有青稞酒,悠哉乐哉、不紧不慢地就去逛城市了。到了城里,处理完事情,一家人就找个树荫停下来,毛驴车停在一边,毛驴也不用栓,肯定是不会乱跑的。在地上铺快毯子,拿出青稞酒,一家人就喝起来。没有时间限制,喝好了为止。回家的路上,主人醉醺醺地躺卧在车里,毛驴自己找着路回家。有汽车经过,毛驴便会自觉地走在路边。
  最气派的,加长型的凯迪拉科、世界上最好的越野车等随时会在拉萨大街上露脸。一般的V8、4500等,简直是毛毛雨了。拉萨的家用小汽车的保有量,一直处在全国的最前列。拉萨也是在全国最早通用桑塔那做出租车的城市。记得九十年代末,我去内地某城市打的,司机竟然自豪地对我说,看准了,我这是全新的夏利。我暗笑,拉萨早淘汰了。拉萨人喜欢驾驶越野型的车,即使是轿车型的,也要大一点的。大家把那种小款的车戏称为寡妇车,意思是只有离过婚的女人才开那种车。
  拉萨的公交车现在发展很快。二〇〇〇年以前,拉萨仅有很少的几路公交车。现在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和其他城市差不多,上车就是一元钱车费,但没有自动投币的,都是售票员人工操作。车辆都不错,也有双层大巴,比如九十八路。麻烦在于公交线路牌大部分有名无实,不锈钢的牌竿很漂亮,牌子却不见了。初到西藏的人往往弄不清那一路车是从那儿开往那儿的。
  在拉萨大街上跑的最多的,最有特色的,是中巴。车费是随车程远近而定的。拉萨中巴车,开起来简直是野牛惊了一样,服务质量也很差,拉萨人是很少坐的。车上坐的,常常是那些从农牧区来的或是不了解情况的。大约在二〇一〇年左右,拉萨市交通秩序整顿,根据城市交通发展情况,已经不允许中巴车进行市内运营了。大部分中巴车经营者要么改行公共汽车营运,要么去进行县域间营运了。
  拉萨的三轮车很多。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得到。车型是带篷的那种。车夫一律穿黄马褂,背上印着编号。最近的距离也得三元钱,一般的要五元钱,稍远一点的也有要七元八元的。更远的地方,三轮车夫是不愿意去的。车夫的来源大体有三类:一类是从农牧区来拉萨打工的藏族小伙子。一类是四川来拉萨打工的。一类是甘肃来拉萨打工的。这三类人在车夫中人数最多,占三轮车夫的百分之九十五,他们一般都吃苦耐劳,忠厚老实。还有极个别的是中原地区来,最难缠,个别的有时候也会骗乘客的。三轮车夫的收入是不错的。从车行里租一辆车出来,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租金是七十元。大部分时两人合租。白班的是凌晨三点接车,下午三点交车,交四十元租金,其余的就是另一个人的了。我调查过白班的车夫,他们每天的毛收入大约八九十元,除去租金,自己可以挣四五十元。
  在拉萨城内比较近点地方去,我们一般是坐三轮的。车夫蹬得很快,清风拂面,街景入眼,市声灌耳,好舒服的。想在哪儿下就在那儿停车。
  以前,拉萨的出租车顶灯上写着拉客二字,让人觉得很好玩。在汉语文学作品里,拉客总有着一种暧昧的意味。后来便取掉了。
  拉萨红绿灯非常有趣,常常弄得不少内地初来的司机摸不着头脑。拉萨地处拉萨河谷,地形狭长。火车站在拉萨河南边的柳梧新区,拉萨城在河北的狭长地带。东西的长街主要有三条,从河边往北山方向依次是江苏路、北京路和二环路,东西走向的街道就多了,象民族路、巴尔库路、德吉路、纳金路等二十多条。街道都很窄,只有很少的如二环路勉强是六车道,其他的大多是四车道的。拉萨城里以前没有过街天桥,人行横道很多。那些不懂的和不要命的横穿马路的人太多了。于是,红绿灯就特别多。马路杀手级别的司机也多。该转弯的地方他就挡在前面,把懂规矩的司机气个半死。由于街道窄,必须仔细看准了红绿灯指示的方向,顺着走就行了。在林廓路东头电信公司那儿,有一个五叉路口,很多司机到那儿就傻眼了。初到拉萨的司机最好先步行到那里探察一下再开车经过。
