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头条 >

⭐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以及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 跪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 植树问题教学如何设计
  • 求小学数学的教案

Q1:跪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4蠹蚁氩幌胗谜庵址椒ㄊ砸皇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

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Q2: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

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Q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我分享了一些教案设计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参考借鉴!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年9月1日我们石镇冯畈小学校园改造就要成功了,农村小学学生也将有了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家为他们高兴吗?接下来还要绿化美化新校园,我想请你们帮助我校总务主任参谋一下。(课件2出示招聘启事)

2、师:尽管大家这么高的兴趣,但是设计方案涉及植树问题,那么我们必须了解植树问题的相关数量的概念及其关系。(课件3出示相关内容)

师:要想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我们就要学会植树问题的相关计算。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3、出示问题。

(课件4出示问题):学校准备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解决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愿意吗?

二、解决问题,寻找规律。

1、理解信息。

请看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

⑴什么是“一边植树”?

⑵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板书:两端要种)

追问: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

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

2、猜想。

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20棵或21棵)

你们都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画图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

3、化繁为简.

⑴化繁为简

师:我这里有一简单问题,请相邻座位的同学合作讨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完成“在场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要植),每5米一棵,要植多少棵?”教师提示:注意间隔数与棵树(课件5前部分题目)

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⑵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完成的很好),请大家看是这样吗?(课件5逐一出示直观图)

师: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2段,为什么可以种3棵树呢?(课件5逐一显示间隔、棵树)

师:从上面简单例子入手,你们发现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会什么关系吗?(指名回答)

(3)举例验证。

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现在我们来独立完成另一问题“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要植),每4米植一棵,要植多少棵?”(课件6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后,教师逐一出示课件6,你们是这样吗?

(5)大家再纸上画一条线段,在上面画10个点(含两个端点),看看有几个间隔?

(6)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出示课件7)

生: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段数 间隔段数+1=棵数(出示课件8)

师追问:也就是说要求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间隔数)

(7)游戏:你问我答

那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呢?400个间隔呢?1000个间隔呢?

反之,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少个间隔?85棵树呢?100棵树呢?

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课件9出示例1)

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

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

5、梳理方法。

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

生:……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像100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想,要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 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它!

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

同学们,像这种包含点数和间隔数的例子,不仅植树问题中有,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有,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顺势说明: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大家不好想,老师倒想出了几个:

1、出示手,我们的手指有五个,手指和手指之间都有间隔,请观察这里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呢?2个手指呢?

2、小游戏:

任意选2个邻桌学生(喻为小树)起立,手拉手(间隔)

问:有几棵小树几个间隔?

教师加入其中手拉手,问:现在有……(2个间隔,3棵小树)

再加一个学生,现在有……继续往下说(今日的茁壮小苗日后定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

4、反馈后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梯子的架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所以,类似于两端都种的这种植树问题的数量间的关系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这个关系式来表示。

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10逐一出示解决问题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逐一汇报

五、拓展练习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完成(课件11出示题目)

注意:这道题和刚才所学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两端栽不栽?)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六、全课总结(课件12出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放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师:科学家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

谈话引入: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看谁的思考最积极,看谁这节课也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准备好了吗?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

课件出示:在15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能有几种情况?

展示学生的猜想:(两端都种,共4棵)(只种一端,3棵)(两端不种,只2棵)

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提出问题。

课件:在全长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的猜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课件显示:隔10米种一棵,再隔10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 1000个间隔就有10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5、总结规律。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6、联系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点击生活

①(求间隔数)判断:元宵节,中华大街一侧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00个大红灯笼,如果在每两个灯笼间挂一个中国结,需要201个中国结( )

②(求间隔长)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9千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共有10个站,相邻两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③(求棵数)老师登古塔,每层有11个台阶,从一层开始一共走了55个台阶,龙老师到了第几层?

