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惊悚的藏书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惊悚的藏书》,很多网友都想阅读✨惊悚的藏书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六十年代后期,我在父亲任教的农村中心小学就读。学校设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祠堂内,当地人称之为后祠堂。
  
  这祠堂坐落的地方,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其东方,是当地最高峰青化山。一年四季,气象万千,晴日里,远远望去,连绵峰峦,在阳光下辉映着黛碧,呈现出水墨画般的和谐;雨天中,沿山径慢步,但见山谷幽静,林木茂盛,在婉转鸟唱间隙时,可听到湍急的溪声。微风吹来,透过翻飞的枝叶,可见一帘银白瀑布,正飞溅在峡谷间,畅流着轻快和悦意。学校西侧,是一条南北向运河。波光潋滟的河面上,时有橹声欸乃的船舟悠悠摇过。站在绿草夹道的河堤上,但见两岸田野,阡陌纵横,随着清澈河流,绵延通向远方。远方,是一脉缓缓起伏的山峦,霞光下,炊烟袅袅升起处,是古朴的村庄、葱茏的竹林、桑田,让人怡然感受到《归园田居》中的那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
  
  听老辈人讲,古祠重建于乾隆年间,属本地旺族天乐李氏的祠堂。历经了二百多年的风霜雪雨后,这座古建筑依然硬朗,也许是因为天乐李氏族不凡的历史渊源吧。据《天乐李氏宗谱》记载;天乐李氏始祖李庶,字乐天,是唐睿宗李旦长子,汝阳郡王李琎曾孙。唐天复元年(901)为避祸乱,流寓绍兴锦鳞桥;旋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卜宅山阴天乐胥里,所以谱称天乐李氏。
  
  这古老祠堂,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两扇黑漆大门,分别开在南北两侧。跨进石条门槛,是一处大小如晒场的青石板院子,院中有两处石材围成的澄清方池。池旁立四柱座狮雕栏,池内现两对石狮倒影。每日里,顽皮孩童在院子里雀跃,天上云霞在池水里悠游。沿青石小径,踏几级雕刻台阶,便是祠堂正厅。记忆中,正厅上方那块乌木金字的天乐李氏古匾,常给人以一种肃穆的感觉。但我总觉得,更富神秘色彩的,应该是那东西两厢,南北二进,各有六间作为教室或是宿舍的旧式房间。尤其是在雨淅沥,风细语的夜晚,当房内点亮幽黄灯火后,那黯淡光线投射在祠堂墙边的树林、花草、或是蔬果作物的枝叶上,那斑斑驳驳的光影,使得寂静祠堂又平添了几分森森的诡异之气。
  
  那是一九六七年的事了。其时,正是文革方兴未艾的初期。如全国学校一样,祠堂内的小学也停课闹起了革命。平日里热闹的教室,没有了学生,霎时,变得冷冷清清起来。偌大的古建筑里,除了分裂成造反派和保皇派的十来个老师,以及两三个像我这样的教师子女外,再有的,就是在灶房里打盹的黑猫,在屋檐下乱窜的老鼠,或是在院子里低飞的麻雀。记得是那年初夏的一个正午,日常里静如止水的祠堂,突然沸腾起来。我循声来到西厢房,但见一队串联而来的红卫兵,正在围攻侮辱图画老师孙绩。孙老师是绍兴人,瘦高身材,淡眉细眼,一副圆框眼镜架在鼻梁上,怎么看都不像我想象中的潜伏特务。但是,红卫兵们一口咬定孙是国民党特务。证据就是那本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包裹起来的《三民主义》。
  
  细想起来,这件事确实诡谲。不知道是谁?又是在何时?为何要把这本书藏到西厢房的栋梁间?据说那本书是在晚上自动掉落下来的,又说书是被红卫兵搜查出来的,因为有人告密。但不管哪种说法,孙老师宿舍在西厢房是事实。让人不解的是;在同一屋檐下,还住着另外两位老师。一位姓童,男性;另一位姓姚,女性。为什么非要说,是孙老师秘藏了这本书呢?或许,是因为他也姓孙?或许,是因为孙的气质太具民国范儿?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孙绩的投河自尽而变成了永远的迷。
  