  拉萨以前电力供应紧张,聪明智慧的拉萨交警,发明了一种三轮红绿灯,很有意思,一辆小型摩托三轮上,像模像样地放着四个方向的红绿灯,交警在路边遥控着,常常吸引的外地游客纷纷拍照。在停电的情况下,三轮红绿灯往往起着很特殊的作用。
  也有叫人头疼的地方,比如在拉日公路的尼木段,公路上明明看不见警察,可一不留神,就会从旁边树丛中钻出几个警察来,原来他们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测试路上车辆的速度。超速了,交二百元,没有什么可说的。去林芝的路比较险,相当多的路段限速三四十公里,也就是手扶拖拉机的速度,检查也比较严格。从二零零六年起,大概是为了安全起见,交通部门在青藏线、川藏线陆续实行了区间限时,根据在一个区间行驶的时间来判定是否超速。这也惹得不少内地来的司机怨气冲天,以为四五十公里的速度对不起自己那很高级的车子。公正地说,只要了解高原的情况,就不会埋怨了。不管身体多强壮,高原特殊气候一定会让他变得特别的驯服。在只有内地百分之五十含氧量的缺氧状况下,人的大脑和行为总要慢半拍的,也容易疲倦。司机遇到紧急情况,绝对不会象内地那样迅速应变的,高速行驶的背后便始终隐藏着一个悲剧的恶魔。青藏铁路通车以前,我经常坐长途卧铺汽车来往青藏线,拉萨到格尔木一千一百多公里的路段,每次都能看到四五起翻车的景象。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前面的一辆桑塔纳轿车翻倒在路边,四个朝天的轮子还在不停地转。大概是在二零零一年夏末,我乘坐的一辆长途卧铺车凌晨两点就在安多至那曲间翻车,在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山坡上等了四十八个小时才等来了救援车。
  还是回到拉萨吧。拉萨的节日较多,每到节日交通就显得非常紧张。为了过往行人(主要是转经的)安全,在过马路的地方,就专门安排一个警察,牵一根绳子,拉起,行人停;放下,行人过。很有意思的,在全国恐怕只有拉萨才会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开玩笑说他们是拉绳子的交警。
  在拉萨坐车,一步一个风景,很别致,很逍遥,就是不能急躁。那云里行走一样的感觉,会让人的思绪飞扬的很高很远。
  在转经路上
  记得第一次走上转经路,是在我进藏后的第一个周日。
  那已经是阳历的十一月初了。在前一天,我找到刚刚认识的潘多老师,邀请她陪我走一趟转经路。她稍稍犹豫了一下。我明白,她的职业身份增加了她的顾虑。我说,不要紧的,我可以直接给单位领导说一声,我完全是为了考察了解,没有别的目的,要你陪我去,主要是请教很多问题。潘多答应了,告诉我,转经要去早点,过了正午一般不转经的,还说按规矩一般是要转单数的。
  周日一大早,喝了酥油茶,我们出发了。
  转经,是藏传佛教里的一种礼佛形式。可以转神山,转神水,也可以转寺院,转白塔,可以说,藏区里有人的地方便有转经存在。在拉萨,因为大昭寺里供奉着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佛祖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所以信徒们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转圈诵经即可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可以减轻自己的业,获得更多的福报。于是拉萨的转经路便以大昭寺为中心由三个同心圆圈构成,藏语里把圆圈叫廓,也就有了最里圈的囊廓,中圈的帕廓,最外圈的林廓了。
  我们确定要转的,是林廓。
  在林廓西路,我们汇入了转经的人流。在龙王潭北侧,我们沿林廓北路一直东行,到拉萨有名的五岔路口那里,折向南,经林廓东路走到江苏路,向西,走到太阳岛附近,右转进入一条长长的甬道,来到药王山西南侧,拾级而上,在著名的桑吉冬古前面,拜望了摩崖石刻。前行不远便回到了林廓西路的出发点。一圈转下来,大约十几公里。
