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

常遇春,字伯仁,按现在的地理划分属于安徽蚌埠人,少时家贫,但力气大,身体素质特别好,学过功夫,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主动加入了当时力量尚很弱小的朱元璋的队伍,并且刚一来就管朱元璋要先锋官的位置,朱元璋觉得他在说大话,心里有些生气,但还是把他留下了。

在随后攻打采石的战役中,元朝军队在岸边防守严密,以逸待劳,朱元璋的水军无法接近,这个时候常遇春单枪匹马冲向岸边,悍不畏死,连杀数人占稳了脚跟,后续部队得以进入最后大获全胜,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最大的特点,此战过后,常遇春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先锋官位置。

元至正十七年,攻宁国,身中数箭不下战场,裹伤再战,终至大胜;至正二十年,常遇春率军在南京城外伏击陈友谅,以弱胜强,陈友谅溃不成军;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奔向朱元璋杀来,双方在鄱阳湖展开恶斗,战斗中朱元璋位置极其不利,被围困在中间,即将被射杀。

常遇春虎口拔牙,射伤了陈友谅的大将,冲开了敌阵,用自己的船撞开朱元璋的船,令其安全逃脱,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最终仗着敏捷的身手,也安全脱险;至正二十四年,攻泸州,江西,湖北,连战连捷;二十六年,攻湖州和杭州;

二十七年北伐元朝残余势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山东,河南,潼关,德州,通州;洪武元年,一举攻破元大都,接着马不停蹄拿下山西,随后攻占陕西,元军闻风丧胆,丢盔弃甲而逃,常遇春每战必先锋,战之必胜。

不过如常遇春这般的人物,也有其对手。

从无败迹的常遇春,常常只能做徐达的副手。

徐达能位居于常遇春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他于1332 年(元至顺三年)出生于濠州钟离太平乡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里,与朱元璋是同乡,并在1353 年仗剑从军,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由于智勇双全,在军中有良好的表现,成为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

南渡长江后,朱元璋经过一系列的战事,确立了统帅的地位。而先后转战于长江中下游的徐达很快因功升为淮兴翼统军元帅、佥枢密院事、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徐达虽然读书不多,但求贤若渴,经常向那些有文化知识的人请教疑难。特别是当他了解到朱元璋存在推崇儒教的思想后,也马上紧跟领袖的步伐,在战斗的间隙常常拜访儒士,与这些人谈天说地,研究古代兵法,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儒将。儒教认为王者之师必然是仁义之师,而徐达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治军的,他的部下纪律严明,不允许随便骚扰百姓,有胆敢违令者,定斩不饶。这样令行禁止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弱。

在奉命出外征战的诸将中,表现最出色的是徐达与常遇春。两人的合作开始于1356 年3 月的镇江之战,其后又多次一起在江浙等地与敌军进行战斗。可是,常遇春曾经与徐达发生过激烈的矛盾。

那是在1360 年上半年的九华山之战中,当徐达所部在打下潜山后,回师镇守池州时,与另一路军队的统帅常遇春合兵一起在九华山伏击了陈友谅的军队,斩首万余级,俘虏三千人。然而,这两人却因如何处置俘虏的问题爆发了一次直接冲突。常遇春认为这些人是陈军之中的劲旅,应该立即除掉,决不能心慈手软,以免留下后患。徐达则坚决反对屠杀俘虏的野蛮行为,这种做法传出去只会让敌军以后宁可战死也不敢再投降,他将两种不同的意见上报,由朱元璋做出最后的仲裁。谁知,常遇春先下手为强,在当天夜里挖坑活埋了一半俘虏。打着拨乱反正旗号的朱元璋对滥杀行为非常讨厌,他了解情况后公开支持徐达,狠狠地批评了常遇春,并下令即刻释放剩下的俘虏。为了避免类似的事重复发生,朱元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下令常遇春与徐达联合作战时,常遇春一定要服从徐达的命令。朱元璋这样做可不是任人唯亲,故意照顾自己的同乡,虽然常遇春骁勇善战,但是徐达的确比常遇春有更高的战略眼光,有更强的大局观念。九华山的争执表明常遇春是一名率性而为的粗鲁军人,而政治眼光强得多的徐达理应位居其上。毕竟战争从属于政治,只是政治的延续。常遇春虽然年长于徐达两岁,但他此后每逢有机会与徐达搭档,都能听从指挥,安心做副手,可见他心中自有大局观念。

在至关重要的鄱阳湖大决战中,常遇春的作用显得出类拔萃。徐达虽然参战,可没有打完全场,仅仅在初战时获得小胜,不久便奉命率部分兵力返回应天,防止蠢蠢欲动的张士诚乘虚而入,以便在战略上起到掩护侧翼的作用。