④ (求全长)塔楼上敲钟,从第一敲开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时,一共间隔了几秒钟?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世界著名数学问题)

师: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的植树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引起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这就是:‘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早在十六世纪,古希腊等国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图1)

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大师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图谱。(出示图2)

进入二十世纪,数学爱好者绘制出了二十行图谱,创造了新纪录并保持至今。(出示图3)

(结语)今天进入21世纪,20棵树,每行4棵,还能有更新的进展吗?数学界正翘首以待!期待着同学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生活情景图引入后出示实例图示,引导学生在观察、点数形象图形后进行填表,发现两端植树时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对实物图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将形象的图形抽象成线段图,让学生在脱离实物图后,依然能够发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在电脑演示中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了植树问题中相关的量,在观察思考后学生则进一步验证了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利用学生资源,加强生生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校园内花盆的摆设,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CAI课件、纸树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数学。请你伸出手张开手指,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评价,如果学生只说“手”或“手指”,指出“这不是数学”,并说“希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如果学生说“五个手指”,老师肯定他具有数学的眼光。)

师:还看到什么?

师:老师还看到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4”。谁知道,这个“4”指的是什么?(4个“空”,这里的空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手指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板书:间隔

师:手指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你能表示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我们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手指数=间隔数+1)

板书:手指数 = 间隔数 + 1

2.师:我们认识了“间隔” ,知道了手指数=间隔数+1,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数学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植树问题。大家有兴趣吗?

二、构建模型

1.动手操作、探究问题1:

(1)师:说到植树,刘老师还真想请大家帮个忙。我们学校门前的道路施工已经完成了,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进校门那条路上种上一些树,怎样种比较美呢?是随便种呢还是等距离种呢?(等距离)那需要准备多少棵小树苗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些什么?(这条路有多长,间隔多少种一棵)孩子们很会思考,这些信息学校已经收集清楚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问题1:川益小学要在校门外马路的一边植树,这条路全长150米,每隔5米栽一课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审题:谁来读一读题目。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两端要栽”什么意思?

(板书:两端要栽)

(3)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4)反馈答案。

方法一:150÷5=30(棵)

方法二:150÷5=30(棵) 30 +2=32(棵)

方法三:150÷5=30(棵) 30 +1=3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这需要验证。咱们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我们用这条线表示小路,因为“两端要栽”,先在左侧栽上1棵,画上一棵,隔5米栽1棵,隔5米再栽1棵,隔5米栽1棵。隔5米再栽1棵。

师: 我们栽了多少米?(30米)这么久才种30米,一共要种150米。如果要一棵一棵地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

师: 对呀,老师的手都画酸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的例子来研究它们的规律,然后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大家想用这种方法试吗?

(5) 画、写发现规律。

师:我们把150米改为20米。一齐读题: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

要多少棵树苗?

处理:①请你用画图的方法模拟栽一栽,算一算。师巡视时把提醒:画好的孩子数一数,你画的是20米吗?

想一想,20米里面有几个5米?

②请你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你是怎样算的?

要求:小组长认真组织,一个一个轮流说,其他同学注意听,评价并补充声音小一点,组内4个人听见就行。

③谁来说一说怎么算的?20÷5+1=5(棵),你是怎样画的图呢?(抽生板演)

④20÷5表示什么?(20里面有4个5米),这个4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⑤为什么还要加上1?

⑥ 师讲解(指图)用红粉笔改:每间隔5米栽1棵,20米里面有4个5米,栽上4棵(一棵一棵演示)因为两端都要栽,最后一棵已经栽好了,最左端还要栽1棵,所以加1棵就是加上最左端的一棵。

Q4: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资料,以前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地研读了很多课例,发此刻诸多课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任课教师都个性重视关于“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普遍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或分组探究)、反馈交流、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将“三种状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应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同时在这些课例的反思中,我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

透过对教材和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料的深入解读,我认为“植树问题”就教学而言,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引出“间隔数”与“棵数”这两者的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状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使学生真正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总长÷间距=间隔数”,并透过公式帮忙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处理得比较好:

1、这节课主线明朗清晰,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透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2、我注重教学资料的整体处理,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设计的例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心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在直线上植树有三种状况,即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3、植树问题的思维有必须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必须的难度了。所以,我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用算式来表示出植树的棵数,学生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透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状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之后,再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举起右手比划比划,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状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从而真正理解这三种状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学生列式计算出三种栽法的棵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种状况,我们在列式计算棵数时,第一步都是先求什么,怎样求?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后得出:要求棵数,得先求间隔数,并清楚地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总长÷间距=间隔数”,透过公式帮忙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

5、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巩固练习之后,我以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内含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能够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好处。

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本节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2、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完全放开,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盼日后调整改善。

3、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期望能透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潜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棒的自己。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2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潜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搞笑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给出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透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植树棵树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带给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忙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能够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透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取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潜力和创新意识。

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潜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

“植树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资料,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状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资料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必须的思维潜力。

我这节课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在十几年前仅接触过一年小学数学教学,今参加赛课,感觉个性好,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我执教的这节课整体是成功的。

首先,设计流畅简单易懂。

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状况,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资料,紧之后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那里改小数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透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应用拓展植树问题的认识。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资料进行难点的突破。

其次,注重实践体验探究。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带给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忙学生理解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之后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自己设计的植树问题:间隔2米、4米、10米,而栽树的棵数比段数(间隔数)多1。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再次,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有好处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自主建构,体验和建构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没有好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向隐含的新知迁移的过程。设计中,虽然创设了情景,但一次的体验不能到达继续建构学习的水平。所以,这节课我多次向学生带给体验的机会,而且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从自身、教室、做操、楼房等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发学习兴趣,产生共鸣,激发探究欲望。

这节课虽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

一、针对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潜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的'链接,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规律时,能够说说“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X间隔长”等等知识的扩散。

二、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就应思考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透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到达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我能够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忙学生学习。让学生有能够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4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练习的设计独特、新颖、有梯度: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体现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题,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

由于练习的解答采取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做了适时的点拨。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5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资料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探究两端都植的规律时安排了动手操作,想透过引导学生用心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活动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一条公路长()米,每隔5米植一棵(两端都要植),需要多少棵?让学生自己确定这条路的长度,从而探究出两端都要植时的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要求是这样的:设计:全长()米,每隔5米,有()个间隔,种()棵树让学生独立思考,画线段图,填表,汇报。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思考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就应是能够掌握的。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植树”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探究规律”时一个个都像被打败公鸡,毫无斗志与反应。勉强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何来思维的培养,主题的建构呢?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不能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呢?为什么缺乏参与的用心性呢?学生一脸的茫然。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到了我设计的探究活动有必须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太难了,自己确定长度时,要思考到平均分还要分完,只给学生一条线段,他们不明白从何下手。我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自己又反复琢磨,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这节课主线更清晰明朗了,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透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同时能灵活构建知识系统,注重教学资料的整体处理。能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让资源启迪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设计的例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带给给学生的是现实的,是有好处的,挑战性的。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心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建立植树问题的三种状况,即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封闭状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

本节课的特点:

一、透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设计正是从这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给学生这条路固定的总长是30米和树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植树”的环节,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效度。学生在分组合作模拟植树活动中寻找规律的时候表现的很简单。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仅是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思维和了解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难得平台,而且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植树问题的模型,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做好直观的铺垫。

二、渗透“以小见大”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理念有个更具“与时俱进”的显著特点是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关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想检验大数目时遇到困难,可引导透过“以小见大”来找规律加以验证,让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不失时机给学生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将来的后续学习积累更丰富实用的思想经验。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头都植的规律的探究方法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寻找两头都不植的规律,学生透过自己动手画,自己整理表格,很快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产生了很强的成功感,同时也有了一份自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用心性。

三、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植树问题的模型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好处,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在学生已经自主地寻找到植树中前两种的规律后,我适时的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植树的状况呢?透过学生的举例,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内含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能够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好处。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如栽电线杆,排座位,安路灯,插彩旗等等,在学生从具体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现象后,又再一次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形式各异的生活问题,使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整节课,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表现的很活跃。