  转经路上的感觉是很奇妙的。
  转经的有各色人等,大多数是虔诚的善男信女。上年纪的转经人较多,其次就是那些从农牧区或者四川甘孜、甘肃甘南、青海等地来朝拜的人,从他们穿着打扮上明显可以区别出来。人流中,偶尔可以看见几个远道而来的朝拜者一起一落磕长头的身影。宗教信仰自由让信众们无忧无虑地在这里转着圈儿。
  转经的人首尾相继、络绎不绝,却鲜见嘈杂。除了少数的几个年轻人闲聊打闹,大多数信徒们左手佛珠、右手玛尼轮,口中轻诵经文,步履匆匆的疾走。人人表情平静,眼神里饱含着祈愿和希翼。
  精明的商人在转经路上经营了不少的茶馆饭馆,转经人尤其是老年人饿了累了,可以随时踅进一家茶馆喝酥油茶甜茶,也可以随时去一家四川人开的小饭馆吃油条包子喝稀饭豆浆,很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家长里短、国事家事天下事就从这里传播开了
  藏历每月的八日、十五日、三十日是转经路上人流最多的时候,有的人凌晨三四点钟就起身转经了。一般仪轨是转单不转双,意思是转经要转奇数的圈数。
  转布达拉叫孜廓,即绕布达拉山脚下转一圈,一般来西藏的游客看到的就是。
  和藏文专家单曲啦交谈,了解到还有距离非常远的转经大圈,叫孜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那条道上转经了。听说是从藏民族发源地的雅砻河谷的山南出发,沿途经过的大部分是人迹罕至却风景绝美的无人区,由于路途艰苦,往往很少有人坚持走下来的。
  囊廓在大昭寺内,我去转过几次。由于大昭寺是景点,一般人必须买门票方可进入。帕廓在帕廓街,转经的人多,游客也最多。帕廓街商贾云集,很有民族特色,我也常去那里转转。
  立冬过了十多天,布达拉广场的黄杨和水曲柳枯黄的落叶纷纷扬扬,垂柳似乎抗寒一些,叶子慢慢干枯,仍努力保持着泛白的些许绿色。拉萨不算冷的,大约在零下二三度到十七八度之间。早晨八点半过了,太阳还在山背后。我步行去上班,路过大昭寺南侧,看到转帕廓的人流,思绪便无尽飞扬开去
  一年三百六十天,转经路上的人流不断,仿佛潮水般的顺时针方向流动。我琢磨,地球向东转,转经向西走。信徒们是否想着沿时间溯流而上寻求什么,或者是企图拖住时间的流动留住什么呢?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停的疾走着寻求着
  远方是轻轻吹拂的风。
  在河边守望
  深秋拉萨的天空,必定是水洗一般瓦蓝透爽,朵朵白云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时间已经到了阳历十月,拉萨河水依然饱满,安然地往西流去,一直流入五十多公里外的雅鲁藏布江。天上的白云沉浮在水里,随着万千涟漪,化作一朵朵美丽的蓝白相间的小花
  走近守望者,就是在拉萨的这个季节的一个星期六中午。
  秋阳明丽,微风习习。
  我约了妹妹拉潘在太阳岛办完事情,觉得终日忙忙碌碌,难得一是清闲,天气又是如此的清朗媚人,便商量不用坐车了,沿拉萨河堤散步回家,顺便赏赏拉萨河秋景。
  河堤外是车流滚滚的江苏路(以前叫金珠路);河堤上铺着彩砖,一米多高的石护栏很漂亮的;河堤内有台阶,稍宽的地方建有凉亭等,下面就是清澈的河水。西边远方,是由市区通往河对岸火车站的横跨拉萨河的公路桥,到夜晚桥上霓虹灯闪闪,人们便叫它彩虹桥(铁路桥叫做哈达桥),地平线上是远山,洁白的云彩便是从那儿生长出来的。
  不远处,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向河床方向凸出的平台。
  这是个特殊的去处,也是个很文化的地方以前,这里是乘坐牛皮筏子过拉萨河的小码头,后来修了桥,过河很方便了,牛皮筏子没有了生意,就停渡了。如今,经过整修河堤,根据藏族百姓的风俗习惯,在这儿用石快砌了平台,修筑了煨桑炉(一般藏族家人去世后,都要在河边某处煨桑,祭奠,让亡灵顺河水而去),供其祭奠亡灵。平台下水边,是信徒们放生的地方。