  发现孙老师失踪,是在第二天中午。由于孙没来厨房取他的蒸饭,老厨工去寻他未着。于是,大家自发去找,结果,找遍了祠堂里东西南北,楼上楼下的二十四个房间,以及周边的丛林、山坡、农田、池塘,但都没发现孙老师的踪迹。
  
  他不会畏罪潜逃去了台湾吧?瞎扯!他怎么去啊?这是俩位造反派老师的对话。清晨还看到孙老师蹲在茅厕里抽烟呀!他是否回老家去了?不会吧?孙老师不会这样冒失的。这是另外几个老师的猜测。尽管大家议论纷纷,猜测种种,可是,谁都没想到;此时,孙老师早已投入到西边那条运河里,飘然去了平和的天堂。
  
  大概是在三四天以后,几个在河边钓虾的青涩少年,在河中的水草蓬里发现了孙老师的遗体。那天的后祠堂热闹如赶集,不仅学校老师,还有周边村里人,大家纷纷聚集在河边、祠堂里神秘地谈论着这件事。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位老师模棱两可地问道。你指什么?投河?藏书?有人反问。这是什么书?反革命的?有村民在请教。沉默片刻,无人回答。
  
  只有那位姓童的老师推论道;地主、富农的子女多数都是反革命,孙绩家是地主,所以,他肯定是潜伏特务。畏罪自杀,死有余辜。
  
  我觉得这包书不像是孙老师藏的!老厨工说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有人不解地问道。
  
  西厢房屋顶有七八米高,他怎么爬上去?用梯子呀。哪里能找到这么高的梯子?那倒也是众人在思索了。
  
  如果这不是孙老师做的事,那不是太冤枉他了?有人在替孙绩叫屈。
  
  他也太倔。这样死掉,犯不着。实在冤屈!不知是谁?突然冷冷地说了句;冤死会变厉鬼的夏日正午,气温虽高,但此话却让众人感到了阵阵寒颤。尤其是学校里的老师们,是否会感到特别恐惧?
  
  从这天起,虽然无人承认恐怖,但大家不敢去西厢房已成了事实。住那里的俩位老师,也悄悄换到了北侧房间去住。大家在私底下流传着种种诡怪的事情,让人听了头皮阵阵发麻。有人说,每到晚上常有饮泣声从西厢房隐隐传出;也有人看到,孙绩住过房间的门窗常会自动开闭;老厨工半夜起床解手,竟看到孙绩提着蒸饭,从厨房里幽幽出来;更离奇的是,那天半夜,姚老师的房门被风吹开,她定神一看,竟是孙绩静静站在天井里,月光下,他手举着那本《三民主义》。姚老师连声尖叫,惊喊她不需要书。孙绩听后默默摇了摇头,又无声地离开了。
  
  也许含冤死去的人真会阴魂不散,也许古老祠堂真会显现故人的身影,或许是有人暗暗吩咐了老厨工,或许是老厨工真心同情孙绩的命运。诡异的氛围,惊悚的传说,在大家经历了三十几个恐怖日子后,终于在孙老师五七忌日的那个黄昏,大家看到,老厨工在祠堂内二十四个房间和厅堂、天井、走廊、厨房的醒目之处,恭恭敬敬地贴上了用红纸剪成的葫芦。只见他对着红葫芦喃喃念诵。至于他默诵了些啥?自然无人晓得。但,自此以后,诡怪的现象渐渐消失了。期间,虽然文革还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这座古老的祠堂里,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一九九七年仲夏,我曾回旧地去寻找过童年的回忆。那时,虽然古祠还在。但已然流露出衰败的迹象,原先正气的建筑,给人以断井颓垣的感觉,两口方池也枯竭长出了野草,四柱座狮雕栏,已不见了石狮影子。曾经恢宏的祠堂正厅,感觉西风残照,摇摇欲倒。那块乌木金字的古匾又在何方?我问当地同学老李,他说,古匾已被李家村村委保管起来。将被挂到正在建设的李氏祠堂中去。他还告诉我,新建的李氏祠堂将会更加气势辉煌,不同凡响。
  
