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东晋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给中国留下了严重的弊病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东晋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给中国留下了严重的弊病》,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东晋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给中国留下了严重的弊病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各种政治制度都曾经顺应时代诞生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大家族为代表的宗族门阀制度,其实这并不是官方规定的一种制度,而是在乱世之中逐渐自行发展出来的一种制度,但是它也有着非常明显且严重的弊端。

在中国古代,宗族群体早于专制皇权而存在,古老的宗法制度就是以宗族的存在为前提的。但是,宗族在对土地和对劳动者的封建占有条件下迅速发展,则是专制皇权出现以后的事。专制皇权不认识这是必然的趋势,也不认识这种发展终将与自己的利益一致,所以每当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头,总是企图抑制这种发展。西汉打击豪强,东汉实行度田,都是抑制措施。但是宗族依社会经济的自发进程而发展,皇权终于无力阻止。东汉政府在法律上,在租赋兵徭制度中,虽然对此没有正式承认的意向表示,但是对于家族扩充田庄,占有佃客的现象却是默认了的。曹魏的租调制,征收户调以户为准而不计人丁,为承认宗族庇荫劳动人手的特权留下了余地,是制度上行将出现重大变化的先声。西晋的荫客制度和东晋的给客制度,可以说是对宗族的这种特权正式予以法律承认。专制皇权毕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要保护自己的存在,所以在承认中还包含着数量上的限制,虽然数量限制在以后的年代总是不断地放宽。皇权与宗族,两者关系中相冲突的一面逐渐缓和,相依存的一面则日益显露。尽管如此,缓和总不是冲突的完全消除,依存也非两者的完全一致。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一文[1]中有所分析,可以参看。

宗族的发展在经济上与专制皇权所形成的矛盾,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是只要皇权比较稳定,宗族在政治上一般说来还是愿意效忠皇权。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宗族利益寄托于一姓皇朝。他们是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主体,也是皇朝官员的主体。如果皇朝稳固,宗族的发展就没有多少风险,总是顺当一些;反之,如果皇朝纪纲不立,政局不稳,动乱频仍,宗族也会受到挫折,得不到一帆风顺的发展条件。所以东汉宗族虽然社会影响很大,但对于朝廷并不敢轻启觊觎之心。和帝以后皇权政治出现异常现象之时,公卿大夫面折廷争,布衣之士私议救败,都是为了恢复正常的皇权政治秩序。甚至东汉瓦解,董卓入京,开头也只得“沙汰秽浊,显拔幽微”(《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表现为整饬朝纲,延续汉祚,而不是急于取而代之。当汉已不汉之时,曹操力葛群雄,广延名士,以自壮大,然犹“畏名义而自抑”(《通鉴》建安二四年条司马光语),只敢自况于周文王。由于宗族有拥汉的潜在力量,所以皇权易姓并不是容易实现的事情。

以东汉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宗族处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如果皇权稳固,他们是皇权的支撑者;如果皇权式微,他们便力图匡复;如果皇权已经瓦解,回天无术之时,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新的皇权的角逐者,但也不敢彰明较著地进行角逐。如果角逐者不是强大的宗族代表,因而不得不另有标榜的话,他们实际上也是尽可能地团结强大宗族,争取支持,甚至自身也会出现转化,逐步成为强大宗族的代表。战胜了袁绍的曹操,就是这样。

角逐的胜利者组成新的皇权。皇权稳固下来以后,它与宗族之间又会出现上述的关系。曹魏政权有点特殊,它并未等到真正稳固下来,就被强大的宗族司马氏取代了。不过,晋之继魏,犹汉之继秦,亦犹唐之继隋,既有损益,又是一脉相承。帝姓换了,政治格局依旧。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和西晋可视为一个历史阶段。这是古代社会大动乱后回归稳定时常有的反复现象,与阶层的变动恐怕不一定有直接关系。陈寅恪先生在《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中,从袁绍、曹操交争看到社会阶层高低差别的实质,这是他识见卓越之处。但是陈先生将这一阶层差别的分析一直贯串到几十年后的司马氏和曹氏之争之中,而忽视了昔日较低社会阶层代表的曹氏势力业已转化为皇权这一极为重要的事实,因而他对曹马党争的分析,就显得有些牵强,似不尽符合历史实际。这一问题离开了本书主旨,这里不多作探讨。

