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

⭐古代没有银行,历朝历代的官员又遍布全国,朝廷如何把俸禄发到官员手上?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古代没有银行,历朝历代的官员又遍布全国,朝廷如何把俸禄发到官员手上?》,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古代没有银行,历朝历代的官员又遍布全国,朝廷如何把俸禄发到官员手上?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在如今现代银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然而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是没有银行的,而历朝历代的官员又遍布全国,那么朝廷是如何把俸禄发到官员手上的呢? 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成立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另一件则是清政府设立了“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以救助当时困窘的财政。

户部银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西交民巷27号院。

其实,在前一年,也就是1904年初,户部大臣就向皇帝上奏请求创办国家银行,奏章中说:“目前正当整顿币制的时期,特别需要设立国家银行以作为推动力。我们再三商量,并参阅其他各国银行章程,准备由户部设立,立即组建。”不久,户部就将拟订的银行章程呈给皇帝定夺,朝廷很快批准了。于是就有了次年户部银行成立之事。

到了1908年,清朝官制改革,户部改成度支部,“户部银行”也改称为“大清银行”。大清银行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设立了二十家分行,它的性质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一千万两白银,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吴鼎昌、宋汉章等人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建议,请求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获准后,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的旧址上开始营业,从此大清银行进入了历史。

这里顺便说一下,在户部银行成立以前,即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上海还成立了一个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它是由当时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准后建立的,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

也就是说在光绪之前是没有银行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发放官员的俸禄的呢?

答:在没有汇款转账等技术服务的古代,“发工资”这桩现代人看来简单的事,却是桩技术含量十足的折腾事。放在不同经济水平的王朝里,这个折腾事,也是各有各的招数。

首先比较简单粗暴的,就是汉朝。俸禄一年一发,所以叫“年俸”,工资额以粮食来结算。所以汉朝形容官员品级时,常是“年俸XX石官员”。不过具体执行起来,也不止发粮食。汉朝的赋税里,就有收取钱币的算赋。所以西汉政府发工资,也经常把粮食折算成钱。到了东汉时,干脆改成“钱谷各半”,京城以及各地大小官员,每年固定时间,在所在地指定仓库领取钱粮。

比如东汉末年曾担任安喜县县尉的刘备,他的年俸当时是一百石,理论上说“半钱半谷”,但在东汉兵荒马乱的年头,粮价月月飙升,基层官员拿到手的粮食,常见一半都不到,其他的只能用货币凑数,基本上发钱的速度,远比钱贬值的速度慢的多。领工资时这钱还能买一斤粮,转天半斤都买不上。在鞭打督邮出去闯天下前,三国枭雄刘备早年的小官生活,就是这么清苦。

到了晋朝时,工资发放就复杂了一些,以《晋百官注》的记载,晋朝县令级别的官员,工资已经是按月发放。形式和汉朝差不多,定期去指定仓库领。县令年薪四百斛米,折合成每月,变成领十五斛米外加两千五百钱。等于是每天领五斗米。大诗人陶渊明做诗人时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悲愤的就是这事。

但千万别以为,悲愤的陶渊明县令,就只有这点工资。晋朝发工资的另一个办法,是“官占田制”,只要是官员,就可以按照品级领一块田,所有权归国家,田里收成归个人。还可以驱使衙门里的属吏给自己种田。陶渊明做县令时,也分到了三顷田地。所以悲愤辞官的陶渊明,喊完“不为五斗米折腰”后,却也一度赖在任上不走,眼巴巴算秋收的日子。走?那得收割完庄稼,结清工资后再走。

当然,这种发工资的方法,虽说拿钱方便,但也杂乱无章。到了唐朝时,就变得更正规了。《唐六典》记载,唐朝的工资发放,改成了半年一发,京官工资由太仓署发放,地方官的工资由各州郡敖仓发放。除了发禄米和钱外,主要还是发绢帛。拜唐代突飞猛进的纺织技术所赐,绢帛在唐代已是硬通货,十贯以上交易就要用绢,一匹绢折合500钱。所以,每到发工资的日子时,唐朝官员家的仆人们,就常见大车小车,吃力把绢帛往家来。

不过如果唐朝官员们肯出点钱,领工资也不一定这么吃力。长安城的太仓,只要官员支付“脚钱”,就有“送工资上门”的服务项目,《朝野佥载》记载,唐朝清官李畲 领工资,就是由太仓派脚夫送到家里来。李母为表达儿子清廉品格,拒绝太仓讨好,坚持结清“脚钱”。而《旧唐书》更记载,太仓门前更有大批脚夫,专以“送工资上门”为业。领工资,都领出火爆产业。