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本着这个思想我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初步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时,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图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在出示完例题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一条线段让用小树的模型模拟植树,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植树中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便迎刃而解,且容易理解。

本节课的不足:

1、那就是我把学生估计过高,我以为只要学生弄懂了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之后,解决植树问题就就应没多大的问题了,但事实出乎我的预料,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明白了全长和间距不会求间隔数,我以为这是学生早已经学过的而且经常用到的,所以没个性的复习,导致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下手。

2、在时间的分配上我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和简单应用中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很仓促。

3、在教学过程中,因担心上不完,当遇到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就表现的很急躁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听完学生的发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给人留下了很多遗憾之处,但它毕竟是我自己的产物,是我对新的教法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而且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为了让每节课的遗憾能少一些,我会继续为之努力。但愿自己在这条路上能走的更远。

Q5:植树问题教学如何设计

导语:如何正确理解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那么,植树问题教学如何设计?以下是相关的设计内容经验,欢迎大家前来借鉴参考!

植树问题教学如何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

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植树问题教学如何设计二: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植树问题(例 1 )

一、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 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 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 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 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 不栽。

例 1 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的 情况,根据教材的意图,要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树和间 隔数之间的关系,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 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 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200 字

在讲授《植树问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 PPT 的设 计,使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进行探知“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时,师用动画展 示过程,利用线段图来演示出栽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更好的理解和辨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圆满完成学习目标的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人手图,让生明确间隔概念,进而把人手图转化成一条直线上的植树问题。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间隔图片,让生理解间隔问题。

生观察人手图,看出 5 个手指间有 4 个间隔, 4 个手指间有 3 个间隔, 3 个手指间有 2 个间隔,初步找出间隔和手指数的关系

课件出示人手图,重点闪现间隔。生活中的“间隔”图片,更好的理解间隔问题。

#FormatImgID_0#

#FormatImgID_1#

#FormatImgID_2#

出示例题,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 1 题。让学生读明题意,观察分析数学信息和问题,再利用课件突出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让生理解。

生根据师提供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确定研究目标:间隔数和棵数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题,重点利用动画演示理解“一边栽”“两端都栽”的意义。

#FormatImgID_3#

师生共总结,找出规律

学生的探究结果,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师把学生的发现展示出来,并用动画的形式形象的揭示出“间隔数”和“棵树”间的关系。根据规律解决例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说出自己的摆的方法和发现的规律。解决例题 1 。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多媒体展示出得出的规律。

#FormatImgID_4#

#FormatImgID_5#

巩固新知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各种“植树问题”,并利用动画演示解决过程。

学生根据得出的规律进行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路。

#FormatImgID_6#

#FormatImgID_7#

#FormatImgID_8#

#FormatImgID_9#

师生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你学到了什么?关于植树问题,还有哪些情况?你能猜 一猜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学生回答。

#FormatImgID_10#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200 字左右

这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解决“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 “棵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植树问题。本课从引入环节到探究新知,得出规律,应用知识的每个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要么以老师 讲述为主,要么以学生的研讨交流为主,老师和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其间多媒体技术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起到了提醒重点、启发难点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 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研讨、展示、巩固,使得教与学都有体现的机会。设计的问题,通过动画显示,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更好地启发他们去思考,既集中了他们 的注意力,而且不会限制他们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植树问题教学如何设计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课件出示)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规律

1、出示招聘启事

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特聘请校园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2、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师:(课件出示例题。)

师:谁能读一读?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求什么问题?你认为这道题中什么词语最关键?