从理论上说来,在皇权政治格局下,不但宗族力量处在皇权控制之下,而且一切其它力量都处在皇权控制之下,不可能与皇权平行,更不可能超越皇权。甚至东汉宦官外戚擅权,也只能视为专制皇权发展到空前强大水平而出现的皇权旁落现象。掌握了皇帝(通常是婴幼的或弱智的皇帝),等于掌握了一切权力,因而弄权者得以假皇帝之名行事。这只是对皇权的窃取,而不是对皇权的否定。与之相应的政治现象,则是宫廷阴谋不断,多数是拥立或废立之争,争则大开杀伐。而且胜利者很难长久维持权力。这仍然是皇权政治而不是其它。世家大族为维护皇权的正常运转而与宦官、外戚斗争,受到外戚、宦官的重大打击,但结果是更扩大了世家大族的政治影响。这又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曹魏时期,士族在曹马之间各属一方,以学术助长政治纷纭。司马氏代魏,他们悉归于晋。西晋时期,士族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比过去显著,但也还不足以超越皇权和司马宗室之权。直到八王之乱,士族名士仍然只能算是西晋诸王的附庸。甚至王与马的结合,起先也只是士族名士王衍依附于西晋的东海王司马越,助司马越经营洛阳朝廷。王与马的结合发展到了江左,权力结构才发生变化,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或超越于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竟维持了一个世纪之久。这是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是皇权政治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变态。

西晋琅邪王司马睿,本来不具备在江左运转皇权的条件。司马睿在晋室诸王中既无威望,又无实力,更无功劳,如果不借助于门阀士族的扶持,根本没有在江左立足的余地。此外,他在司马皇室中并没有坚强的法统地位,与西晋武、惠、怀、憨的皇统疏而又疏。而长安一隅,愍帝所奉晋室正朔还在,这个时候,只有门阀士族的砝码,才能增加司马睿的政治分量。除了王导兄弟已偕来江左,追随司马睿以外,其他作为中朝东海王司马越府掾属的众多士族名士,也纷纷渡江,他们恰好为司马睿提供了这种有分量的法码,因而江左门阀政治格局才能水到渠成。

司马睿固然需要南渡士族的支持,南渡士族也需要司马睿政权的保障。这同样是政治条件使然。两晋之际,胡羯交侵,民族危机骤现。南渡士族既是晋室臣民,以避胡羯侵凌晋室而南渡,自然不会也不可能舍弃晋室而另立新朝。他们只有奉晋室正朔,拥晋室名号,才是保全自己家族利益的最好办法。既然武、惠、怀、愍的皇统已没有合法的继承人,既然愍帝只是苟延残喘,发发可危,据有江左地利条件的司马睿自然成为他们瞩目的对象。这是司马睿得以继承晋统的有利条件。司马睿明白自己的有利条件,也明白自己的不利条件。所以他权衡形势,必须等待关中的愍帝被俘,北方抗拒胡羯的华夷人士联名劝进再三之后,才答应先以晋王名义居位,然后再作皇帝。有了士族支持,有了华夷劝进,其他武力事功之臣也就跟着靠拢过来,不敢心存觊觎而甘冒不韪。这样就形成了皇权与士族结合的门阀政治的较为广阔的社会基础。不过皇权与士族毕竟是两回事,它们之间从来不是交融无间。元帝正位时佯作姿态,引王导同登御床,并不是王与马完全协调一致的表现,它只是表明王马之间,也就是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由于特殊的原因,暂时处于不平常和不正常的状态。

南渡士族都是亡官失守之士,有其迫切的家族利益急待追求。首先,他们要庇托有所,脚跟能够立定。他们固然要保全司马氏的皇朝,使司马皇朝能对南渡士族起庇护作用,但绝不乐意晋元帝真正发挥皇权的威力来限制他们。而从晋元帝方面说来,与士族共有神器,毕竟不是他所心甘的。所以,要稳定共天下的政治秩序,要取得皇权与士族的平衡和士族之间的平衡(这里又包括侨姓士族与吴姓士族的平衡和侨姓士族各门户之间的平衡),还需要经过一场政治倾轧和实力较量才行。于是我们看到,有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以抑王氏兄弟之举,由此又引出王敦与执政王导勾结,以南人钱凤、沈充为援共叛晋室之举。