至于晋朝时的“占田”,唐朝的规矩也变了,改成叫“职分田”,且允许官员们佃租给农户耕种,是为官员们的另一份收入。到了宋代,又变为了更优厚的“职田”。

而除了职田外,北宋官员的其他工资收入,看上去也十分丰厚,除了每月的“正俸”外,还有各种补贴。宋朝的官员们,可以凭着朝廷发放的“券历”,在指定的地点领取补贴。比如北宋“包青天”包拯,开封府尹任上,以《宋史》统计,仅每年凭券领取的额外“公使钱”就有一万八千贯。而北宋淮南一个州的赋税,也不过一万五千贯。北宋高官的待遇,不算基本工资,就已这么吓人。

不过,这吓人的工资水平,也只限于高官阶层,基层的官员,还是一个赛一个苦,比如这津贴,就是各种不靠谱。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时,拿着官府的“券历”领补贴,结果却领来一堆卖酒用的包装袋。可怜苏东坡大文豪,每个月只好把钱装成三十袋挂房梁上,每天节衣缩食用一袋,过得十分清苦。南宋学者周密《浩然斋雅谈》里,也记载了不少小官典当度日的惨状。

到了明清年间,特别是号称官员俸禄低的明代,领工资的方式也没发生变化,依然以米粮和钱为主。但明朝前期比较悲催的是,官员们要领的米粮,相当多都要折成纸钞,而纸钞贬值的速度更是飞快。所以特别是京城中小级别的官员,常见清苦不堪。15世纪中叶时的明朝,还常用外国进贡的苏木胡椒货物顶工资。赶上货物行情看涨的年头还好,倘是货物贬值,那更叫官员们叫苦不迭。

一直到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后,明朝至清朝的官员工资,改为货币与米粮支付,情况才稍好些。清代时又有了“养廉银”,清代正七品官员的年俸是45两,远高于明朝的25两。至于“养廉银”呢?养廉银的发放,是地方财政拨钱,全看地方府库的家底,所以在穷地方做官,困难可想而知。

当然,看上去清苦的明清官员,有一点可不苦,在极其发达的科举制下,有功名的明清官员们,兼并土地逃税也都更轻松。看过《儒林外史》就知道,只要功名在手,土地钱粮都是坐着就来。官员们苦哈哈熬几年,家里头就土地连成片。就靠这隐形福利,再苦再累?也远比老百姓幸福。

当然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

以宋朝为例,当时的朝廷是崇文抑武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文官是要比武官吃香的。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朝廷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之后当地的财政收入是有一部分不用上交到国库的,只有一小部分在地方的文官手中。

这一部分白银,就有当地官员的俸禄。一旦当地出了事,行政总开支入不敷出了,这样的情况下官员的俸禄就会发放不了,不过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那么在明清时期,发放官员俸禄就比较时髦了,明朝早期的时候,发工资俸禄是用“纸币”来支付。

与唐朝类似,明朝时期的税收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当时的明朝税收会收大量的粮食和各种各样折价的东西,不过明朝时期的纺织业就不如唐朝发达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制订了很苛刻的工资水平,不过后来有了“大明宝钞”,专门用来支付官员俸禄的。

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明朝的重金属开始出现,“大明宝钞”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白银。到了清朝时期,清朝的货币就是白银,虽然也有铜板发行,但白银的流通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从这时候开始清朝就使用白银支付官员的俸禄。

清朝支付官员俸禄的方法与宋朝相类似,都是各地的官府从税收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官员的俸禄。三省六部制出现后,官员的工资发放就由户部负责,不仅仅是负责发放工资,还有人口普查,税收统计等等,这些都是户部的工作。户部将俸禄直接发放给地方官员,不过很多地方是可以进行自给自足的。

也就是说这些不需要户部的白银进行支付。总而言之古代的时候,官员的俸禄发放还是比较轻松的,除了特殊情况之外,根本不需要“快递押运”,大部分情况下,各个地方的知府或者知县都是能够根据自己地方的税收进行官员工资发放的。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发布时间:2023-06-07 08:12

上述文字是💠《古代没有银行,历朝历代的官员又遍布全国,朝廷如何把俸禄发到官员手上?》✨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这个人连孔子都敬佩不已,他是谁?