  哦!原来如此。虽然,我为天乐李氏的古匾将会重现在崭新祠堂里而高兴。但,在我内心涌动的却是失落和遗憾。我自然想起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我问老李;还记得孙老师的事吗?当然记得!你有他家的消息?老李反问道。我摇了摇头。接着,老李告诉我;老厨工已在八二年去世了。由于他是孤老,没有亲属,所以,是当地实行火葬的首位。听说还是孙绩的子女赶来安葬了老厨工的骨灰。我深深感慨道;是啊!好人总会有好报的。
  
  那天,我和老李沿着古祠堂的走廊,天井,院墙,里里外外地绕走了一圈。一切都已面貌全非。学校也早已迁到异地重组了新校。孙绩住过的房间还在,只是更加阴暗潮湿,屋里杂物乱堆,门前绿苔丛生。老李指了指西厢房的屋顶欲语还休;你知道那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谁秘藏的吗?我惊讶地问他;你知道?
  
  知道还用问你?老李神秘地笑道。
  
  我深深感叹道;看来,这将是永远的迷了!三十年前那个初夏正午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地主、富农的子女多数都是反革命,孙绩家是地主,所以,他肯定是潜伏特务。畏罪自杀,死有余辜。那个童老师说过的话,仿佛又在荒凉的西厢房里回荡。
  
  老李,那个童老师如今在哪?我问道。八十年代中,听说他在市党校做了领导。现在不知道了。
  
  噢!后祠堂也出人才了。姚老师呢?我想起了那个女老师。
  
  是那个漂亮的音乐老师吗?
  
  除了她,还有哪个姚老师?
  
  你不知道她?老李惊奇地看着我说道;她女儿就是市民盟主席呀!
  
  啊?!我脑海中跳出了一个四五岁小丫的模样,圆圆的脸,稀落的黄头发,流着鼻涕,缺两颗门牙,她就是姚老师的女儿。在当年,真的无法想象,漂亮的唱歌老师就是她的妈妈。但,这丫头自我感觉超好,常说;丑小鸭会变天鹅的!
  
  是的!岁月在流逝,世事会巨变。但我相信,事物的真相不会变。我也希望,人心中真诚的品质不会变。我常想;当年,如果那本书的真正主人能够承认,此书是其所藏。或许孙绩就不会冤死了。那么,这本藏书的真正主人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也许,这又是一个永远的迷?
  
  盛夏的热风吹得人昏昏欲睡,古老的祠堂内,一头苍老的黄狗在阴影下打盹,几只饶舌的麻雀跳跃在断墙残瓦上张望。老李提醒我该回去了。好吧,让我向古老的祠堂道声再见吧。但这些难忘的祠堂印象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发布时间:2019-09-13 20:23

上述文字是💠《惊悚的藏书》✨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高中时光回忆录

高中的那些时光 离开高中生活已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如今的我已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虽然,经历初中三年的基础学习,来到了高中,但仍还是有些懵懂的到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来。岁月...

[散文随笔] - 2023-06-01 08:51:14

爱,到了尽头,也绝不忘记

爱一个需要多少的理由,忘记一个人有需要多大的勇气呢,也许,爱了就是爱了,没有任何理由,而想要忘记一个人,却在记忆里找了千万个理由,还是无法忘记,也许,那个人是真正...

[散文随笔] - 2022-02-04 08:55:25

大惊艳,小人生

生活于快时代,生存在慢成长,生长青春生命的力量。与习惯的环境循环生活的节奏,与环境的熟悉生存习惯的生活,与生长的力量变化成长的容貌,与自己居住存在的世界风景。 一直...

[散文随笔] - 2022-07-28 05:01:42

心中小鹿已老。。。

心中小鹿已老,遇见心动的人时,他叼着烟问我:就这个?不撞不撞。 年少时,碰到喜欢的人,小鹿乱撞、怦然心动的感觉是青春。是勇敢、奋不顾身地要为爱活一次,我们都曾是孩子...