  四周很安静,没有人,拉萨河水静静地流淌着。鼻腔里可以感觉到河水温润的湿气。
  我一边随意走着一边向拉潘请教西藏民俗方面的知识啊?
  突然间,我的注意力被一个最易为人们忽略的场景吸引过去那是一个似乎有几分孤独的身影就在煨桑平台下水边,一位盘腿坐在那里的身影
  他是一位藏族老人,须发花白,皮肤黝黑,粗手大脚。
  一身深色穿著。黑色的旧夹克,黑色裤子,旅游鞋。旧夹克里的衬衣也弄不清颜色了。屁股下面坐着一个塞满草絮的破蛇皮袋。旁边放着一根大约一米五左右的木棍和两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塑料垃圾袋。
  他盘腿坐在水边,微微含胸,左手夹着香烟吸着,右手扶着膝盖,褐色老树皮似的脸上戴着墨镜,一动不动地专注地望着面前清清的河水那是一种令我感动到震撼的专注似乎外界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天地间空灵灵的。
  我屏住呼吸,痴痴地看着眼前一幕发呆我不敢言语,也不想言语,心底里一刹那变得从未有过的宁静、平和、满足,升腾起一种莫名的神圣与崇高,我觉得那是一种人世间最美的安详
  我们蹑手蹑脚轻轻下了台阶,站在距离老人约两米的地方。
  老人没有回头,依然保持着那个姿态,默默地吸烟。
  宁静宁静得连自己的呼吸与心跳都显得那么的喧嚣嘈杂。
  神秘与好奇的骚动实在太难压抑。我们简洁地和老人聊了短暂的一会儿。
  他叫贡桑,拉萨某单位的退休职工,七十多岁了,家里生活很舒适,退休工资也不低。儿女们的工作生活都很好。
  他说在这里守望已经快十年了。没有人叫他在这里守望的,是他自愿做的。没有人给他发工资,他也不希求工资。休息吃饭就回家去。早晨来,晚上就回家。这样已经好多年了,他一直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这儿是拉萨河边的放生处,贡桑老人守望的就是怕有人来抓捕放生鱼。他说那也是生命,放生人从鱼贩子那里买来放生,就是为了保全一条性命,若再被人抓捕去了,那就伤及了两个生命的祈盼同时,他也顺便捡捡水边的垃圾
  我知道,在藏区的苯教里,是很注重这方面的。
  我们不忍心继续搅了这位守望老人的安静,就告别了贡桑老人,沿着拉萨河堤慢慢地往回走,谁也没有说话。
  回头望去,老人执着守望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一直与天地融为一体
  拉萨河水清亮亮地流动,阳光依然很好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守望却是如此的安详、宁静、平和,生命里一旦有了守望竟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让人艳羡
  自然地想到自己:我呢?我是否在守望?我在为什么守望?我在守望着什么?我准备守望到什么时候突然间,我感到心灵一阵颤栗
  守望者在我心灵的崖壁上,慢慢凝固成一尊永恒的石雕
  在西藏读山
  在西藏,不由你不读山。
  这是一个山的世界。其他地方有的它都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它也有。高的,矮的,有雪的,没雪的,挺秀险峻的,朴实平缓的,云遮雾罩的,裸露坦荡的应有尽有,集天下山之大观,让人目不暇接。西藏读山,随意就可以读出个博大来。这个时候,才会真正感觉到人类的渺小。
  读西藏的山,你会觉得她是那样的恬然静谧,处之泰然。如果说各地的山是些不断受到骚扰的可怜的小寡妇的话,那么,西藏的山无疑是位端庄美丽的仙女。她天生丽质,独坐高楼,不施脂粉,不染尘俗。以至于在山中不许你高声喧哗,只让你安详平静地体验那脱离浮躁后的愉悦。