鄱阳湖大决战后,解决张士诚之事便提上了议事日程。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8月,官拜左相国的徐达被任命为大将军,在副将军常遇春的协助下,正式率领水陆大军二十万人南征,一出手就迅速控制淮南、淮北地区,为最后解决张士诚扫除了障碍。次年11月,这支屡战屡捷的部队从太湖方向来到张士诚的老巢平江(今江苏苏州)城下,并筑起长壕围城。长壕外围还建了很多由精兵守卫的堡垒与敌台,里面配置着大量弓弩与火铳等射程比较远的兵器,防止敌军突围。攻城部队在数以千计的火炮与抛石机的配合下昼夜不停地出击,把城墙打得千疮百孔,糜烂不堪。漫长的攻防战从这一年的11月25日打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9月8日为止,差不多打了一年。平江城在对手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下终于支撑不住而失守,散布各处的二十五万残军陆续成为俘虏,而负隅顽抗的张士诚也沦为阶下囚,最终死于狱中。

张士诚灭亡后,基本上已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朱元璋认为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而召集诸将商议北伐中原之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他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中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因为常遇春对战略问题有不同的意见,这位猛将快人快语地说:“以我百战之师,长驱直入捣向元大都,必如破竹之势。”朱元璋反驳道:“元朝建国百年,守备必然坚固,我孤军深入大都,存在粮饷不继的隐患,再加上敌人的援军四集,后果会很危险。”他接着分析:“我的计划是先取山东,撤去大都的屏蔽,再移兵河南,破其籓篱,拔取潼关而守之,扼其门槛。当天下形胜之地被我掌握,然后再进兵,元大都就会因势孤而援绝,不战自败。我军乘胜鼓行而西,山西、关陇等地可席卷而下。”诸将纷纷表态支持朱元璋的计划。

鉴于常遇春有时会犯逞强斗狠的毛病,朱元璋当面语重心长地提醒道:“对抗百万敌人,冲锋陷阵,谁也比不上你这个副将军。我忧虑的不是你不能战斗,而是你过于轻敌浪战。你身为大将,却经常不顾身份地与军中的小校进行角力比赛,这一点真的让我失望。”显然,常遇春比不上徐达更令朱元璋称心满意,《明史》记载,朱元璋曾经在诸将面前公开道:“如今诸将并非不骁勇善战, 但是平日里为人能够做到老成持重,并且治军严明、熟悉兵法者,谁也比不上大将军徐达。徐大将军应该驻守中军主持大局,制订作战的策略并指挥诸将的军事行动,绝不可轻易出阵与敌人搏斗。”故此,徐达成为北伐中原的首选将帅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常遇春只能像以往一样屈居于下。

毫无疑义,北伐中原现在成了统一天下的先决条件。“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诗人陆游这句爱国诗句代表汉人反抗外族压迫,统一河山的历史性夙愿。自从北宋灭亡,北方陷入外族的铁蹄之下已经长达二百四十年。不知有多少仁人义士,前仆后继地致力于恢复大好河山,但均壮志未酬,天不遂人愿。到了元末天下大乱之时,起义的红巾军曾经提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的口号,可惜又是功亏一篑,而北方各路群雄,也纷纷覆灭。如今,推翻元朝统治的历史任务由朱元璋派出的部队所承担,这支由二十五万步骑大军组成的队伍, 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同行的有左都督冯胜、都督同知张献祖、都督副使顾时以及参政傅友德等人,他们将致力于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1367 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0 月,北伐军出发了。北伐军一出师就如摧枯拉朽般所向无敌,先是横扫山东,攻克济宁、济南、益都等重镇,再转而进入河南,占领汴梁、洛阳,其间打的最大一场仗是在洛水之北,常遇春一马当先,率部轻而易举地击败五万元兵,斩获无数。镇守河南的元朝梁王阿鲁温随即投降,河南全境依次平定。

当收复河南的消息传到应天,喜不自胜的朱元璋从江南出发,亲自来到黄河南岸的汴梁前线,与徐达商讨下一步的打法。他们决定按照预定的计划分兵驻守河南与陕西交界的军事要点潼关,以监视陕甘之敌兼保护侧翼,主力则回师山东,用雷霆万钧之势直捣大都,给摇摇欲坠的元朝以釜底抽薪的一记重击。

往后的军事形势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展。徐达与常遇春大张声势地聚集重兵于河阴,派遣部分将士以偏师进入河北,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主力则连下卫辉、彰德、广平、临清等城,同时疏通贯穿山东、河北的大运河,用水师运粮。

沿途元军一触即溃,德州、长芦、直沽等地纷纷易手,势如破竹的明军以水陆两路并进,于1368 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7 月28 日拿下大都的门户通州,元朝已经危在旦夕。

发布时间:2023-05-13 03:07

上述文字是💠《从无败绩的常遇春,为何只能做徐达的副手,徐达究竟有多厉害?》✨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满仓儿案牵连众多,为何多次审判都没有解决?