(课件解释关键词语,加深学生理解)

师:你认为要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关键是知道什么?(间隔数)那么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3、出示合作要求。

(1)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4人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利用学具设计出植树方案。(可

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及时鼓励学生。

(5)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的植树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两端都栽,第二种:只栽一端,第三种:两端都不栽。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1)数一数:数出棵数和间隔数。

(2)比一比:比较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棵数=间隔数-1)。

三、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1、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Q6:求小学数学的教案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33

『小学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 第3章 字母表示数

·课题:字母能表示什么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2,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3,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 生活 数学

·1.1 生活 数学课题:1.1数学 生活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数字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了解数学是我们表......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第1 课时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P1)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认识成数......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课 题分数除以整数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为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打基......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一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时 间: 教学 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 目标: 知 识:通过教学使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册)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百分数 ( 9 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课时 3.百分数的应用 4课时 ......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全册)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把它们改写成百分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3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教学内容: 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是本节重点,算理是难点.它是本册内容的基础,要求开始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章包括......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总复习(一)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王洁琼教学内容课题总复习(一)P152--15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2,进一步理解......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1页到33页的内容.是小数除法部分的难点,为了能较好的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在和其他老师的讨论中我们觉得在......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第四单元简单方程

·第四单元 简单方程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软件大小:2197K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简易方程的初步认识

·简易方程教学内容:认识方程及方程的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2,会正确运用"方程"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能正确区别......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出梯形面积. 2,通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超市购物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小数乘除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小数乘除法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觉地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的近似值. 3,获得综......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内容:1,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2,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3,多边形的面积 4,简易方程 5,总复习学生情况分析: 所带班......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 1.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相遇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人教版)第58 ——5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节约能源

·1,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的量与计量,小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计算用水,用电量的方法,理解影响能源消耗的一些因素,知道一些节约能源的方法. 2......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小数的性质

·课题:小数的性质课型:新授课 1,学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之后进行学习的,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目的:1,教育学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 2,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求乘法中的未知数X. 3,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计算等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乘法各......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第三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集2 第三单元 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整体感知本单元是在学过了乘数,除数是二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后继续学习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通过本......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3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整体感知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4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第五册奥数兴趣班奥数教案

·9,巧填符号教学内容:P 26~29 例1~例5 练习题:第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添运算符号的各种方法. 2,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奥数的兴趣. ......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第五册奥数兴趣班奥数教案

·2,有趣的数谜(二) 教学内容:P 14~17 例3~例5 练习题:第3~5题教学要求: 总结理解解数谜的方法,学会结数谜的技巧. 培养学生学习奥数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第五册奥数兴趣班奥数教案

·3,加减法速算(一) 教学内容:P 1~2 例1~例3 练习题:第1~3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灵活的合理的计算,学会速算. 2,学会运用运算定律性......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第五册奥数兴趣班奥数教案

·4,加减法速算(二) 教学内容:P 2~3 例4~例6 练习题:第3~6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灵活的合理的计算,学会速算. 2,学会运用运算定律性......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第五册奥数兴趣班教案

·11,余数的妙用(二) 教学内容:P 31~33 例4~例6 练习题:第1~3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奥数......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面积单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面积单位" (二)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本来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我开......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推荐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一位数乘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

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软件下载:1

关于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时间:2022-12-04 23:16

上述文字是💠《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为什么炸肉丸子会溢油

炸丸子油老是溢出来是因为丸子水分太多或者油温太高,表面很快就会变硬,当里面的水汽膨胀到一定程度,外壳就会炸开,使油溢出来。肉丸子水分大,油遇见水就起泡沫。所以要...

[头条] - 2023-02-02 17:12:39

telan10是华为什么型号手机

tel-an10是华为荣耀X10型号手机。 荣耀X10是荣耀公司于2020年5月20日发布的手机产品。 荣耀X10采用6.63英寸LCD屏幕;高度约163.7毫米,宽度约76.5毫米,厚度约8.8毫米,重量约203克;配有竞速...

[头条] - 2023-01-02 18:44:04

成都大学:医学生登上“健康列车”,助力千里铁道巡诊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成都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呷呷以哈和15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一场特别的铁道巡诊。他们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跟随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列车,...