  西藏的山坦荡豁达。湖泊是她美丽的眼睛,可容纳蓝天白云,日月星辰,也可让你濯足嬉戏。草原是她宽广的胸膛,可以牧马,可以放羊,可以撑起雪白的帐篷打青稞酒,喝酥油茶。白雪是她洁净的臂膀,不惧日晒,不怕风霜,历经沧桑永远不改那份大度,那份潇洒。读她,会引导人们挣脱狭隘的禁锢,奔向达观的太阳。
  西藏的山高高在上,却总不满足高高在上。耸入云霄的四大护法神山姑且不论,看那连绵不断的逶迤群山,瞧都不瞧楼群山脚起,白云山要生,只是挺直了腰杆,仰望着蓝天,向上,向上。永不气馁,永远进取。奇峰之巅,经常飘荡着人类的旗帜与经幡。读到这里,我们无需自满,那旗帜与经幡,是人类给群山进取者脖子上挂上的花环。
  西藏的山很安静,雪顶如云,大气磅礴,却从不张扬。冈仁波切、喜玛拉雅、唐古拉、念青唐古拉动辄六千米以上,绵延几千里之外。抬眼望天,不动声色,不卑不亢;雄劲苍凉,刚毅伟岸,居高而不傲慢,充实却不卑怯。历经千万年风霜雨雪,遍览人世间沧海桑田,其沉重,其练达,其静默对天,参悟大象,无数次的撞击寻道者的心灵,无数次的给失意者以生活的感恩。我在日月山曾经为此而流泪,在昆仑山曾经长啸,到唐古拉便只能沉默了。那次,在5000米的冈巴拉山顶,看到几百名旅游者蹒跚着观光、拍照,整个场面却寂静的如考场一般,我突然醒悟,西藏的山竟有如此大气的魔力,迫使世俗喧闹到此必须屏声敛气。在西藏,进入山里,是必须静默的。最好口诵六字箴言,以达到人与大山的灵魂交流
  若是走进藏北草原深处,便更会感觉到西藏的山的凝重。格拉丹东便是那样的。它表情凝重,是那种饱奶后婴儿看着妈妈似的凝重。不知多少万年的积雪寂静地覆盖着它,如羌塘草原牧人披着光板羊皮袄。厚厚的积雪在漫漫岁月中,早已磨去浮躁的亮银色,成了很有质感的象牙色。雪崖耸立,看不到凌厉的棱角,隐隐着一种温厚的威严。冰岩下垂挂着晶亮的水珠,迟迟、迟迟地变形,流水冻亮
  天际尽头,地平线是一个巨大的弧。遥远的淡灰色的雪山,在弧线上呈现不规则的锯齿状。天宇由远及近是淡灰、灰蓝、深蓝,直到头顶的亮蓝,云彩是水洗的羊毛,随意洒在天空。亘古的荒原上,不知名的枯黄的草,匍匐在灰黄的砂石地面,随意聚拢成一片一坨草甸,阳光融化在空气中,寂静中听到苍凉的风声
  在藏传佛教信徒的心里,岗仁波切是神山之首。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在那片苍凉肃穆的大川上,无论从哪个角度,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数百里外便可瞻仰它雄踞群山之巅的伟姿。当你沿国道顺着马泉河溯流而上,穿过日喀则最西部的仲巴县,第一眼看见天际处碧蓝的的广大无边的神湖玛旁雍错,心灵一定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震颤。但是,当你继而看见山群之上白色金字塔似的刚仁波切主峰时候,那种威严大气的震撼一定会穿透灵魂。那时候,静下心来,刹那间会感觉到一种来自大自然伟力的醍醐灌顶,一种来自大自然伟力的无言的加持
  位于世界第三极极顶的喜马拉雅山脉,那儿群山恰似一群翩翩起舞仙女,姿态各异,千娇百媚。珠穆朗玛峰无疑是最受世人瞩目的一座,那时而若隐若现时而彩袖长舞的妙姿,让多少为之倾倒,为之匍匐,为之癫狂沿喜马拉雅山脉北侧,自西南往东北一路读去,希夏邦马峰、珠穆朗玛峰,直到最尽头的南迦巴瓦峰,峰峰有故事,峰峰有惊喜,峰峰有内涵
  藏东南的群山别具特色,更像一群蓬勃少年。得益于来自南亚次大陆的暖湿气候,万山披翠,蓊郁葱茏。山顶白雪点点,山腰林木森森,虎啸猿鸣,山脚绿草如毡,野花灿灿,谷中清流湍急,奔腾汹涌。进入期间,仿佛走进群童嬉戏的乐园,会产生无尽的奇思妙想无尽的流连忘返
  读西藏的山,仿佛读一部庄严神圣的经典;西藏读山,读一遍会有一遍心灵的震撼,读一遍会有一次惊喜的发现。
                            