王敦叛乱两次举兵,牵动的矛盾并不全同。王敦一叛,以“清君侧”即反对刘隗、刁协为名,得到士族的普遍支持,这说明士族在东晋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益,是不容皇权侵犯的。王敦再叛,欲取代司马氏而独吞江左,以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说明司马氏皇权也不容任何一姓士族擅自废弃。历史的结论是,只有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平衡和秩序才得以维持。所以,本来只是两晋之际具体条件下形成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暂时局面,就被皇权与士族共同接受,成为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模式。此后执政的庾氏、桓氏、谢氏,背景虽各有不同,但都不能违背这一结论,企图违背的人,都未能得逞。因此,王与马、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的格局延续多年,始终没有大的变动。

淝水战后,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其时士族势力已经大不如昔,东晋政权也成为枯木朽株。孝武帝所作重振皇权的努力,功效甚微而触发的矛盾却很复杂。门阀政治的格局,以太原王氏两支各自凭借后党妃党的地位,交斗于主相之间而呈崩坏之势。孝武帝死后,破坏门阀政治的代表人物,是执政的皇室人物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而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则是原为孝武帝亲信而居徐州京口之任的太原王氏王恭,以及上游的殷仲堪与桓玄。

王恭起兵败死后,桓玄并吞殷仲堪等上游兵力,进驻建康,消灭了司马道子父子的势力。如果桓玄处置适宜的话,这本来是重振门阀政治的一个时机。都下重要的门阀士族人物,几乎都支持桓玄,接受了桓玄的官职。《通鉴》元兴元年(402年)谓“玄初至,黜奸佞,擢俊贤,京师欣然,冀得少安。”《世说新语·文学》还说其时泰山羊孚从京口诣玄,致笺赞颂曰:“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玄即用为记室参军[2]。但是桓玄走得太远,不旋踵而代晋立楚,破坏共天下的局面。对此,门阀士族自有其不安之处,但亦未见有多表现,我们只知羊孚曾坚持异议。《世说新语·伤逝》:“桓玄当篡位,语卞鞠(卞范之)云‘昔羊子道(羊孚)恒禁吾此意(案此时羊孚新丧)’”,云云。羊孚禁桓玄篡晋,可能反映了怯懦的门阀士族的共同心愿,但并无实际作用。真正有力量反对桓玄此举的,是北府将孑余的刘裕。《宋书》卷一《武帝纪》刘裕语何无忌曰:“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

看来,都下的门阀世族对桓玄的态度,颇似昔日他们之对待王敦。迎桓玄入都并与之合作,意在去司马道子父子的专擅而长门阀士族的威风;阻桓玄称帝立楚,意在维持门阀士族与司马氏共治而防桓玄独吞江左。江左之初,诸门户与王敦关系,正是如此。这是门阀政治在权力分配上所必需的。君以此始,亦必以终。不同的是,王敦一叛再叛,门阀士族不但直接表示了意见,而且也采取了有力的行动,即赞同其清君侧之举而用兵力阻止其篡晋之谋,态度明朗,反映门阀士族力量强大,足以有所作为;桓玄兴师入都及后来废晋立楚,门阀士族赞同其消灭司马道子父子势力而未敢公然阻止其篡晋,态度暖昧,反映门阀士族的虚弱,丧失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刘裕驱逐了桓玄,使桓玄的起落成为东晋门阀政治的一次回光反照。昔日决断机枢的门阀士族,一般都无所作为,从王谧奉玺册于桓玄开始以至南朝之末,在改朝换代之际总是随例变迁,无复秦楚。与之相应,东晋统纪由次等士族刘裕恢复以后,重建士族与司马氏共治的门阀政治局面是再也不可能了。不过次等士族收拾残局,代晋建宋,格于各种原因,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还需要相当准备,还得有一个过程。东晋义熙政局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其历史内容,无非是为门阀政治回归皇权政治准备必要的条件。

发布时间:2022-02-19 08:21

上述文字是💠《东晋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给中国留下了严重的弊病》✨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一代战神战功赫赫究竟是谁害死了韩信?到底谁该为韩信的死负责?

韩信,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历史] - 2022-08-28 13:07:58

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名字,有什么来历?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成吉思汗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历史上的铁木真还有另一个名字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成吉思汗另一个称呼,了解历史的人对孛儿只斤·铁木...