孔子对整个中华历史的影响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孔子,就没有现在的传统中国价值观,如此伟大的圣人,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那么连他都敬佩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人呢? 有一天孔...

[历史] - 2022-02-16 20:07:37

历史中真实的李建成

李建成(589年-626年),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助父亲李渊起兵称帝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玄武门事变的发生,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死,年仅三十八岁。而在《隋唐演义》、《说唐...

[历史] - 2022-11-12 14:50:35

未出嫁女子为什么叫“黄花闺女”?黄花大闺女为什么在古代不吃香?

“黄花闺女”一词的如今的意思,几乎人人都懂,指的是还没有婚嫁的女子。那你知道“黄花闺女”是怎么来的吗?黄花大闺女为什么在古代不吃香? 黄花闺女这个名词的由来,可以和南...

[历史] - 2023-06-09 17:45:52

历史最牛大帝,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大明!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今天我们就说说它历代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位,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大明!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

[历史] - 2023-05-18 03:46:23

宣太后芈月和赵太后赵姬同样是秦国出轨生孩子的太后为何结局不同?

《大秦赋》中,秦王嬴政加冠礼的这一天,嬴政的母亲赵姬失去了一起,也失去了嬴政这个儿子,嬴政对这样的一位母亲很痛心,任由嫪毐乱政,造反。赵姬满怀不满的说,为什么宣太...

[历史] - 2021-09-08 12:28:52

曹丕与曹植有何过节?坐上王位的曹丕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兄弟的呢?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而曹丕也只比曹植大两岁,两人皆才华横溢,与曹操共称“三曹”,那么,曹丕与曹植的关系如何?坐上王位的曹丕又是如何...

[历史] - 2022-07-18 10:21:38

探索西汉后宫巫蛊之乱之谜

在中国古代史上,秦皇汉武被相提并论。汉武帝一生大有作为,但在他在位时又上演了一幕幕巫蛊闹剧,致使皇后、太子、丞相和无数大臣都成为巫蛊的牺牲品,史称“巫蛊之乱”,它...

[历史] - 2023-06-27 22:52:35

战国苏秦:曾带六国相印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知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战国苏秦:曾带六国相印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苏秦是我心中认为,差点在我中国大地上创建一个联合国的人,战国七雄,他能...

[历史] - 2023-04-08 01:08:02

三寸舌强于百万师,但他用三寸舌改朝换代,不然武则天之后无唐朝

武则天大权独揽的时候,曾经一度将国号改为周,不过还好有一位博学多才的能人劝阻,方才将国号改为唐,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 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立国号为周,想建立起以她...

[历史] - 2022-05-12 00:51:12

大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为什么要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

[历史] - 2021-06-30 12:24:09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互看不顺眼为何最后却葬在一块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墓之事引起大家广泛关注,上官婉儿在唐隆事变被杀后,葬身于古“洪渎原”。随着大家对上官婉儿墓的关注,有关考古专家发现,在其墓的旁边发现武则天的外孙女...

[历史] - 2022-12-18 14:40:51

康熙崩逝,年满20岁的15位皇子们都有什么下场

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胤禔、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

[历史] - 2021-05-14 09:15:0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真的是个妻管严吗

朱元璋是明朝时期开国帝王,即为明太祖,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人,生于公元1328年,最终死于1398年6月24日,死后被葬在明孝陵。 朱元璋像 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是以为地主放...

[历史] - 2023-04-05 23:40:27

揭秘西汉毒后吕雉一步步的堕落之路

说起狠毒的女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将戚夫人制作成为“人彘”的吕后了,她在历史上的恶名由来已久,那么她是如何从一个正常女人变为这样蛇蝎心肠的呢? 吕雉生活的时代...

[历史] - 2022-02-09 03:09:34

抗战时为何八路军宁可冻着也不穿缴获的日军大衣和军靴?看完恍然大悟

在抗战时期我军早期由于物资的缺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一切从简的,那么为在缴获了日军的物资后,却宁可冻着也不穿日军的大衣和军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九·一八事变...

[历史] - 2023-05-25 02:37:14

八国联军中第九个军队来自哪里 他们是什么人

在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中,八国联军侵华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一夜,小时候不懂历史,读到这里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他们八个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来欺负中国,但是长大之后...

[历史] - 2022-11-29 16:04:41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