发布时间:2023-06-10 14:17

上述文字是💠《在西藏,在拉萨,在……》✨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记忆的花香

记忆的花瓣,不断留下牵念;看着时光在不断闪烁,里面总是会留下燃烧的火。这是我的执着,也是我曾经的失落。在人生的旅程中,经历了风,经历了雨,经历犹豫,还有挫折,当然从...

[散文随笔] - 2022-10-04 06:41:49

谁的青春不曾留过遗憾

编辑荐: 它让我们学会了成长,懂得了珍惜。它让我们明白,有些事情没有去做,就再也来不及了。 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有故事的人,一般都特别有内涵。 谁的小内心里不曾装着一个小...

[散文随笔] - 2022-07-06 09:10:11

夏末随想

仿佛初临盛夏,飘散香樟落叶的街道旁,不问谁曾执笔赋画,也许每个人在这个最美的年纪里,总有太多期许,犹如流星一现,无奈美在顷刻,岁月无法停留,你既无法触碰,最后不过...

[散文随笔] - 2022-08-23 13:42:53

碑林石刻

虽然在西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却一直没有到碑林博物馆看过。西安的景点我也去了不少,没去碑林的原因主要因为之前获得的信息是碑林是书法的圣殿,而我天生对书法不感兴趣,自己...

[散文随笔] - 2022-05-15 18:33:31

黑白电视让我回望

夜空里的星星一闪一闪,我坐在院子里看着流星从高空划过,那美妙的星星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有的很顽皮,有的很安静,它们时而出现,又时而隐藏,像是在和同伴玩捉迷藏的游戏...

[散文随笔] - 2022-05-12 19:06:06

春晚钓昂刺去

刚下班,就接到朋友的电话,约我晚饭后去钓昂刺鱼。我欣然。反正我是个出了名的夜魔星,省得坐在电脑前腰酸背痛的。去收获收获春夜,消除消除疲劳,锻炼锻炼筋骨,不亦乐乎。...

[散文随笔] - 2023-06-08 08:18:02

踮起脚尖,靠近你

从重逢那天算起到今天整整一百天了,四季分明的时节,经历了夏的燥热,秋的温厚,到现在寒风萧瑟的冬季,不爱依旧不爱,生命里擦出的那抹微弱的火花照亮了一寸的土地,还没有...

[散文随笔] - 2022-08-11 07:53:31

拔河,正式开始!

拔河,正式开始! 发布日期:2017-07-13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周淑芳 刘海 2017年7月13号早上8点50分,在同心社会实践队队员们的组织下,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在吴川市塘缀镇大洋学...

[散文随笔] - 2023-06-02 23:46:50

必不可少的安全常识

安全涉及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做好安全工作事关重大,我们要时刻把安全工作要放在心上,挂在口上,抓在手上,记载本上。小朋友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曾经有人说过说...

[散文随笔] - 2023-06-09 21:19:42

童年囧事

1977年,我在梅河口上过短暂的一段小学,那年我9岁。我姑姑家在梅河口,姑父是当地的铁路工人。当时的梅河口是海龙县县城,毗邻辽宁省。因为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县城很大。在我...

[散文随笔] - 2023-03-30 16:37:19

相关生命的记忆与沉思

文/鄢云峰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庄子又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而我想说的是,人的生命是生命世界里弱小而又伟大的一个光点,是时间长河中短暂...

[散文随笔] - 2019-09-10 00:28:08

不任心思随波逐流

有人说想得多不如做得多,人要多想多做才能完成梦想。 咋看上去说得不错都是大实话,人首先要有理想,先想出来你再去做,再一步步去实现,好像就应该按着这样的步伐走下去才是...

[散文随笔] - 2022-05-03 17:32:25

半亩方塘

编辑荐: 只不过,这里不再是波光粼粼,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一方池塘了,也没了一方歌喉,醉了一方乡亲 我见一池塘,形状颇方,故曰:方塘。 又因方塘里养鱼,鱼一会儿...

[散文随笔] - 2022-01-20 07:00:06

打开枷锁,划破牢笼

编辑荐: 人生中虽然有些遗憾,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纠结,当忽略生活的重要细节,就会凋谢生活的芬芳。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在蜿蜒起伏中探险,许多的事情无法预测,当我们...

[散文随笔] - 2022-01-27 07:15:38

生命中的古典之花

最早对于旗袍的印象,缘于戴望舒的《雨巷》,那位身着青花瓷旗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迈着轻盈的碎步,从江南烟雨迷蒙的小巷中走来,那每一步行走,都仿佛踏在我的心上,从此...

[散文随笔] - 2019-07-22 17:45:55

放下,真好

昨日,一天的身心疲惫,晚饭后看了一会电视,便简单洗刷一下,就早早的睡觉了。 早晨六点,照旧起来做早餐。妻上班,我要出发。今天似乎有些异样,起床后明显感觉身子轻松多了...

[散文随笔] - 2022-09-27 05:09:00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