[历史] - 2022-02-03 23:51:50

婆媳不和导致离奇命案?道光皇后猝死迷雾重重

公元1840年早春二月的一天,大病初愈的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在自己的寝宫忽然暴毙,死因成谜。噩耗传来,道光帝与孝和皇太后先后赶至钟粹宫,皆为皇后之死惊骇悲痛不已。 时年33岁的...

[历史] - 2023-05-28 15:45:33

光绪帝怎么死的?是被老顽固慈禧害死的吗?

导读: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冷寂静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离开了人间。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

[历史] - 2021-05-12 08:00:50

他是日军的翻译官 还在娶了日本妻子 不过他仍是中国的英雄

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大捷,此次战役以我军伤亡五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两万余众,这是我国抗战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国占据了优势,更是鼓舞了...

[历史] - 2022-09-21 08:00:44

​周勃早年随刘邦反秦 后来诛吕安刘 挽救了西汉王室 刘邦为何会认为周勃是能安定汉室的人呢?

周勃是西汉时期开国重臣,随刘邦起兵反秦,屡立战功。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吕后死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两度成为丞相...

[历史] - 2022-06-06 05:20:38

国难时,朝廷却杀了两员大将,基定国家灭亡的命运

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兴盛的王朝,可是在国难的时候,两位大将却被被莫须有罪名斩杀,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一个朝堂的安稳绝不是仅靠皇帝一个人就能把持的,...

[历史] - 2022-07-04 02:05:57

震惊世人!秦陵跪射俑千年无损的秘密

去过秦始皇兵马俑的人,应该都见过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前总是有许多观赏者驻足,他们为跪射俑的姿态和寓意而感叹。而这些跪射俑在前后依然完好无损,里面有隐藏了...

[历史] - 2023-03-20 10:02:00

雍正刚去世的第三天,乾隆暗示了雍正真正的死因

清朝雍正帝的死亡可以说是即为突然的,而关于他的死因也是扑朔迷离,但是早在雍正刚去世的第三天,乾隆就暗示过雍正真正的死因。 在雍正去世后,继位的乾隆皇帝上任的一项重要...

[历史] - 2022-06-23 04:42:09

她让他不再是男人,铁木真的死因或和这位王妃有关

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曾让无数个国家闻之胆寒,所到之处屠城屠国留下的累累白骨似乎在无声宣泄着冤屈,一代豪杰成吉思汗虽说杀伐四方,但终究还是没能过得了美人关,更有民...

[历史] - 2022-05-12 21:11:53

中国历史上最昏庸最残暴的皇帝以睡觉而出名并且直接“睡到死”

北宋时期辽国有位著名的皇帝,但这位皇帝则是遗臭万年留下的全部都是骂名,他在历史上是以残暴和昏庸而成名的;他有一大爱好,但同时也死在了这个爱好上。 为了解决后顾之忧,...

[历史] - 2022-08-02 04:47:04

宋代房租知多少:苏洵竟然租不起京城豪宅?

导读:“满城风雨”是现代人惯用的成语,但很少有人深悉文字背后的辛酸。潘大临是北宋黄州(今湖北黄冈)诗人,诗近苏东坡,而贫则过之。苏东坡在黄州尚有“东坡”数十亩地可耕...

[历史] - 2023-02-25 13:24:30

朱元璋为何在建国之初就能打败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骑兵?为何朱元璋北伐能够成功 而洪秀全北伐以失败收场?

明朝建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 ,为了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在洪武时期,多次出兵蒙古。先后八次北伐遁入漠北的蒙元...

[历史] - 2022-05-26 03:22:13

乾隆也曾盗墓,目的是稀缺的珍贵棺木

我国古代皇帝对自己的陵墓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尸体直接接触的棺木,更是要上好的材料,那如果材料太过稀缺找不到怎么办,乾隆想了个好办法,自己找不到,就去其他人的陵墓...

[历史] - 2022-01-16 03:27:11

三英战吕布中的刘备,他真实的武艺究竟如何?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武将,然而也有许多的君主武艺同样非凡,如东吴早期的领导人物孙策,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英战吕布中的刘备,他真...

[历史] - 2023-06-11 07:23:46

戚继光跟张居正什么关系?自称门下走狗 时时送春药美女

戚继光是我们熟知的爱国将领,张居正则是与戚继光同一时期的朝廷要员,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人实际上却有着很亲密的关系。 在明朝,掌权的是文官,而武将的地位是比较低的。一个武...

[历史] - 2022-05-16 05:11:39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