满仓儿案,原只是明朝孝宗时期一件武官女儿被骗卖案件,但经过几次审判依旧没有解决,最后惊动明孝宗,引发三法司会审,该案件并无特殊之处,却透露出明朝中后期的司法混乱与...

[历史] - 2022-11-15 02:20:43

同为大唐开国功臣的他们二位,为何结局天差地别?

一个人处在社会之中,必然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因此与人交流的高情商就很有必要,尤其是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招致灾祸,我们从初唐的两位开国功臣身上,就能...

[历史] - 2022-02-27 09:56:37

曹操帐下许褚夏侯惇张辽等人,为何张飞喝断当阳桥时无人出战?

曹操进兵荆州后,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惧怕曹操的进攻,认为荆州难以守卫,于是带着荆州的士卒百姓十万余人向江陵退去。曹操看出刘备的意图,害怕刘备首先占领江陵掌握荆南地...

[历史] - 2021-08-21 03:08:42

乾隆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位期间有何著名的功绩值得人们称颂?

清朝历代皇帝中说到乾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乾隆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位期间有何著名的功绩值得人们称颂? 乾隆在位60年,虽然比少了1年,但是实际专权的...

[历史] - 2023-05-13 09:08:28

曹操所修建的铜雀台跟江东大小乔有关系吗?

相信大家都对杜牧的这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很是熟悉,二乔是三国时期的姐妹花,所以这句诗词广为流传,那么真实历史上曹操修筑铜雀台真的是为了江东大小乔...

[历史] - 2022-07-25 11:58:40

明朝皇帝朱允炆死亡之谜:朱允炆怎么死的

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

[历史] - 2023-03-16 23:32:04

关于韩非子的死因有什么说法?为什么说是李斯要杀韩非子?

李斯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深受吕不韦、秦...

[历史] - 2022-08-29 01:31:22

你所不知道的古代城管,权力还很大

一个城市的容貌和外观是留给外地人的最直观的印象,整个城市都呈现脏乱差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维持城市的形象,城管就诞生了。 城管在最近一两年还是...

[历史] - 2022-04-30 10:49:08

十三口棺材同时出城,朱元璋下葬为何还要搞这么大声势

疑冢是为了迷惑盗墓贼用的,设置诸多疑冢之后,后人就不知道哪个是墓主人真正的陵墓所在,这是一种对自己陵墓的保护措施,明太祖朱元璋竟然一次性设置了十三个棺材出城,下葬...

[历史] - 2022-01-16 04:25:17

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失算 其实是曹操的本性决定的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战役流传了下来,其中将领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当我们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也会被这些人的智慧所折服。在三国中最强的国家是魏国,而当...

[历史] - 2021-08-11 14:27:31

苏护是谁?他有何事迹与苏妲己之间又是怎么样的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神话经典传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封神演义中的苏护是谁?他有何事迹与苏妲己之间又是怎么样的关系? 苏护在《封神演义》中,是个风一样的男子,也可以...

[历史] - 2023-04-12 05:12:27

刘邦和刘备都赶妻儿下过车 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和刘备赶妻儿,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刘邦和刘备,西汉的建立者和蜀汉的建立者,两人在中国历史上皆留下了重要的足迹,都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历史] - 2021-11-10 19:25:17

诸葛亮究竟有没有武功?如果有他的武功有多强呢?

说到诸葛亮,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定是一个精通谋略、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有武力,那他到底有多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看出。 诸葛...

[历史] - 2022-08-05 18:06:34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 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大嫂跟侄子的?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辈出,不仅有像曹操,刘备,孙策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更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周瑜这样的谋士。还有吕布,关于,典韦,黄盖这样的顶级将领。正所谓...

[历史] - 2022-10-22 12:46:01

盘点《史记》五大未解之谜,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上有许多未解之谜,尚无盖棺定论的历史有着诸多可能性,但是却没有任何一种可能是有证据支撑的,还需后世慢慢发掘。 未解之谜1:《史记》残缺之谜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

[历史] - 2022-03-25 10:23:04

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刘备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

导读: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刘备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 演义小说中的刘备,一直给人一种仁义忠厚的形象,不过我们能够猜想得到,能够做到他这种高度,单靠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

[历史] - 2021-08-10 12:20:10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