[头条] - 2023-09-02 00:07:44

弹力皮属于什么皮

弹力皮属于羊皮。 弹力皮是羊皮。是指在真羊皮的反面复合了弹力布,使得整个羊皮变得有弹力,弹力皮适合做裤子、手套、写字、外套等等,比较有张力,更加不容易被拉破。 好的...

[头条] - 2022-12-04 10:00:29

长寿花叶片发黄发烂要怎么处理,长寿花叶片发黄发烂要怎么处理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长寿花,我这一盆长寿花,它长得非常密集,没来得及给它修剪,这里不通风,不透气,就会引起细菌感染,而且是没有进行给它遮荫,它这个叶片就被晒伤,而且这些...

[头条] - 2024-02-24 04:40:56

画鲨鱼简单画画船

人形鲨鱼怪兽怎么画的 人形鲨鱼怪兽是一种虚构的生物,其外形是一条鲨鱼的身体,却有人类的头部和手臂。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鲨鱼和人类的特征,进行画画。 1、...

[头条] - 2023-01-02 01:03:29

4s店买车中途对接人换了有影响吗

4s店买车中途对接人换了没有影响,销售就是负责给客户介绍,帮客户解决疑问,协助客户购车成功的。 换人不换店,没有任何影响。汽车4S专卖店是由经销商投资建设,按照汽车生产...

[头条] - 2022-12-06 00:17:06

吃草莓有什么好处,三个方面带你深入了解草莓

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水果,进食之后非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老少皆宜的水果。而且草莓鲜多汁,芳香四溢,成为许多人最爱的水果,那么吃草莓有什么好处?今天我们主...

[头条] - 2023-12-30 18:11:34

丰田汽车企业现状(从纺织机公司到车企老大)

在2021世界500强名单中,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而美国则是122家,其中最有意思的还得是丰田汽车,它的营收和利润在整个汽车行业当中都算是比较高的,从一家纺织机公司发展到如今...

[头条] - 2023-02-27 07:36:44

劝学作者是谁

劝学作者是谁?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劝学》中所有的汉字都是文言文,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的文言文比较差的学生在理解这篇文章的时...

[头条] - 2023-02-21 12:02:26

三角梅不开花该怎么解决呢,三角梅不开花怎么办呢。

三角梅是一种开花旺盛的植物,且颜色非常艳丽,因此很多人都在养它,但是也有人发现,三角梅冬季不开花,甚至生长缓慢的问题,这种情况其实很好解决。 第一土壤 三角梅生存能...

[头条] - 2024-02-23 19:17:35

桐树花治脚气最有效的方法_桐树花泡脚的功效与作用_桐花水泡脚的作用

导读:泡桐花泡脚有什么好处?桐树花泡脚可有效抑制脚部细菌感染,还可有效改善脚底汗腺的分泌,保持脚部干爽,从而有效防治脚气。还可用于治疗因外感热邪所致中暑、上火从而...

[头条] - 2023-03-25 13:03:07

最补脑的水果排名,提升智力的10个方法。

我们的大脑每天日理万机,非常劳累,对于脑力劳动来说,长时间用脑会出现疲倦、记忆力衰退的现象,为了防止智力下降,延缓大脑功能的老化,可以多吃些补脑的水果,给大脑增加...

[头条] - 2023-12-28 13:48:52

柚子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柚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水果,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水果之一,也是公认的最具食疗效果的水果。那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柚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头条] - 2023-03-09 16:03:39

iphone无法下载app是什么情况

iphone无法下载app的原因: 1、软件本身出现问题。可能是软件本身出现问题,用户可以打开手机的系统设置,之后点击“通用”——“日期与时间”将“自动设置”选项关闭,最后点击...

[头条] - 2023-01-03 16:36:42

摘隐形眼镜的技巧-隐形眼镜应该怎么取下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摘隐形眼镜,以及摘隐形眼镜的技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隐形眼镜的正确取出方法 隐形眼镜怎么摘 怎么摘隐形眼...

[头条] - 2022-12-03 11:15:56
文章阅读TOP10
猜你喜欢