[散文随笔] - 2022-07-17 23:11:19

只要你在,就好

挽一缕长风薄念,在素色的时光里种下一个梦,梦里有落梅舞雪,也有清荷临水。冬日的清晨,白色的雾气缭绕在无声的时间里,执一支轻灵的笔描下这不经意间的美,一如那个白衣胜...

[散文随笔] - 2019-01-12 00:28:04

家乡没有棕榈树

第一次与棕榈树邂逅,是在20年前,那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机缘,隆冬时节,走出故乡的严寒,飞赴海之南的椰岛,去看灵魂之外的风景,去游骨子里的梦境。仅仅几个小时的飞行,家乡...

[散文随笔] - 2022-03-08 13:57:30

外联组的第一天

外联组的第一天 今天天晴微微亮,我们就需要从床上爬起来了,一大早的招生很乱,学生们都很调皮,招了很多学生,而我今天是进入外联组的第一天,我对这个组是十分的不熟悉,快...

[散文随笔] - 2019-08-01 23:14:19

享受读书

读书于我,曾经一度绝缘,我的生活中就在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曾经断断断续订过一些杂志和诗刊,尔后几乎未曾完整读过几本文学类书籍,更说不上养成阅读习惯。倒是在小学读书期...

[散文随笔] - 2022-06-04 11:20:41

一场雨落旧年亭

编辑荐: 微风似在诉说它的心事,吹淡了天空上的云色,云朵的厚重感觉在这其间似慢慢地少了,一些乌云恢复了它们轻盈的姿态,在天空四处游历,静静地看着亭下的我。 白云渐渐...

[散文随笔] - 2023-05-20 12:43:25

那年,那山,那方向

编辑荐: 正如黄河,历尽百转千回,但是最终还是会奔向大海,做为黄河人,我们也应该有着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那年,学校毕业的我,刚来到单位参加工作。 当时的单位位于黄河...

[散文随笔] - 2022-06-13 06:47:27

传说中的希顶字母N和ㄣ

希顶字母N,汉语拼音中没有,它是一个声母,邵阳话里有这样一个声母,例如汉字挨,邵阳话读音Nai,和汉语拼音ai有点像。N这个声母,其实邵阳人都没有发现,我是在研究希顶拼音时...

[散文随笔] - 2022-04-19 10:24:03

有生活的境界,有豁达的人生

编辑荐: 好路是你经营成的掌握,好路是你擅长挥就的阳光,你的好是去发展发达自己的感性与理性的文武双全。 什么是好的人生?我觉得走上了。什么是好生活?我觉得不苦了。什么是...

[散文随笔] - 2022-05-05 20:30:18

难忘的旧时光

不管走到哪,过了多久,最温暖最幸福的还是当属年少的那些旧时光。 睁开眼,就听见爸爸院子里扫雪,和妈妈水井旁呼啦啦洗红薯的声音。白雪映得屋内明亮无比,其间还有鸟鸣和翅...

[散文随笔] - 2022-03-14 13:18:45

雨后阳台看夕阳

编辑荐: 再美丽的云彩,也只是一时的美丽,是不会长久的。再美丽的云彩,如果不能给人们带来甘霖,那最终还是会被人们唾弃。找准生活中自己的位置,争分夺秒,积极地去做一些...

[散文随笔] - 2023-05-15 18:04:34

故乡的红辣椒酱

每年的七月份,是做辣椒酱的好时节,乡里人爱用辣椒酱做一些酱菜,如酱萝卜、酱洋姜等等,酱菜的味道取决于红辣酱的原材料的质量、酱的口感,及制作工艺。通常选新鲜上等的红...

[散文随笔] - 2022-12-29 13:19:05

读《论语》 说孝道

读《论语.里仁》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句。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能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时下交通、通讯发达,通讯形式多样,无...

[散文随笔] - 2023-01-09 11: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